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今天聽了幸福進化俱樂部真自由訓練營的DAY1音頻,今天的課程標題是《自律到底在哪里用?》,在完成課程導圖筆記之后,我也嘗試著用我的理解和自己的語言,回答課程題目,以及其他的問題,并且實踐自律表,以下是我的收獲。
二、關于問題、自律、成長的一些理解
1、自律到底在哪里用?
這是今天課程標題,在聽完課程音頻后,我嘗試來回答一下:自律是在問題產生的時候使用,自律的對象是問題。
2、問題什么時候產生?
首先是,什么是問題,永澄老師說:問題就是未達到預設狀態的狀態。所以,問題就是在未達到預設狀態時產生。如何意識到問題的產生,只需要觀察自己內心是否在內耗就知道了。
3、為什么會產生問題?
原因可能有很多:精力投向、處理事務的優先級、能力不足、目標太高、行動與目標不一致,缺乏資源支持等等。
4、我們是如何看待問題的?問題的難易會有什么影響?
問題按難易程度,可以分為問題簡單、問題困難、以及難度介于前兩者之間。不同難度的問題,對應到能力、情緒、意愿、能量的結果也不一樣。
5、按照問題的難易程度,可以如何劃分人的心理的狀態?
按照心理學的劃分,可以劃分為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
舒適區:對于你來說是沒有學習難度的知識或者習以為常的事務,自己可以處于舒適心理狀態。
學習區:對自己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感到不適,但是不至于太難受。
恐慌區:超出自己能力范圍太多的事務或知識,心理感覺會嚴重不適,可能導致崩潰以致放棄學習。
例子:在職場環境里,一些日常事務,比如打印、發郵件、會議紀要記錄等較低難度的事務,對我們來說是舒適區。像協調組織會議、團隊協作、技術支撐、參加培訓課程等等,需要投入一定精力和能力去完成的事務,我們的心理會保持在舒適區。而像大型項目管控大、未知領域開發等等,由于涉及面廣、能力要求高,會造成我們心理產生焦慮、拖延等情緒的事務,此時我們會停留在恐慌區。
6、問題的出現,和成長是什么關系?
首先,對應于心理學的三區理論,永澄老師按照成長來劃分為停滯區(舒適區)、成長區(學習期)和升級區(恐慌區)。為什么要這樣劃分呢。首先,什么是成長,成長是價值現狀到價值目標的過程,成長的過程,就是個人價值需要積累的過程。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如果一直只有簡單的問題出現,那他的價值積累就會是0。如果他需要積累正向價值,過程中必定會出現較大難度甚至難度極高的問題,前者就是所謂的成長區,后者就是升級區。當處于成長區時,需要投入較高的能力、積極主動情緒、進入順流狀態去達成目標。當處于升級區時,行動可能就會因為難度而停止,從而產生焦慮、高壓的負面情緒,如果沒有資源支撐,價值積累就會停止。如果這時候使用有效的策略,問題解決,能力就可以提升,價值得到正向積累,等同于成長。
7、遇到問題,我們要有怎樣的信念?
問題是成長的基石和契機。
今天掉過的坑是明天的護城河。
8、自律和成長,是什么樣的關系?
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一個關鍵階段,在這階段里,我們面對問題,會出現3種以上不同的選擇:選擇放棄、選擇情緒糾結焦慮、選擇突破。如果我們選擇突破,那我們就必須在關鍵階段投放自律的能力,因為自律是一種有意識的、尊重現實的、承擔成長責任的、將痛苦轉化為快樂的能力。在關鍵階段,我們需要有意識的發現問題,積極主動的覺察情緒、發現痛苦,調用自律,處理情緒,不被情緒困住,調用解決問題的核心信念,加上問題解決方法論,所有問題都可以被解決掉,從而達到個人成長的目的。
9、關于自律,包含有哪些核心要素?
1、推遲滿足感
2、面對現實
3、承擔責任
10、推遲的到底是誰的滿足感?如何推遲?
在預習作業時,我當時思考時,對推遲滿足感的理解有多次的提升:首先是刺激與回應的選擇權,這是我們積極主動習慣要做到的;其次是推遲小我的滿足感,由于我們成長過程中,普遍產生的是痛苦、焦慮等情緒,此時“小我”必然會產生“避害”的動機,因此我理解為推遲小我“避害”的滿足感;再深入思考,發現其實是推遲“小我”的所有的滿足感。
此話怎講?首先看看今天課程里所說的,“小我”(大象)的特點有3個:趨利避害、只顧當下、易被激發。“小我”比“理性我”的反應要快6秒鐘,如果6秒鐘后“理性我”才回來,大象已經狂奔的情況下,“理性我”是無能為力的,這樣我們就只是享受了當下非常短時間的快樂,后續的是長時間的痛苦和焦慮。
比如,以前的我,參加微課的時候,會在課程一開始給自己定下高要求目標,要求自己不僅完成課程要求的作業,而且要輸出一篇人人點贊的文章,后來在輸出時,覺得難度比較高、時間不夠、別人寫得更優秀自己比不上等等,頓時覺得既然做不到完美,干脆不做了的想法,從而產生負面情緒,此時“小我”就會跳出來說“好難,我還是上上網、看看電影算了”,以前的我,會按“小我”說的去做,獲得的是上網、看電影的短期快樂,但是作業無法完成的痛苦是長期的,所以經常在課程后產生后悔的想法,有時甚至否定自己的身份。
今天通過理解自律和推遲滿足感,我意識到,我們需要使用分身術的覺察,在發現“小我”面對刺激的反應時,及時的分身,讓“理性我”及時與“小我”進行對話,此時需要考慮短期和長期的利益,停止趨利避害的沖動,重調痛苦與快樂的順序,面對當下的痛苦并解決,我們將獲得長遠的快樂。所以,如何要成長,就是“先苦后甜”!如果要簡化整個過程,就是:意識->面對->承擔。
三、關于自律表的實踐
事項一:從10月份開始,無做周計劃、周回顧。帶來的情緒是,焦慮、無助,不知道如何解決。結果是,讓自己覺得自己忙、周計劃和回顧的效果不佳,結果是不斷推遲、拖延;做周計劃的效果不佳,每周的計劃完成情況都不理想,3個核心目標都未完成,沒有找到解決方法
事項二:工作中一個測試項目發現的異常情況的問題定位過程中,由于已持續3個月,沒有明確進展,不確定下一步如何處理。帶來的情緒是,焦慮、感覺能力不足、壓力,同時覺得不好意思找資源支撐,不敢讓別人知道自己能力不足。
自律表的實踐感受:這2個事情,之前已經處于焦慮、痛苦的情緒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以前采取的方式是不斷拖延和推遲,沒有有效的方法解決。今天嘗試針對問題填寫自律表格,現在采取的方式有以下兩個:我面對現實,并開始行動,看看效果怎樣;另外就是,尋找資源支撐(需要比以前更加積極主動)。
四、課程導圖筆記
五、關于課程
“真自由訓練營”是由幸福進化俱樂部發起的元習慣提升類產品。活動具體內容請詳見:http://blog.hiddenwangcc.com/produc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