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視頻拍攝器材現狀
首先我們可以先預覽一下目前市面上關于vr拍攝器材的一個現狀和概覽:
圖片來自于知乎網友,這是我在2017年3月份接到要拍VR視頻需求的時候,在網上大量搜集的資料中,匯總的比較全面的一張圖..雖然是2016年的了。
在一開始選設備的時候,我們首先排除掉「電影級」,只看「消費級」、「入門級」和「專業級」。
項目實況
關于需求:
我們這次拍攝的地點是機房內部與外景,目的是讓觀眾以一個全新的視角以及沉浸式的體驗區去「參觀機房」,視頻質量可以基本滿足觀眾了解整個機房的布局和結構。有一定的成本控制,盡可能利用性價比最高的拍攝方案,拍攝和后期制作由我們自己團隊的人全部負責。
關于環境:
機房的環境相對于空曠的室外,特點是空間相對密閉狹小,光線可能會偏昏暗。
需求定位:
在選擇器材之后,我們首先要定位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拍攝的全景視頻是入門級別、官方專業的還是商用級別的?
需要的視頻質量要求多高?是否需要超級高分辨率的畫質,還是普通的能基本滿足觀眾就可以?
是面向攝影界專業的人,還是普通的一般觀眾?
是需要非常高大上震撼的效果,還是精致的、完整的、清晰的就好?
是否有比較寬松的成本預算,還是盡可能節約成本達到最大性價比?
有了視頻需求的基本定位,才能更好的幫助我們選取合適的設備。
原則上來說,拍攝全景視頻的器材,鏡頭數越多(一般用「n目」代表多少個鏡頭),畫面拼接效果越好;鏡頭所能拍攝的K數越高(目前有可以拍攝4K、6K、8K畫質的設備),視頻畫質越好。
以下是選擇器材方案的對比。
1、專業級:諾基亞OZO(8目)
作為一款超級專業級別的VR拍攝器材,諾基亞OZO自帶8 顆 2K x 2K 感光元件,內建的 500GB 硬盤可存入 45 分鐘時長的視頻。這款更昂貴的設備據稱是第一款真正稱之為VR相機的工業化產品,目前國內售價在32萬人民幣左右。
面對如此感人的價格,顯然購買諾基亞OZO對于我們的項目來說是不現實的。我們立馬想到或許可以通過「租用」的方式達到小成本高質量的目的。后來我們聯系到一個專業的VR拍攝公司,由于器材本身昂貴、拍攝操作復雜、后期制作成本高,就算是租用器材也必須要配套租用相關的專業拍攝和后期制作人,一段多場景4-5mins的視頻,全部完成最少也需要4-5萬人民幣。
如果采用「租用諾基亞OZO」這個拍攝方案,相當于我們把整個項目「外包」出去了,成本略高之余,我們自己團隊也沒法參與,于是舍棄這個方案。
2、入門級:GoPro Omni(6目)
關于入門級,現在市場上大多數推薦GoPro的全景相機,通過多個GoPro同步拍攝,后期合成這幾個同步的視頻片段,導出為一段360°的全景視頻。
GoPro自身推出了售價為5000美元的GoPro Omni套件,這個套件其實是1個支架+6臺Gopro HERO4 Black相機(俗稱「黑狗4」)的組合。目前GoPro最新的相機是HERO5 Black,單臺售價是400美元。
GoPro Omni六個相機可以同步拍攝出8k的視頻畫質,我們拿到一個朋友的用Omni拍攝的全景視頻,畫質是真的無可挑剔。而且,前期拍攝的難度相比諾基亞OZO簡單地多,普通人稍微學習就可以自行拍攝。
但是這個方案有個最大的弊端是沒有實時預覽和實時拼合功能,后期需要配合GoPro提供的拼接軟件Kolor對6段視頻進行畫面的拼接,步驟繁瑣。如果一段視頻中某一個相機出了問題,或者稍微拼接的地方出了問題(如下圖),那么這段視頻就會很尷尬了。
考慮到后期拼接的步驟繁瑣和易錯性,我們也舍棄了這個方案。
3、消費級:得圖 F4(四目)、 Insta360 4K(兩目)
最終我們把器材鎖定在「消費級」這個級別,經過資料的查找和同行朋友的推薦,我們選取了兩國國內生產商的產品進行對比,得圖 F4和Insta360 4K。因為這兩款產品操作簡單,可實時預覽,系統自動拼接,導出的直接就是一段360°的視頻,無須后期手工拼接。
如果忽略價格的差距,單從配置來說,「4目」 VS「 2目」,「6K」VS 「4K」,得圖F4是完勝Insta360的。這兩款相機在光線比較昏暗的情況下,視頻的成像效果大致差不多。相對GoPro這種高配置的相機來說,在同樣的環境下,這兩款相機噪點會稍多,兩者各自并沒有明顯的優勢。反而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我們對比了前者跟后者的視頻成像,Insta 360 4K對強光的處理會比前者更加柔和。
這時候我們手上已經拿到Insta360 4K這個設備,我們直接拿去了跟我們真實拍攝環境類似的包間對光線進行測試,而得圖 F4只能從別人手上拿到上面這個戶外的原片來對比,從我們的實際需求來看,Insta360 4K已經是可以基本滿足我們的拍攝需求了。
最近聽說insta 360出了新產品啊,想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