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木直子有部作品名叫《一個人住第五年》。今天看過井姑娘寫了一篇關于一個人生活的文章。她說,一個人的生活,很多飲食和其他習慣都變得固定而不輕易改變,比如咖啡一定要喝“雀巢”的,瓜子一定要吃“恰恰”的,酸奶也是固定的牌子和口味,經常煮面,因為簡單方便。
這幾點,我們很相似。一個人的生活本就簡單,時間久了,會形成某些固定的習慣,省去中間繁瑣的環節和思考,于是乎,越來越簡單。
我一個人生活了很多年,但是因為合租房子的原因,并不是一個人住,但是無論住在哪里,我都給自己找一個單獨的大一點的房間,不能一個人擁有一個房子,最起碼我能夠有一個單獨的房間。這一點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工作以后,都一直沒變,刨除學校宿舍集體生活的那四年,我幾乎都是這么做的。
合租的日子,家里人最多的時候,我對面房間是一個小小的員工宿舍,住了三個姑娘。我搬過去的時候,他們已經住了有一段時間了。搬進去之后,還是維持原來的習慣,把家里整個都打掃了一邊,從市場買回各種家居用品,腳墊、墻紙、小的垃圾桶…我記得有個姑娘跟我說,自從你搬來以后,這個地方就越來越有家的感覺了。
從前我也是對于每一個臨時住的地方都不愿意花費精力去捯飭,但是后來看到有人愿意為自己租的房子裝修,好讓自己住得舒服一些,才明白每天的日子是給自己過的,可以沒有自己的房子,但是不能沒有家的感覺,這種儀式感是必要的。
我知道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貌似周圍拖家帶口熱熱鬧鬧過日子的人比較多,最不濟也至少兩個人。在我認識的這些人里面,我算是另類的,這種“另類”不是說不好,而是與別人不同,這一點從別人看我的眼神中就能看出來。
記得某一次海邊散步回來,路上碰到兩個朋友,每次遇到他們的時候,幾乎都是兩個人膩在一起。他們問我,“干嘛去了啊?”我說,“去海邊散步了”,“你自己?”“對啊”“啊?怎么自己去,你也太…”類似于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在我看來自己一個人能夠而且也愿意去做的很多正常的事情,在別人聽到后都會一臉詫異的表情,我想他們對于我一個人沒人陪的憐愛已經遠遠大于對我獨立生活的肯定。一個人跑步,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我都做過。
偶爾會覺得很孤單,但真的只是偶爾才會有的感覺。我想這是正常的情緒,就好比再喜歡熱鬧的人有時也會嫌棄環境聒噪。Meiya在針對很多讀者有選擇兩難的問題寫過,“這世間沒有一個完美的解,但你要有一顆敢于做選擇和為選擇承擔的心,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的一生都充滿選擇和決定,這既是難題,也是機會。難題意味著我們需要自己的選擇負責,承擔自己選擇的痛苦,機會意味著我們有選擇的自由,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每一種生活的好壞無從談起,只要自己能夠承擔放棄其他可以選擇的生活所付出的代價,也能夠承擔放棄其他生活方式有可能失去的快樂和幸福,只要自己能夠承擔得了,那么,無論是采用何種不同于別人的生活方式,對自己而言都是最適合的選擇,換句話說,只要自己覺得好就OK。同樣的,每一個決定也無法在權衡所有可預知的不可預知的利弊得失的前提下做出,忠于當下自己的心,至少無愧于心。
如今再被別人用同樣困惑的眼神看,或是類似的語氣詢問,都不再覺得像從前那般尷尬,因為我知道沒有一種生活是完美的,別人的熱鬧生活其實也會有著諸多的煩惱和困難。
一個人生活對少很多熱鬧的樂趣,也會遇到很多僅憑一人之力難以解決的難題,但是,在這些年里,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還是一個人好好地走過來了,所遭的罪和吃的苦也絕非是因為一個人生活的原因。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容易的,個人有個人的難處,個人有個人的選擇。
即便是以后還是一個人生活,我絲毫不覺得有任何“一個人過不下去”的感覺。我會定期給生活制定規劃和目標,短則一天一個月,長至三年五年,其中的內容會包括工作、學習、娛樂、健身等等。
有位名家說過,“生活的本質毫無意義,你的一切努力到頭來都是徒勞,這些都是人類生活的基本事實,但是這些事實經常遭到否認。”
所以我也不知道這些做法最終有何意義,也許終將也毫無意義。但是,至少好過渾渾噩噩混日子,無論再怎么毫無意義,即便是一個人的生活無盡頭地持續下去,我也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自己能夠保持一顆冷靜理智的心,進退疾徐,洞若觀火。因為沒有他人可依賴,如果只能依靠的自己總是混沌迷茫,那么這一個人的生活恐怕不會長久。
在這之前命運的安排都和盤托出,從今以后命運的安排還是未知之數。我能做的應該做的會盡心盡力,我做不到的也不能夠去做的會選擇放棄。
那些離你而去的或者終究得不到的或許原本就不曾屬于你,有的時候自我安慰也并非是自欺欺人,只不過想在赤裸裸的生活真相面前讓自己的心還能好過一點點,讓自己留存一點點不懼怕生活浩浩蕩蕩撲面而來的勇氣而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