七言古風·讀孫思邈傳詠懷三十八韻
華夏國粹有中醫,高人圣手美名揚。
唐代耀州孫思邈,世間尊稱藥圣王。
藥學著作經典傳,千金要方與翼方。
醫術精湛于內科,婦兒外科皆擅長。
治病救人善為先,為醫品德最高尚。
食療養生養老術,蘊含妙法奇思想。
始終身不入仕途,年逾百歲長壽享。
德醫雙馨鑄偉人,精神萬古惠無疆。
貧窮農民苦出身,祖輩躬耕稼穡常。
京兆華原人氏旺,如今正是銅川鄉。
自幼聰慧過常人,圣童美名早響亮。
七歲識字能上千,背誦長篇大文章。
十八立志究醫學,二十侃談效老莊。
頗覺有所開悟化,精通道家經典藏。
治病鄉親鄰里妙,辛勤救死扶殘傷。
躲避社會大動蕩,隱居身在太白上。
苦讀古代醫專著,廣搜民間藥驗方。
親自采集百草藥,積極實踐在臨床。
漸漸聲名得顯赫,朝廷邀其入官場。
國子監任醫博士,固辭詔命不受狀。
太宗即位長安后,婉拒爵位與封賞。
高宗再邀來帝都,諫議大夫不肯當。
終身造福百姓家,世代倍受民崇尚。
人命關天重千金,一方濟世德顯彰。
白首未嘗釋經卷,青矜茲典品高尚。
千金要方三十卷,至今傳世名傳唱。
二百三十又三門,五千三百驗其方。
臟腑寒熱虛與實,本草制藥是為綱。
千金翼方三十卷,彌補千金要方長。
一百八十又九門,二千九百余翼方。
傷寒六經辨證法,內外雜病兼腫瘡。
另著唐新本草書,唐代藥學存典章。
世界國家有藥典,思邈由此首開創。
長孫皇后曾難產,懸絲診脈美名揚。
不受金銀與財寶,賜封藥方王中王。
不愿在朝為官職,立志懸壺濟世良。
良善為本名廣陌,華夏大地耀其光。
藥王實非御封名,勤奮鑄就大輝煌。
藥王孫思邈———
? ? ? 孫思邈(541年或581年-682年),唐朝京兆華原(現陜西耀縣)人,是著名的醫師。他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譽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生平———
? ? ? 據《新唐書》載,他出生于西魏,七歲就學,日誦千余言,北周元老獨孤信稱他為圣童。他精通百家學說,善于談老子、莊周之道,擅長陰陽、推步,妙解數術,兼好《釋典》。
? ? ? 孫思邈從小多病,“湯藥之資,罄盡家產”。周圍的百姓都很貧苦,很多人因為沒錢治病而死去,因此他18歲時立志學醫,終身勤奮不輟。他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十八歲之后就“志于學醫”,最相傳,周宣帝,周靜帝,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以高官厚爵與之,都被他婉拒,孫思邈曾經作過唐太宗的御醫,上元元年(公元674年)他稱病退隱山中,唐高宗以良馬賜之。盧照鄰奉他為師。之后一直隱居王屋山直至辭世。
思想成就———
? ? ? 孫思邈著有《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共三十卷,二百三十二門,已接近現代臨床醫學的分類方法。他汲取《黃帝內經》關于臟腑的學說,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臟腑寒熱虛實為中心的雜病分類辨治法,收集藥方五千三百首。《千金翼方》是對《千金要方》的補編,共有三十卷。
? ? ? 孫思邈重視醫德修養,詳論醫德規范。他特別強調醫家的職業道德。特別是《備急千金要方》中的“大醫習業”和“大醫精誠”兩篇,系統的論述了醫德規范。其內容大致可歸納為兩個方面:第一是技術要精湛,第二是品德要高尚。《千金要方》卷首以顯著地位論述了《大醫精誠》與《大醫習業》,把醫德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強調為人治病,不分“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皆一視同仁。還強調以德養性、以德養身。較之漢晉醫家,孫思邈對醫德的論述,可以說是最全面的了。而這些基本醫療道德,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 ? 他重視前人的寶貴經驗,但尊古而不泥古。他將《傷寒論》的內容較完整地收集在《千金翼方》之中。在他一生行醫的過程中,他十分重視婦人與兒童疾病的診治,他認為這是關系人類繁衍的大事,故曰:“先婦人小兒……則是崇本之意也。”在針灸學方面,他不僅強調針藥并用,還創設了新的穴位,創制彩色經絡圖,還常配合按摩、灸治。同時,他還是食療治法的積極倡導者。他反對魏晉時期盛行的服石求長生的風氣,倡導積極養生,強身長壽。
? ? ? 孫思邈將道家內修理論和醫學、衛生學相結合,把養生學也作為醫療內容。認為人若善攝生,當可免于病。只要“良醫導之以藥石,救之以針劑”,“體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孫思邈還對煉丹、服食以求長生成仙的道教方術作了探索。
? ? ? 孫思邈同時還是著名的房中術理論家,對房中術有很深的造詣,他的著作中有提到:“夫房中術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其法。一夜御十女,閉固而已,此房中之術畢矣。”。孫思邈還說:“此方之作也,非欲務于淫佚,茍求快意,務存節欲以廣養生也。非茍欲強身力行女色以縱情,意在補益以遣疾也。此房中之微旨也。”“善攝生者,凡覺陽事輒盛,必謹而抑之,不可縱心竭意以自賊也。”
? ? ? 孫思邈也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火藥的發明者。他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載硝石、硫磺和炭化皂角子混合后用火點燃后能猛烈燃燒。他發明火藥是在公元682年,同年他仙逝于王屋山。
? ? ? 孫思邈終身不仕,隱于山林。親自采制藥物,為人治病。他搜集民間驗方、秘方,總結臨床經驗及前代醫學理論,為醫學和藥物學作出重要貢獻。后世尊其為“藥王”。
? ? 孫思邈一生勤奮好學,知識廣博,深通莊、老學說,知佛家經典,閱歷非常豐富,唐初著名文學家孟詵、盧照鄰等人對他皆以師尊之禮相待。
? ? ? ? ? ? 202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