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喜愛拿著所謂善意來搪塞一些內(nèi)心的叵測,不僅因為害怕查明真相的艱難困苦,而且因為他們對偽善本身具有一種自然卻腐朽的愛好,殊不知他們選擇所謂的“善”實則縱容著惡的肆意妄為。
01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名女子被丈夫粗魯塞到后備箱,后視頻被傳到網(wǎng)上,引起一片討罵與指責。而結(jié)果卻是讓人大跌眼鏡,女子說這是屬于家庭情感糾紛,不予起訴。這名女子用所謂“善良”寬解了對自己施暴的丈夫,極力挽救兩人的家庭。可這真的是正確的做法嗎?有一不會有二、有三?
這些打著“和為貴”的偽善,最終只會害人害己。這些所謂的和人好好應對的行為,不過就是欺騙自己,護著對方,對方更加肆意,自己也被對方所更加輕視,這樣的連鎖循環(huán)最終吃苦還是自己。
在現(xiàn)實中,有人選擇堅持原則死磕到底,守護內(nèi)心的底線與初衷;也有人不在乎真理、標準,選擇了用一些所謂善意來裝飾這中空的樓宇。在一路的成長,我們面臨太多的冷漠險惡,遭遇太多的欺壓與反噬,我們總會采用一些善意來斡旋與自保,但這真的是正確無疑的選擇嗎?
02
前幾天,我參加的一個文學社作為協(xié)辦方擔任了一個小學生作文比賽的評審工作。我和另一個社員林擔任了初選的評審工作,而在打分的標準上我們產(chǎn)生了分歧。
在還未評審之初,社長就囑咐我們:打分的時候要以60分為最低分,在這個基準線上打分,而且每篇文章必須寫評語,因為舉辦方會將最后的評選結(jié)果和評審過程都公布,以便學校的老師和家長知道學生的真實水平和不足的地方。
評審過程中,我堅持盡量打高分,將基準線提到80分,我們最后選擇最高的90多分就可以,而且不影響最后的結(jié)果,大家皆大歡喜。畢竟在表面上這些的分數(shù)都很好看,家長不會感覺自己家孩子丟臉。
我話音剛落,林立馬竭力反對。他說,我們按60為最低分已經(jīng)放低了標準,已經(jīng)起到了鼓勵的作用。如果再將基準線拉高,這樣那些本來只能拿60多分最后都獲得80分的成績,已經(jīng)從及格變成優(yōu)良,性質(zhì)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這會讓很多家長誤判自己的孩子的寫作能力很強。然后洋洋得意,固步自封,最后只能害了孩子。
我強力解釋,我之所以這么做,也是一番好心,根本不影響最后的評選結(jié)果,皆大歡喜不是更好。
林淡淡回復了一句:“這就是你所謂的善意,你想當老好人,但最后那些本該連及格都不配的差生覺得自己還不錯,沒有意識到自己寫作的不足,你這叫賞罰不明,誤人子弟。”
最后,我同意了他的堅持,也讓我反思自己的行為背后的不妥。我明白林的意圖,他有他的堅持,我有我的算盤。不知從什么開始,我開始用這些所謂的善意來“溫柔”對待這個世界,開始“和稀泥”,并且竊竊自喜。我變了,變得“圓通”,變得所謂的“提高了情商”,變得“嘴甜”。
這些本來對我沒多大影響的“善意”行為背后,卻是底線的淪喪、原則的缺失,更有可能貽害他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選擇?
03
記得,很早看過小岳岳(岳云鵬)接受央視“面對面”節(jié)目訪談時,談到自己曾經(jīng)在餐館做服務員的一段經(jīng)歷。
岳云鵬說,15歲的他當時是在做服務員,因為寫錯菜單,就是多寫了幾瓶啤酒,被一大哥各種侮辱,3個多小時。岳云鵬一開始都答應為他免單了,這位大哥還是不依不饒,罵完了,小岳岳還是掏了飯錢352元。
當主持人問他:“你現(xiàn)在還記恨他嗎?”岳云鵬一邊擦著眼淚,一邊憤憤地說:“這么多年了,到現(xiàn)在我還恨他,還恨他。”
有人指責岳云鵬都上春晚了,還這么小氣,應該大度一些。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沒有他 小岳岳就不會被開除,就不會遇到郭德綱,就不會上春晚。
后來,在郭德綱的節(jié)目《綱到你身邊》中,郭德綱為小岳岳辯解道:“你不在當場,沒受過痛,當然隨便說什么都可以。“輕仇必定薄恩”。”
我贊同小岳岳的言辭,他選擇不原諒當年的那位大哥,沒有用虛假的“寬容善良”來粉飾自己大腕的身份。選擇用“記恨”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這是對惡和不公的對抗,更是對底線的堅持。
有時候如果沒有那些傷害、欺騙過我的人,沒有那些苦難,我的道路將更加平坦。那憑什么讓我大度寬容、善良博愛?
世俗千百年,人們總喜愛用“你要變得成熟”、“要懂得為人處世”、“要會左右逢源”等“高情商”的妙招告誡后人要會“做人”,于是誕生了“厚黑學”。于是,千百年來用所謂善意來搪塞一些內(nèi)心的叵測,不僅因為害怕查明真相的艱難困苦,而且因為他們對偽善本身具有一種自然卻腐朽的愛好,殊不知他們選擇用所謂的“善”來掩護惡的肆意妄為。
我所理解的正直的善良、寬容和同情,都是有底線的。凡事適可而止,善良過了頭,就缺少心眼;大度過了頭,就成了軟弱;同情過了頭,就是腦殘無知。那些到處放生、破壞生態(tài)的大媽大嬸們,不就是無知腦殘的自以為在“行善”嘛?
沒有原則的善良,都是助紂為虐;沒有底線的寬容,那是人倫喪失、社會顛覆的開端。古人云:“曲木為直終必彎,養(yǎng)狼當犬看家難;善人不做惡人事,惡人難結(jié)善人緣。”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在于能分清是非曲直,善惡美丑,要有自己的原則與底線。
善良其實就如同一片沃土,小麥稻谷可以生長,罌粟虞美人也可以生長。那些偽善就如同罌粟毒藥,看似美麗動人,卻榨干了你僅剩的一點可憐“大愛”,直至油盡燈枯;甚至可能會荼毒他人,讓他“上癮”——沉淪或者縱惡。我更希望人生有稻谷一樣的漣漪,這樣的善良才能遼闊整個春秋,才能擁有春天應有的青秀,秋天應有的黃澄。這樣的人生豈不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