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影——大明宮遺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王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


簡介:大明宮-大唐皇宮,位于長安城北側龍首原。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二百余年。大明宮是當時世界上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其建筑形制影響了東亞地區的多個國家宮殿的建設,被譽為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圣殿。公元896年,大明宮毀于唐末戰亂。


01 建造背景

1.公元617年,大唐代隋而立,仍以隋帝國的太極宮作為皇宮。太極宮完全按照周易的乾卦理論進行設計,認為帝王居住的地方應與天上最高貴的紫微星相對應,從而選擇了長安城北部中央營建太極宮的。過于理想化的設計完全忽略了地形的缺陷,太極宮地處長安城地勢最低之處,長安的夏季潮濕而又燥熱,太極宮非常不適宜居住。

2.公元626年,爆發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成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唐高祖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史書記載:退位后的李淵,郁郁寡歡,整日沉迷于琵琶彈奏。

3.公元632年夏,李淵拒絕前往九成宮避暑。民間流傳,隋文帝楊堅就是在九成宮被暴虐成性的兒子隋煬帝楊廣所殺。因為爭奪權力,兒子們相互殘殺,父子間形同陌路。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不愿意目睹父子反目成仇的是非之地。監察御史馬周建議在長安城為太上皇營建避暑之地。公元635年春天,大批工匠匯集于長安城的東北方向,開始大興土木營建永安宮,后更名為大明宮。工程開始不久,李淵離世。大明宮的營建戛然而止。

4.公元649年,天可汗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繼位,李治身體羸弱,患有嚴重風弊癥,潮濕的太極宮不利于病情好轉。再者,高宗王皇后以及蕭淑妃經常青面獠牙的出現在武皇后的夢中。這兩者也再次促進了大明宮的再建。公元662年的春天,大明宮繼續營建。


02 建造大師

據史料記載,由于精明能干,司農少卿梁孝仁被選為帝國工程的監造者。很少有人能得到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想象司農少卿梁孝仁為了大明宮的建設嘔心瀝血。大明宮的建設不僅需要一個兢兢業業的監造者,還需要一位才華橫溢的設計師。然而,史書卻沒有給設計師留下任何的記載。大明宮的建造期間,閻立本正擔任帝國的匠作大將,閻氏一族深諳工藝之學。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測,大明宮的設計者就是聲名赫赫的大畫家,步輦圖的作者閻立本。


03 建造布局


1.大明宮中軸線上的正南門,?東西長達200米,其長度、質量、規格為隋唐城門之最,體現其千般尊嚴、萬般氣象的皇家氣派。

2.三大殿:丹鳳門正對的是大明宮的正殿-含元殿,位于丹鳳門以北約600米處、龍首原的南沿,是舉行重大慶典和朝會之所,俗稱“外朝”。含元殿地基高出地面15米,為了方便官員上朝,兩側修有長長的坡道,稱為龍尾道。唐代白居易寫到:雙闕龍相對,千官雁一行。巨大的宮殿,渺小的官員,含元殿體現的是皇權的至高無上,帝國的莊嚴神圣。含元殿正北約300米處是宣政殿,為皇帝臨朝聽政之所,稱為“中朝”,殿前左右分別有中書省、門下省和弘文館、史館、御史臺館等官署。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95米處,稱為“內朝”,群臣在這里朝見皇帝,稱為“入閣”。紫宸殿為第三大殿,是大明宮的內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間的一般議事,多在此殿,故也稱天子便殿。含元、宣政、紫宸組成的外朝、中朝、內朝格局多為后世宮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這種格局體現。


3.大明宮以北為園林區,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樣。紫宸殿以北約200米處即為龍首原的北沿,其下有太液池,又名蓬萊池,面積約16000平方米。


04?盛世浩劫

1.安史之亂: 公元755年11月,鎮守大唐北疆的節度使安祿山造反,十五萬大軍從幽州南下,直逼長安,公元756年6月10日,潼關陷落,唐玄宗出逃蜀地,大明宮中的國家府庫被縱火焚燒,宮殿被毀,皇家的財富被搶劫一空,大明宮一片狼藉。詩人杜甫曾親眼目睹了長安城的陷落,在一首名為《春望》的詩中寫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安史之亂不僅摧毀了繁華的大唐,而且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重要的分水嶺,公元764年安史之亂被平定。

2.黃巢起義: 公元875年,唐僖宗李儼繼位,山東人黃巢起義,公元880年冬天,黃巢的軍隊攻占潼關,唐僖宗一路向西,流亡蜀地。軍隊及百姓爭先恐后闖入大明宮,大明宮又一次陷入腥風血雨中。黃巢的軍隊行云流水般進入長安,次年年初,黃巢在含元殿稱帝,大赦天下。但黃巢無法阻止農民起義軍對這座城市的大肆洗劫。公元883年夏天,當黃巢退出長安,官軍又涌入城內,縱火焚燒,宮室里坊,十焚六七。在這次戰亂中,大明宮的破壞最為嚴重,包括含元殿和麟德殿在內,大明宮的大多數宮殿被摧毀,公元885年,黃巢兵敗,唐僖宗返回長安,屢遭蹂躪的大明宮再也無法居住,唐僖宗只得遷往太極宮,大明宮就此結束了大唐權力中樞的歷史使命,從建成之日算起,大明宮存世222年。

3.朱溫反唐: 公元904年,一個叫朱溫的軍閥發起暴亂,在一個多月的時間拆毀了長安所有的宮殿,將所得木材沿著渭河漂流之洛陽,營建他的首都,長安城最后一縷風華隨著后梁政權的組建蕩滌殆盡,那個時候的大詩人李拯路過已成為廢墟的大明宮,他哀鳴道:紫震朝罷綴鴛鸞,丹鳳樓前駐馬看。唯有終南山色在,晴明依舊滿長安。


05 結語

公元907年,大唐帝國滅亡,立國289年,在兩百多年的時間里大明宮見證了大唐前所未有的榮耀,也目睹了這個帝國不可逆轉的衰落。大明宮毀滅之后,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過那樣的宮殿,再也沒有一個朝代在長安建都,中國文化的中心從此東移。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沒有一個朝代像唐朝那樣留給人們無盡的想象,沒有一座城市像長安那樣,銘刻著中國人最為絢爛的記憶,沒有一座宮殿像大明宮那樣,寄托著中國人永遠的向往。大明宮,中華文明在巔峰時期永不磨滅的記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次機緣巧合,我在微博推薦里看到了紀錄片《大明宮》。 一直以來,提到皇宮,腦海中浮現的就是巍峨的宮殿和長長的臺階,...
    姜疆閱讀 2,398評論 3 10
  • #幸福是需要修出來的~每天進步1%~幸福實修10班-03-陳莉梅-浙江永康# 20170819(26/30) 【幸...
    陳莉梅閱讀 131評論 1 0
  • 當想要放棄時,想一下柳比歇夫堅持的一生,維克多弗蘭克在絕望下的生存。試問他們如果給都給自己找一個借口,還會有60年...
    新自由閱讀 247評論 0 0
  • 澳門被稱為“特別行政區”,那它到底特別在何處呢? 首先,澳門是一個歷史淵源非常重的地方,歷史痕跡非常清晰的城市,從...
    3241e5921091閱讀 464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