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書上溜達,看到一個提問,“想知道,你心目中的英雄,到底長什么樣子?”
我腦海中突然浮現了幾張稚嫩但堅定的臉,他們是守衛祖國最西端邊境線上的邊防戰士,于是點開回復框順著思路就作答。
到晚上竟收獲了好幾個提示——“喜歡”。
那就寫寫唄,為什么提到英雄,我想到的是,他們。
前陣子,中秋特別節目的拍攝任務如期來臨,有一位同事突然發燒不能上高原,站長詢問我要不要去一千多公里開外的克州出差,去采訪駐守在祖國版圖最西端的邊防連戰士們。我爽快地答應,隨即定好第二天一早的航班。
這么特別的地方,有機會去看看,何樂而不為。
斯姆哈納邊防連位于帕米爾群山的雪域高原上,有著“西陲第一哨”的美稱。這里是我國最晚迎來日出,也是送走最后一縷夕陽的地方。這里雖然與首都北京同處北緯40度附近,但相聚5000公里,與內地足足有著3小時21分鐘的時差。
在過去的三年里,我幾乎是把每一次出差都當成旅途,只要是沒去過的地方,就歡呼雀躍著出發。
距離中秋節還有三天,我從烏魯木齊飛到了喀什與直播技術團隊會合。出喀什沿309省道,還有二百余公里路,但是山路難行。于是下飛機抓緊吃了碗牛肉面,我們一行四人繼續趕路。
車沿克孜勒蘇河逆流西行,過烏恰、康蘇、烏魯克恰提、吉根,再沿海拔3000多米的克孜勒套與柯爾克昆蓋依套之間的峽谷,向西南而上。出了峽谷即抵達中國最西部的鄉村斯姆哈納,再沿克孜勒蘇河而上,過克孜勒蘇河大橋,一條南北流向的伊爾克什坦河橫向映入我們眼簾,經過伊爾克什坦口岸,再往前開一點,便是斯姆哈納邊防哨所的所在地。
抵達目的地時已是下午4點,陽光還如正午般耀眼,只是下車的一瞬間感覺到了一絲來自高原的寒意。我在行李箱翻出來厚外套裹緊身體。克州號稱“萬山之祖”,這里四周都是山,隔壁就是吉爾吉斯斯坦。我瞇著眼睛張望,對面不太高的山坡上用白色石頭磊出輪廓的中國地圖很是醒目,里面一行紅字:“祖國在我心中”。事后跟同事聊天,才知原來不止我一個,在看到它的那瞬間肅然起敬。
我們此行的目的,是要做一輪中秋賞月的景觀現場直播,我還單獨負責一場網絡視頻直播,于是我們兵分兩路,我的同事們每晚守在前哨班拍月亮,我則每天在邊防連營地里溜達“采訪”,逮著機會就湊上去跟戰士們拉家常。其實也是工作需要,我是想要搜集些背景小故事等,作為直播時可以信手拈來的素材。
中秋節到了。連長劉杰帶著十來個人,一大早就開始布置營地。
對我這樣怕冷的人來說,斯姆哈納實在是不太好過,看著明晃晃的太陽在頭頂掛著,我卻在房間里裹著床棉被寫稿子。看著窗外的小伙子們,一會兒工夫在院子中間堆起了柴火,在柴火堆旁邊擺好了兩豎排桌椅,整整齊齊,嚴絲合縫。
我問劉杰,這么多椅子,你們有這么多人嗎?
劉杰說,我們還有朋友要來呢,這附近的柯爾克孜族老鄉們,都是我們的護邊員。
原來,每一個重大的節日,戰士們基本都會和他們在這里“最親的人”——當地老鄉們,一起度過。
我看看表,北京時間晚上7點了,鑒于3個多小時的時差,所以你們自行腦補天還有多亮。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直播還有一個小時左右就開始,這里竟然下起了雨。
我跑到門口,看著院子里的柴火被淋濕、桌布被打濕,那個揪心——不是怕大雨導致直播取消,也不是怕云層太厚影響直播的網絡信號,而是怕戰士們期待了好幾天的篝火晚會就這么泡湯了。
要知道,這些男孩子們把最好的年華,獻給了祖國的邊境線,在別人家的男孩們還沉浸在初戀、網絡以及追逐各種偶像的時候,他們在雪線之上頂風冒雪地保家衛國。
斯姆哈納冬季最低溫可達零下三十度,所轄邊境線海拔最高處有6000多米。他們告訴我,每年大雪封山的時候,不能乘車進山,只能騎馬或徒步,太冷了就化上一鍋雪水,放點鹽燒開,大家喝上暖暖身子繼續執行任務。
這樣簡單的篝火晚會,可能抵不上我們平時看的任何一檔綜藝節目有意思,但對這里的男孩子們來說,這就是心心念念期盼的難得一次娛樂。
山里的天氣,真是比娃娃的臉,變得還要快。不一會兒,太陽又調皮地從云層中探出頭來。
站在雨水洗禮過后的營地院子中央,我深吸了一口氣,其實我只是來現場記錄戰士們怎么過節的,但卻開始有點緊張了。因為突然覺得能參與和見證這樣的瞬間,是多么榮幸和難能可貴啊。
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烤羊肉串、做小游戲、表演節目……其樂融融,直到四個男孩上前來,合唱了一首——筷子兄弟的《父親》。
“每次離開總是裝作輕松的樣子
微笑著說回去吧轉身淚濕眼底
多想和從前一樣牽你溫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風捎去安康
……
我是你的驕傲嗎還在為我而擔心嗎
你牽掛的孩子啊長大啦
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啦
我愿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
網友們被感動得瘋狂點贊和留言。要不是還要主持現場,淚點低如我,其實已經快繃不住了。
在父母身邊的孩子,可能很難理解離開家生活的我們。
記得三年前,剛來到新疆駐站的時候,我曾收到同事一張明信片,上面就兩行字:“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瞬間就淚奔。
以前在北京漂著不覺得,突然間離家將近4000公里,總算真正體會到身在異鄉為異客的漂泊感。盡管直飛,也需要五個多小時,再從長沙到益陽,又多兩個小時車程。話說我也沒那么多假。
言歸正傳。一首《父親》唱畢,掌聲雷動。
看著四個男孩因激動和用力過猛還有點泛紅的臉,我徑直走到他們跟前,說:今天有無數網友在給你們點贊,這里面也許還有認識你們的人、老鄉或者同學,甚至可能還有你們的家人,在這特殊的日子里,有什么想對他們說的嗎?
接下來,我只想當個誠實的搬磚工,記錄下這些最可愛的人,當時的回答。
“身在他鄉,不管我們在邊防有多苦,但是我們的心,都向著祖國,向著自己的家庭。”——高城,31歲,河南人,在斯姆哈納第13年
“今天是中秋佳節,我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秦鑫,18歲,河南人,在斯姆哈納第2年
“我想對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說,可能是我以前在家里的時候不聽話,他們把我送到部隊里,確實我感覺自己長大了。謝謝爸爸媽媽愛了我20年,給了我太多寬容和包容,我回去以后一定會好好孝順你們。還有我的女朋友,感謝她一直陪著我,我現在出來當兵了,她現在一個人在家里,生病沒人照顧,我真心希望我回家的時候,她還會跟著我回家,牽著手。”-——薛松松,山東人,21歲,在斯姆哈納第2年
“我在外面會照顧好自己的。”——何振陽,河南人,21歲,在斯姆哈納第4年
“我最想對我的父母說一句,爸媽你們辛苦了,這是我在外面過的第五個中秋,沒有回家,感覺心里很愧疚,希望父母能諒解。”——王佳,新疆人,21歲,在斯姆哈納第3年
從小到大,聽了太多偉大的故事,看了太多電影大片,我們卻忘記了,真正的英雄,一直在我們身邊。
他們也許其貌不揚,他們也并沒有飛巖走壁等炫酷的技能。
但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的每一個平凡或不平凡的日子,我們生活中的每一點小確幸,才變得這么安穩平和。
我們才有機會,清晰地勾勒心中的那個“中國夢”。
感謝讀完這個突發靈感,寫得凌亂的故事。
最近看到斯姆哈納一個戰士發的朋友圈,眼角都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