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本不錯的書——《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需要慢慢細讀。
書中說:先苦后甜,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
很多時候,大多數(shù)人都將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顛倒,青年人沒有吃苦的精神,只看眼前的享受,老來徒傷悲。相反,我們所崇拜的那些成功人士,沒有一個人是在該奮斗的年紀選擇安逸生活,我們看到的成功是曾經(jīng)奮斗來的結(jié)果,也就是先苦后甜的結(jié)果。這本書中第一部分為規(guī)矩,而先苦后甜是這套規(guī)矩中之一。
以克服拖延工作舉例。我想我們大部分人都有拖延癥的毛病吧,看輕重緩和程度,只要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一般不作為很嚴重的毛病。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拖延工作者,在上班的第一個小時里,她總是先完成和喜歡做的工作,而在剩下的幾個小時里,面對那些棘手的差事她總是選擇回避,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到了下班時間,她的主要工作卻被拖延了。心里醫(yī)生給了她一個建議:一天工作按照7個小時計算,一個小時的痛苦,加上六個小時的幸福,顯然要比一個小時的幸福加上六個小時的痛苦劃算。她試著按照心理醫(yī)生的建議執(zhí)行,好在她是一個行動力很強的人。所以不久后她的拖延工作的壞毛病改掉了。
我聽過一些治療拖延癥的微課,我覺得這位書中的心里醫(yī)生給的建議是我最認同的,也是最好的實施方式。一些微課中強調(diào)的是以時間管理的方式治療拖延癥。相比之下,將工作的難易程度重新排序,先完成較難的工作,雖然傷腦筋不喜歡,痛苦一陣后剩下的就是滿懷欣喜的狀態(tài)做喜歡的工作了,這樣的方法于我來說要適用很多。如果把“先苦后甜”這種規(guī)矩化成一種習慣,日后成為一種常態(tài)。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先苦后甜是一種需要養(yǎng)成的規(guī)矩,也是可行的生活方式。
先苦后甜鍛煉的是足夠的克制力。在小孩上學的時候,總是喜歡先看電視,看喜歡的動畫片,盡管父母極力說服先做作業(yè)在看電視,小孩在克服不了動畫片的誘惑,在看完動畫片后,要么時間很晚,直接上床睡覺。要么心情沉浸在動畫片中,心思不能很快地轉(zhuǎn)換到功課中,導致的結(jié)果就是作業(yè)沒完成,成績直線下滑的惡果。想到自己生活中工作中何嘗不是一樣,缺少克制力,逃避困難的問題,先享受著,希望問題能夠自行消失,成長的速度也很慢。這也就是先享受了安逸,再次面對困難時,卻失去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先苦后甜是需要很強的克制力,甚至是鍛煉了克制力。這讓我想到微博中的一個小故事,一位年輕人告訴一位長者,每天看看報紙,喝著咖啡,曬太陽的生活真的很舒服,這位長者說:“想要像我一樣現(xiàn)在的生活,你現(xiàn)在就不應該坐在這里和我一樣看報紙喝咖啡,年輕人不可虛度光陰,有能力之后就可以安心曬太陽了!” ??
先辛苦,后享受。足夠的克制力,快速的行動力,先解決困難,后面的道路才會暢通,走起來更快。解決問題可以開啟我們的智慧,激發(fā)我們的勇氣,鍛煉我們的能力,心智才會成熟,甚至還會嘗到解決一次次問題后的甜頭,越發(fā)的讓自己有了自信。
先苦后甜是我覺得不錯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