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孩子正在長大,父母卻正在老去。昨天和今天,連續探望好友的父母,忙碌又充實。
在老家的好友不多,其中有兩個關系最鐵的,也是我們的高中同學,小靖和小李,跟老公像兄弟一般,將近三十年的友誼了。小靖因為姓郭靖的靖,又比我們大一歲,上學時我們都叫他“靖哥哥”,長的很壯實,在家排行最小,在鄭州上班,父母都80多歲,年紀很大了,他平時一個月回來個三四天。
上周他打來電話,說老父親住院了,這次看起來有點嚴重,不過住了幾天已經出院回家了,我們聽了有點傷感,心想抽空去看看老人吧!于是,昨天早上送完孩子,感覺時間尚早,我又去廣場晨走了三圈,才跟靖哥哥打了電話,買了箱牛奶前往。
靖哥哥家住在一片老居民區,我們上學時,他們家就住在這里,住的是老式獨家院,一排排的院子寬敞舒適,很適合老年人居住。他們前后鄰居的房子,這些年早就蓋成了六層的高樓,只有他們家因為兄弟三人都不在家,沒有接起來房子,還是二層的樓房。進了院子,靖哥家嫂子,靖哥的姐姐都在家,靖哥很孝順,正在里屋幫老爺子穿衣服,照顧老爺子起床,這段時間天氣寒冷,老爺子又剛住院回來,早睡晚起對身體比較好。
老爺子起床洗漱后,靖姐給老人打了胰島素(因為老人血糖高),靖嫂端來了飯菜,他們一家人坐下吃早餐,老爺子身體是比以前差了很多,走路很緩慢,飯吃的也很少。我在旁邊跟他們聊天,好在靖哥的媽媽身體還算可以,一直在身邊照顧老爺子,靖家阿姨也已經年過80了,兩位老人平時跟小兒媳也就是靖嫂一起住,靖姐家住的也不遠,隨時可以回來照看。
陪靖哥一家人聊了一會兒,看著靖老伯雖然身體大不如前,卻也比靖哥前兩天在電話里說的情況好多了,我稍微安心了一些。老爺子頭腦很清醒,一點兒不糊涂,只是走路有點走不動了;阿姨說之前老伯還能去胡同口走走,最近只能在家里走幾步,出不去了。年紀大了,天冷又穿的比較厚,老年人越發行動不便。聊到將近十點,我囑托靖老伯好好休養身體,告別了靖哥一家,回來做賬了。
昨天在靖哥家聊天時,說到小李,那天打電話,小李的媽媽,李家阿姨也住院了,于上周末剛剛出院回家,于是我跟靖哥約好,今天上午去看望李家阿姨。
小李這幾年日子過的不太順,幾年前跟媳婦離婚了,兩個女兒小李和嫂子一人一個。小女兒跟了媽媽,大女兒跟著小李生活。但是迫于生活的壓力,小李在離婚不久就外出打工了,只留下大女兒和奶奶也就是李阿姨兩個人在家。小李跟嫂子離婚時,大女兒還在上小學,現在已經上九年級,馬上初中畢業了。小李經常不在家,我一直擔心這孩子的成長,青春期的女孩子,尤其需要父母的關心,但爸媽離婚后,媽媽帶著妹妹走了,爸爸又經常不在家,可想而知,這孩子承受的心理壓力。
早上天冷,小李家在小城東邊基地家屬院,稍微有點遠,我開車接上靖哥,我倆一起前往。很快來到基地家屬院,但小李不在家來的不勤,一時竟不知道他家住的是哪個單元了,只知道在四樓東戶,我們憑著印象來到三單元四樓敲門,沒人開門;不知道是敲錯了門,還是李阿姨出去了沒在家。一早給小李打電話沒接,好在靖哥存有小李大哥的電話,給大哥打了電話,大哥說阿姨出去買菜了,我們便下樓在單元口等阿姨回來。
李家阿姨瘦高個,精干利落,一看就是個很精明的老太太。我們等了十幾分鐘,李阿姨就提著一個手提袋,從小區大門外回來了。看到我們,熱情的打招呼,我們也熱絡的回應著,跟阿姨一起上樓進屋。首先問候阿姨的身體,她說身體沒有大礙,就是血壓高,去醫院住幾天調理一下,還夸小李孝順,說他人雖然沒在家,但異常掛念,一天打好幾個電話問候。李阿姨住院期間,李家大哥大嫂一直在醫院陪護,兩口子把老母親照顧的很好。阿姨也不吝夸贊,連夸兩個兒子孝順,還夸大兒媳在醫院照顧她,照顧的很周到。
跟小李認識很多年了,李阿姨跟我們也都熟悉,坐下聊天,阿姨慌著給我們倒茶,靖哥連忙自己倒了。聊起小李的大女兒,李阿姨說她這個大孫女長大了,今年一下子懂事了很多。在奶奶住院期間,這孩子放學回家自己做飯吃,自己照顧自己;奶奶出院回家后,還跟奶奶說:奶奶,你想吃什么飯我給你做!看來這孩子雖然缺少關愛,卻能夠自立自強,還學會了關愛家人,也會照顧奶奶了,這真的是一件非常讓人欣慰的事情,比好成績更讓大人放心,欣喜!聽阿姨這么說,我也終于放下了牽掛這個女兒的心,幾年來一直覺得應該多來關心一下這孩子,但自己家的兩個孩子已經讓我常常手忙腳亂,實在分不出精力,所以只有牽掛,有心無力,看到這孩子這么懂事,我也就安心了!
又陪阿姨聊了一會兒,我看已經十點鐘了,牽掛著回去做會兒賬,別耽誤了工作,就起身跟阿姨告辭,同樣叮囑她多注意身體。阿姨太熱情,堅持送我們下樓,又送我們到車旁,告別阿姨,又把靖哥送回他家,我才回到自己家中,趕緊打開電腦。
很早的時候,就看到一個好友在朋友圈發的一句話:十年前,我覺得有很多人關心我;十年后,我發現有很多人需要我的關心!人到中年,我們早已到了“很多人都需要我關心”的年紀,所以招工的大都不要中年人,銷售一般要求“35歲以下”,進廠一般要求“40歲以下”,不是中年人不能勝任工作,而是中年人承擔的家庭擔子日益沉重,家事繁多,上有老下有小,事無巨細,都要操心,人情來往,都要照應,自然分在工作上的時間和精力就沒有年輕人那么多了。
就像我,除了周末回老家看望公婆和父母,稍有閑暇時,也是經常在想那個老人多久沒見了,是不是需要去看望一下。比如小姨,三姨,舅媽,比如上學時我曾在她家住過的七舅媽,還有高中時待我很親的表舅表舅媽等等,幾分感恩,幾分掛念,有時間多去看望一下他們,就會多一份安心,也會在將來少一分遺憾!所以,有時間的話,還是多去看望看望老人們吧,守在家中的老人需要親人們的經常探望,他們一直在期待著與我們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