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種需要集體感的動物。一旦與眾不同,就會陷入自我懷疑的不安之中。我這兩天內心就頗不寧靜,原因在于我看《愛樂之城》居然沒有流淚。在大家紛紛表示哭成狗的動人氛圍之中,我的審美情緒未及時跟上,扯了全體文青抒情的后腿,我深表歉意。
必須承認《愛樂之城》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但好與不好是需要比較的。這是個“世無英雄,豎子成名”的時代,好萊塢連續遭遇電影“小年”,《愛樂之城》以一身文藝細菌的歌舞片形式鶴立雞群,也算應運而生。好在導演兼編劇的達米安并非驕妄之輩,他在電影中向眾多歌舞片經典致敬的姿態,與其說是謙虛,毋寧說是一種狡猾。至少表明他是識趣的,不敢與前輩大師一較高下。有時態度決定一切,達米安小伙子還是有前途的。
? ?對歌舞片的趣味因人而異。有人甘之若飴,有人深惡痛絕。歌舞片往往具有鮮明的舞臺劇風格,比如一言不合就開始唱歌跳舞,而且他們是認真的,并非在搞笑。比如唯美到失真的布景,板眼清晰的表演和字正腔圓的對白,這些都會讓缺乏舞臺劇欣賞經驗的人分分鐘出戲。我年輕時就討厭印度片,他們總在我看得入神時突然連唱帶跳,讓沉浸在故事情節中的我惘然若失。不過審美主要看氣質,有些人天生就喜歡舞臺劇。像《漂亮女人》里的茱莉亞羅伯茨扮演的站街女,第一次看歌劇就流淚了,顯示了一名失足婦女罕見的文藝小情懷,因此俘獲了大款的芳心。
? ?也正是由于和舞臺劇的近親關系,歌舞片普遍配樂優美、攝影考究,畫風美輪美奐。對演員的演繹依賴很重,同時也為表演提供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演一部歌舞片雖然吃功夫,但也是非常過癮的事。像《愛樂之城》中的石頭姐,此番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應該毫無懸念。整個電影不斷地給你創造大段獨角戲的機會,除非你演技爛如景甜,否則你想不得獎都難。
? ?由于嗓音和身材受限,小時也缺少看戲劇的條件,我對歌舞片并無特別的好感。這也導致我看過的歌舞片極少,印象深刻的只有大家都看過的《音樂之聲》和《雨中曲》。但恰恰我這種影迷才是歌舞片的死敵,因為我們只看過最好的。每次碰到歌舞片,都會以最好的標準去百般挑剔,稍有差池,都難入我們法眼。像這部《愛樂之城》,有些人愛得死去活來,要不是他們沒看過正兒八經的歌舞片,就是看過太多歌舞片,心知拍成這樣已屬難能可貴。雖然《愛樂之城》跟真正的經典相比,都有粗制濫造之嫌。
? ?《愛樂之城》具備經典歌舞片的一切要素,然而在各個方面都比經典稍遜一籌。充其量算小一號的經典。既然叫歌舞片,不說在音樂舞蹈的每一處都比肩百老匯,至少要做到專業水準,讓大多數外行看不出“破腚”。但遺憾的是,即便這種低級要求,《愛》片也沒能讓人滿意。比如石頭姐的演技無可挑剔,可她的歌舞水平,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就是扔我們樓下廣場舞大媽堆里,都混不上個領舞。每次她開口歌唱,我的額角就順利滑下三根黑線。觀影過程中,我不斷在問自己,真的這樣也可以嗎?這種嗓音條件也可以出演歌舞片嗎?男主角高司令本是歌手出身,歌唱也很難算得上動聽。要命的是他的演技,整場演出他只奉獻了一個表情:木訥。是報酬太低,還是搭檔太丑?我們不得而知。更不懂達米安為啥要選這兩人來擔當一部歌舞片的男女主角。別怪我雞蛋里挑骨頭,怪只怪《雨中曲》和《音樂之聲》太過經典,主演都是有著完美嗓音天賦和嚴格舞蹈訓練的舞臺表演老司機。相形之下,石頭姐和高司令倒像是亂入片場的業余群眾。
? ?《愛樂之城》的譯名未免有些誤導觀眾,愛與音樂之城,好像本片的主題是愛情或是音樂,這也給廣大愛哭影迷的流淚提供了口實。尤其結尾處,各自功成名就的昔日情人在酒吧相遇,電影忽然閃回到他們在酒吧的初逢,將命運重新安排,讓有情人終成眷侶。這是影片最煽情之處,然而在這段幻想中插入舞臺表演,卻制造出了一種怪誕的疏離感。本已將觀眾的情緒代入緬傷之中,卻用舞臺形式生生隔出了二元對立。但還是有觀眾號稱流淚了,以愛的名義,并挑釁似地宣稱:“沒有流淚是因為你們沒有真正愛過。”
? ?我們當然愛過。我們沒有流淚,只是因為不習慣在夢里流淚。
? ?《愛樂之城》其實是一部關于夢想的電影。影片中最動人的兩段音樂也都與夢想有關,一是高司令所唱的“星光璀璨的城市啊,你只為我閃耀嗎”,一是石頭姐所唱的“致那些追夢的傻瓜”。只有這兩處令我動容。我想我沒有流淚,除了兩位主演糟糕的唱功,大約也與我并未實現夢想有關。那些追夢途中的苦楚與磨難,唯有成功者才有資格宣泄。
? ?我曾經以吃瓜群眾的身份參加過某個成名作家的訪談節目,他談到少年時苦難,和哥哥一起去飯館的泔水桶里撈面條吃,忍不住當場失聲,我也熱淚橫流。無聊時看選秀節目,我發現只有選手晉級時才能騙來我的淚水,而失敗者無論怎么賣慘,都只會讓我感到厭惡。對于追夢人來說,身在其中的苦難從來不算苦難,不必拿出來示人,別人也不會感動。有朝一日,夢想成真,你才可以選擇相信眼淚。
? ?這也是我對《愛樂之城》這部影片心存芥蒂的主要原因。它編織的夢想故事太缺乏說服力了,以至于很多人忽略了它的夢想主題,單純把它當成一部愛情片來看,哪怕它的愛情故事邏輯也并不圓滿。比如男女主角為何要分開呢?也許他們只是彼此厭倦了。但這個理由顯然不該出現在這種單純可愛的電影中。一個熱愛表演的打工妹,一個醉心爵士的落魄音樂家,他們的美國夢實現得過于輕易。輕輕松松談著戀愛,不痛不癢地相互鼓勵,順道販賣一下洛杉磯風光和文藝小情懷,就成功躍上了人生之巔。電影對實現夢想的艱辛歷程幾乎完全欠奉,這讓廣大心懷夢想的人民群眾情何以堪。或者我們應該上升一個層面去追問,美帝宣揚這種廉價的美國夢,到底居心何在!
? ?好吧。說了《愛樂之城》這么多壞話,其實私心里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的。誰讓這個時代沒有《雨中曲》那樣的經典呢。我愛它美妙的配樂,舒緩的長鏡頭,繽紛艷麗的色彩,它毫不掩飾這只是一場夢,關于夢想與愛的美夢。你愛不愛來加入這場夢,它好像并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