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世界太多第一的隋文帝

在我老家東南約5公里地方,長眠著隋朝皇帝楊堅。從我懂事開始,就流傳著隋文帝泰陵許多神秘,也從很小就攀登過,陵墓頂上有一座鐵塔,曾經是黃河測繪點,陵墓海拔400多米高,呈覆斗型,占地900多畝,陵墓土層相傳從扶風縣的大同村,所有將士每人一鞋口的土堆起來的,至今大同村因取土形成的壕溝依然可見。

相傳喇嘛盜墓后,每天夜里墓里的金馬駒不再出來跑步了,金馬駒那跑步聲和脖子戴的銅鈴聲再也聽不見了,由此帶走了許多人對這座陵墓的好奇。一個皇帝,總有許多后人無法知道的秘密。可是,楊堅的“深挖洞,廣積糧” 是傳頌多年膾炙人口的好皇帝最典型的例子。當然,那只是皇帝的一點點功勞。

肯定的說,盛世大唐不在唐朝,而在隋朝。楊堅,就連凱撒,拿破侖等都視為他們的偶像。他創造了歷史上太多的第一,也建立了歷史上封建制度下最有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的國家。在美國學者邁克爾·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隋文帝是世界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人類最偉大的帝王、中國最偉大的圣皇天子、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立法家(制定開皇律,為東方大陸法系萬法歸宗、萬律之祖)、中古史最開明卓越的君主、中國唯一可以與凱撒、拿破侖并列的天才統治者,開創無數政治首創的偉大的政治家,杰出的軍事家(曾在北周武帝第一次率領百萬大軍御駕親征討伐北齊失敗時皇帝王師都敗績而當時文帝卻為右路水軍統帥出奇兵制勝重創北齊),集超凡智慧、眼光、膽識、魄力于一身的偉大三軍統帥、民族英雄。

他是中國最勤政愛民的皇帝;

他是中國最受臣民百姓愛戴、威望聲譽最崇高的圣皇天子;

他發明了死罪者三奏而決制度;

他開創了中國天朝上國體系;

他被波斯帝國、東羅馬帝國皇帝供奉為“皇上之皇世界皇帝”;

他因為拯救了所有蒙古族的祖先室韋部落免遭突厥人的凌辱被感激涕零的成吉思汗譽為“蒙古人的大恩人、中原皇帝天上人”,被元朝的黃金家族世代祭拜,未稱帝的忽必烈遵成吉思汗之命在路過陜西時專程到了他的泰陵前行三跪九拜大禮以太牢祭拜之;

他親手創造了中國最偉大的長安城;

他首次實行了一直沿襲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

他開創了科舉,制定了當時最為先進并影響后世基本立法的律法《開皇律》。

中國封建社會乃至世界封建社會的巔峰是大隋。

大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綜合國力最雄厚、文化最昌盛、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政府行政效率最高、國家機器最完善、軍事上取得輝煌勝利最多的朝代。國家的綜合實力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大隋都是當時世界的第一大國。大隋已經逐漸擺脫小農經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隋文帝廢棄秦皇漢武的重農抑商思想,鼓勵市場商品經濟的流通,隋文帝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金融機構銀行——柜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世界上最早的銀行雛形,這比歐洲的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這在世紀金融史上具有舉足輕重至關重要的意義開創了新紀元。

隋文帝于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決定取消政府的酒利,使酒近七百年來,第一次走上了無稅之路。取消了酒稅,意味著鼓勵釀酒業的發展和民間飲酒的普及。大隋政治開明廉潔、經濟發達富庶,文化昌明隆盛,思想繁榮包容,遠超漢唐。

大隋是中國古代經濟、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光輝燦爛的時代,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諸如天文學、地理學、歷法、數學、醫藥學、機械學、火藥、印刷術、建筑業、造船技術、制瓷業、雕刻、制茶、制鹽、漆器、冶煉鑄造等方面成果累累,文學、史學、哲學和藝術也發展到新的高度,涌現出眾多的科學家、發明家、史學家、哲學家、文學家、畫家和詩人。

此時的封建文明受極為強盛的雄厚國力之影響,中國在所有領域都進入前所未有的輝煌時期。此時太平的盛世、宏大的格局、開放的氣勢、壯闊的場面,為歷朝歷代所無法比擬。在當時的世界上,中國處在世界綜合國力的前列,是最文明先進、最繁榮發達、最富庶強大的國家四大發明中的雕版印刷術、火藥就產生于這一時期。

誕生了無與倫比的古今中外世界第一城——隋大興城,至今人類世界也沒哪個國家的首都能與他比。大隋高祖文皇帝所開創的制度哪一項不是開天辟地!哪一項不是為萬古瞻仰!哪一項不是影響世界!誕生了三省六部制,誕生了集整個人類封建社會法律之大成者《開皇律》,誕生了古往今來世界上無與倫比的世界第一城隋大興城,誕生了州縣兩級制,誕生了三省六部制(至今日本朝鮮的中央政府部門還稱為省),誕生了科舉制度(科舉制便是西方最引為自豪的文官制度由來),誕生了大運河,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誕生了均田制,誕生了義倉,誕生了趙州橋。

隋高祖與秦始皇作比較:秦始皇本身就是王位繼承人,他統一六國的基業是輕易從秦國歷代先王手上接過來的,除了統一中國外政績上乏善可陳,文治上一塌糊涂,在隋高祖面前秦始皇就是一個武夫;秦始皇親政的時候,就已經大權獨攬,而隋高祖的創業局面在開國帝王中難度系數最大,由于他是漢人的關系屢遭西魏與北周皇帝猜忌,北周明帝幾次派術士趙昭觀察隋高祖是否有天子之相,幾次差點痛下殺手,同時又受到權臣宇文護之流的陷害排擠。由于隋高祖位望隆重,在屢遭周帝猜忌、又遭權臣陷害的極險惡條件下,還能韜光養晦運籌帷幄,又幸有群士匡護得免大難,虎口逃生實屬萬幸。

隋高祖遠遠不止于只是統一中國這么簡單,還把中國帶入了開皇之治的太平盛世局面,文治與武功均為登峰造極。光是三年打敗突厥,隋高祖只用了十余年時間經濟上就超越了漢代整整用了五代皇帝苦心經營、積蓄了七十多年才達到的漢武帝全盛時期的水平,只用了八年就統一中國,古今中外無人可比。

而秦始皇善于玩弄權術,一昧用陰謀家所慣用的“法術勢”來打壓臣下,君臣之間無信任可言,秦始皇對待平民更是暴虐到極致,實行嚴刑峻法苛政重稅,天下之人苦暴秦久已。

而隋高祖上臺伊始就悉除北周苛政猛法,大崇惠政,法令清簡,躬履節儉,天下悅之。隋高祖愛民如子,自視為百姓父母,又充分開明的駕馭群臣,以致開皇一朝人才濟濟猛將如云,出現了一大批忠臣紛紛爭相為其效忠賣命。

隋高祖與西方凱撒、拿破侖、亞歷山大的比較:

凱撒、拿破侖、亞歷山大的內政治理與經濟文化方面均不如隋高祖,凱撒、拿破侖、亞歷山大的帝國版圖也遠不如隋高祖疆域之廣;

從皇帝在位時間看,凱撒5年、拿破侖10年、亞歷山大13年,隋高祖24年;

從個人修養上看,凱撒與拿破侖知識水平低下,亞歷山大略勝凱撒與拿破侖一籌,隋高祖頗涉經史,頗曉音律(曾做《天高》、《地厚》二曲表達夫妻之義),騎射劍擊武搏皆精,遠勝凱撒、拿破侖、亞歷山大。

作為集如此多歷史首創與文武功德于一身之帝王,稱隋高祖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天子乃至世界史上最偉大的帝王完全當之無愧,天經地義。武功也是隋文帝遠勝秦始皇,開皇九年隋朝疆域最西達到阿富汗,西北達到哈薩克斯坦,北至西伯利亞,東至琉球,南包括現在整個越南,秦始皇時秦朝疆域最西北只到甘肅,北只至上郡,南至廣東。隋朝疆域至少是秦朝五倍大。而且秦始皇是靠六世積蓄,隋文帝才是真材實料白手起家,楊忠沒幫他多少忙。隋文帝軍事統兵也比秦始皇強,曾在北周武帝第一次率領百萬大軍御駕親征討伐北齊失敗時皇帝王師都敗績而當時文帝卻為右路水軍統帥出奇兵制勝重創北齊。隋是除了元朝之外漢人建立最大版圖的帝國,開皇九年波斯帝國皇帝遣使者向隋文帝上表稱臣,也就是說按屬國來算波斯帝國都能算大隋的西陲邊境,仁壽年間平交趾,收越南全境,煬帝時臣服琉球,東面又擴展。另外因為隋文帝被所有北方游牧民族尊為共主,大隋北方可以說無國界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亞。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史書這樣記載“每旦聽朝,日昃忘倦,居處服玩,務存節儉,令行禁止,上下化之。”隋高祖從五更起就駕臨聽朝,從早到晚,不知疲倦,樂此不疲。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親民也是最深入基層了解民意的皇帝。勤于政事,除了坐朝處理軍政大事,從早到晚,不知疲倦之外,文帝更經常下到社會當中,路遇上書奏事之人,即駐馬親自臨問。有時派人到各地暗中采聽民情,了解吏治得失。史稱:人間疾苦,無不留意。

開皇十四年,關中大旱,引起饑荒。文帝派左右之人出宮,看視百姓所食。帶回來的都是些豆渣、雜糠,文帝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責,決定親自帶領關中饑民就食于洛陽,取消御膳中的酒肉之設。第二年東拜泰山,路上與就食洛陽的饑民相遇,命左右隨行不準驅趕,饑民與文帝的侍衛參廁而行。遇有扶老攜幼者,文帝還給讓路,引馬避之,慰勉而去。在道路艱險處,見有負重者,則令左右扶助之。到達齊州(今山東濟南),文帝仍以民情為念,立即親問疾苦。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澄清吏治,注重獎良懲貪的皇帝。岐州刺史梁彥光多年有惠政,奏課連最,為天下第一.開皇二年,文帝駕臨岐州(今陜西鳳翔),知其能干,下詔褒獎。梁彥光后來調任數州,都能夠以德化人,使得吏民感悅。縣令之中,房恭懿為政在京畿各縣稱最,文帝召至臥榻前,訪以理人之術,認為很有才干,破格提拔為州司馬。所到之處,有異績,政為天下之最,文帝又破格提升他為州刺史。同時,對各州官員表彰房恭懿志存體國,愛養我百姓,令天下模范之,卿等宜師也。直至文帝后期,仍然很注意縣令的政績。臨潁令劉曠,史書記載稱其為不知何許人也,但其清名善政,為天下第一,文帝聞知則召見他,認為若不殊獎,何以為勸,下優詔破格提拔為莒州刺史。

另一方面,對于貪殘不法的官吏,懲處尤其嚴厲,甚而過于殺戮。一次,文帝命身邊侍臣送西域朝貢使出玉門關,此人所到之處,都接受地方官饋贈的小物或鸚鵡、麖皮、馬鞭之類,文帝聞而大怒,親自臨決.后來他甚至暗中派人給地方官送賄賂,一有受賄,立即處死,決不寬容。

隋文帝的朝代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政治最清明,唯一滅絕腐敗的封建朝代。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統一天下后,不但沒有殺敵國的投降戰俘,而且厚待其亡國之君的仁慈皇帝。隋文帝平陳之后,對陳叔寶給予優厚的待遇。經常召陳叔寶上朝接見,待遇和三品文官銜一樣。朝中每有宴會的時候,為了不勾起陳叔寶的懷鄉之情,使其傷感,文帝總是特意叮囑樂伎不奏吳地樂曲,可謂關懷備至,隋文帝把陳叔寶當做兒子一樣悉心對待。陳叔寶愛吃驢肉,文帝經常吩咐有關部門源源不斷的供應。隋文帝仁慈善待亡國之君陳叔寶,為后世子孫開了個極好的歷史先例。之后的趙匡胤不殺李后主、朱元璋不殺陳友諒之子不過是效法文帝故智,不值一提。

隋文帝下令制訂的《開皇律》,對后世律法影響深遠,是整個人類封建社會法律之集大成者,在人類文明史上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法典》、古埃及古羅馬法典甚至美國《獨立宣言》,后來中國所有的朝代都繼承了它的原則。北周的法律既殘酷又混亂,“內外恐怖,人不自安”。隋文帝于開皇元年下令制訂《開皇律》。《開皇律》將原來的宮刑(破壞生殖器)、車裂(五馬分尸)、梟首(砍下頭懸掛在旗桿上示眾)等殘酷刑法予以廢除。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千余條,保留了律令五百條。刑罰分為死、流、徒、杖、笞五種。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這就是封建五刑制。

《讀通鑒論》這樣贊評道:“古肉刑之不復用,漢文之仁也。然漢之刑,多為之制,故五胡以來,獸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慘。至于拓拔、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絞、斬、梟、磔,又有門房之誅焉,皆漢法之不定啟之也。政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絞、曰斬,改鞭為杖,改杖為笞,非謀反大逆無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

隋文帝時期的藏書量是中國歷代最多的,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北方最強大游牧民族可汗尊為圣人可汗的中國皇帝,也是第一位令外族可汗表示愿為藩屬永世歸順的中國皇帝。突厥大可汗沙缽略首次向中國皇帝稱臣,大可汗沙缽略親自率領百官迎接隋文帝使者虞慶則,虞慶則義正言辭要求沙缽略行君臣大禮,沙缽略只能行三磕九拜大禮跪受璽書,突厥大可汗的手下們于是相聚慟哭。虞慶則命沙缽略稱臣,沙缽略曰:“得作大隋天子奴,虞仆射之力也。”不久,突厥大可汗沙缽略向隋文帝上表曰:“大突厥伊利俱盧設始波羅莫何可汗臣攝圖言:大使尚書右仆射虞慶則至,伏奉詔書,兼宣慈旨,仰惟恩信之著,逾久愈明,徒知負荷,不能答謝。伏惟大隋皇帝之有四海,上契天心,下順民望,二儀之所覆載,七曜之所照臨,莫不委質來賓,回首面內。實萬世之一圣,千年之一期,求之古昔,未始聞也。突厥自天置以來,五十余載,保有沙漠,自王蕃隅。地過萬里,士馬億數,恒力兼戎夷,抗禮華夏,在于北狄,莫與為大。頃者氣候清和,風云順序,意以華夏其有大圣興焉。況今被沾德義,仁化所及,禮讓之風,自朝滿野。竊以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伏惟大隋皇帝,真皇帝也。豈敢阻兵恃險,偷竊名號,今便感慕淳風,歸心有道,屈膝稽顙,永為藩附。雖復南瞻魏闕,山川悠遠,北面之禮,不敢廢失。當今待子入朝,神馬歲貢,朝夕恭承,唯命是視。至于削衽解辮,革音從律,習俗已久,未能改變。闔國同心,無不銜荷,不任下情欣慕之至。謹遣第七兒臣窟含真等奉表以聞。”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確立死刑三復奏制度的皇帝,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位規定死刑的復核是由國家最高權力部門來履行的皇帝。

隋文帝在位期間,出現了死刑復奏制度。就是在處決犯人之前,仍須將復核之后的結果再次報與皇帝最終決定,刑前要三次奏請皇帝,在皇帝勾決之前,不能對犯人進行處決。

三復奏指每個死刑案在執行之前,需要向皇帝奏請三次,以便考慮更加周詳,故稱“三復奏”。《隋書·刑法志》載:“開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后決。”就是說通過三次奏請才能決定是否最終處以死刑。之前的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詔諸州死罪不得便決,悉移大理案覆,事盡然后上省奏裁。”即諸州判決的死刑案件,不能立即執行,須由大理寺復審;大理寺審結的死罪案件,還須經尚書省復核。正式將死刑的復核納入法制軌道,為死刑的文明化奠定了基礎。將死刑核準權收歸中央,只有天子方可乾剛獨斷對人生殺予奪,有效地杜絕了冤假錯案的發生。其巍巍之德無不昭彰皇天!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創造了古往今來世界上無與倫比的世界第一城的皇帝。

隋文帝建國后,認為建于西漢初年,后被北周沿用的長安城過于狹小,命宇文愷另建大興城。開皇二年六月開始動工,次年初即告完成。大興城建在舊長安城東南約7公里處的渭水南岸,總面積84平方公里,約為今西安舊城(明、清時建)的7.5倍。大興城是古代世界中罕見的巨大都城。日本古代京城的營建,受大興城影響頗大。有人曾列舉世界古代十座城市的面積進行比較:(1)隋大興城,583年建,面積84.1平方公里;(2)北魏洛陽城,493年建,面積約73平方公里;(3)明清北京城,1421—1553年建,面積60.2平方公里;(4)元大都,1267年建,面積50平方公里;(5)東京(洛陽城),605年建,面積45.2平方公里;(6)明南京,1366年建,面積43平方公里;(7)漢長安(年城),建于公元前202年,面積35平方公里;(8)巴格達,800年建,面積30.44平方公里;(9)羅馬,300年建,面積13.68平方公里;(10)拜占庭,447年建,面積11.99平方公里。

從上所列可以看到,隋大興城的規模之大在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堪稱古往今來世界第一城。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解除名山大川河澤之禁的皇帝,第一位與民同樂開放重要景區允許平民百姓在五岳游覽觀光并且可以狩獵的皇帝。在這之前,五岳與中國重要大川河澤都是歷代皇家禁區,嚴禁平民百姓入內,更不允許活動,否則動輒殺頭。西周時期就形成歷史先例,五岳與中國重要大川河澤都是國家舉行隆重祭祀神靈典禮的重地,莊嚴肅穆,未經天子允許,即便是王公諸侯士大夫也不準入內,秦朝時更有擅入者滅族的殘酷刑罰。漢魏晉沿用其例。

而隋文帝的心靈果然比天空還更廣闊,本著“天之所覆,無非朕臣”的寬廣胸懷,把周漢魏晉以來的皇家禁區都開放給平民百姓旅游。這種氣魄,是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所不及的。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在三宮六院實行“精兵簡政”的皇帝,與獨孤皇后白頭到老,不但沒有傳說中的“三千寵愛六宮粉黛”,而且后宮清簡樸素,虛嬪妾之位,不設三妃。比起窮奢極欲、乘羊車穢亂春宮縱情淫樂的晉武帝司馬炎何止遠勝萬倍!

有參照才有對比,不知道晉武帝司馬炎多好色,就不知道隋文帝的偉大。同是開國之君,晉武帝司馬炎就與他差距如此巨大。史載晉武帝泰始九年(273年)司馬炎即“詔聘公卿以下子女以備六宮,采擇未畢,權禁斷婚姻”。意為:“全國人民先別結婚,讓朕先挑。”挑完之后,令“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滅吳之后司馬炎又將孫皓后宮的五千名妻妾宮女納入后宮,到此時司馬炎的后宮已達萬人規模。美女太多,司馬炎也不知道往哪走,便自己乘坐羊車在后宮里逡巡。羊車停在哪個美女門前,便前往臨幸。于是,后宮美女們為求得皇帝駕臨,便在住處前灑鹽巴、插竹葉以引誘羊車前往。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黃袍加身的皇帝,《讀通鑒論》:“開皇元年,隋主服黃,定黃為上服之尊,建為永制。”自隋文帝開始穿黃袍以后,從此中國后代皇帝都穿黃色的衣服了。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開國后只用了短短三年就打敗了北方最強大游牧少數民族的皇帝。隋文帝的軍事才能就已經遠遠超出了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加在一起的總和,因為漢朝前期與中期一直向匈奴屈辱和親,先后通過了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五代帝王前仆后繼的努力才洗刷了漢高祖白登之圍的恥辱,花了近百年的時間才通過持久戰勉強打敗了匈奴。而隋文帝開國只用了3年就打敗了實力遠勝漢朝時匈奴、橫掃歐亞大陸的擁有40萬鐵騎與30萬弓箭兵的頭號強敵突厥,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空前絕后絕無僅有的神話,別說是中國所有帝王,就是西方的亞歷山大、凱撒、拿破侖取得的戰績也無法與隋文帝相提并論。

隋文帝開國僅僅三年,“內修制度外撫戎夷”,國家轉危為安,社會走上正軌,這一項項繼往開來的成就的確來之不易,光是三年打敗突厥,徹底改變兩百多年來漢族飽受欺凌這一項,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就沒有一個王朝能望其項背,而隋文帝戎馬倥匆之際建立的各項制度竟能垂則萬世、繼往開來、承前啟后,更反映出隋文帝善于把握大局、從容自信、處變不驚、一絲不茍的風貌。對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對內實行開皇之治達到天下太平,文治與武功俱達到中國封建社會之登峰造極。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把整個新疆、整個青海、整個寧夏、西藏東部與東北部、蒙古南部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皇帝。

隋文帝是創造中國歷史上經濟繁榮達到歷代最高峰的太平全盛期的皇帝,開皇十二年財政部門上言隋文帝:“府藏皆滿,無所容,積于廊廡。”隋文帝曰:“朕既薄賦于民,又大經賜用,何得爾也?”對曰:“入者常多于出,略計每年賜用,至數百萬段,曾無減省。”于是更辟左藏院以受之。隋文帝詔曰:“寧積于人,無藏府庫。河北、河東今年田租三分減一,兵減半功,調全免。”“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于廓廡之下,上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這使人不由得聯想起漢武帝初期“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從彼時起,整整經過七百多年,才重見這般富庶景象。

兩相比較,漢代先后通過了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五代帝王前仆后繼的努力整整積蓄了七十多年才到達這個水平,而隋文帝只用了十余年時間就在經濟富裕繁榮上超過了漢武帝劉徹時期全盛水平。

隋文帝本人極為節儉,乘輿與日用之物,破損后修補再用,輕易不換新的;后宮妃嬪穿的衣服都已洗過多次;一次太醫為他配藥,需胡椒粉一兩,遍尋宮內而不得;以自己為榜樣教育子女節儉,把自己穿過的幾件舊衣服送給太子楊勇,令他“時復觀之以自警戒”。但他嚴于律己卻寬于待人,只要是有功將士無論貴賤一律給予不惜血本的賞賜,即使導致國庫空虛也在所不惜。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正式建立府兵制的皇帝,雖在北朝特別是西魏與北周時就已經出現了一個往府兵邁進的趨勢,但既沒有成型也沒有定制。開皇九年春,隋以五十萬大軍一舉攻滅陳朝,從而實現了全國的統一。同年五月,文帝下令軍士“墾田籍帳,一與民同”,應理解為凡是軍人都要和百姓一樣隸屬州縣,申報戶籍,受還土地。府兵“寓之于農”,是隋文帝對西魏以來府兵制的重大改革。如果朝廷不授予軍士土地,這一改革就成了一紙空文。同時,朝廷規定,給予陣亡軍士的家屬以特殊的照顧,為國家而戰死者,其應還給國家的露田可以由其于繼承,這也說明軍士是受了田的,否則就不會有退田之說。彌足珍貴的是,在“草菅士兵性命”的中國封建時代,隋文帝首次提出了“身死王事者子不退田”的閃耀著人類人道主義光輝的先進思想,在歷代信奉“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中國封建帝王中實屬不易尤為可貴。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親自對為國家戰士而陣亡的士兵家屬或傷兵進行撫恤慰問的皇帝。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發明中文“自由”一詞的皇帝。

隋文帝時期的地理學成就突出,在中國和世界地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別在方志的修著、制圖學的豐富、域外地理知識的擴展,以及在潮汐成因、海陸變遷等自然地理的研究考察方面,都較之前代有著明顯的進步,從而為這一時期地理學的發展寫下了光輝的篇章。朝廷明令全國各地大規模編撰方志,并將全國各地上報的地志和圖志,匯集編纂成全國總圖志,如《區宇圖志》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的全國總地志。隋文帝時期出現了中國第一部極為精準的歷法《皇極歷》,《皇極歷》與漢武帝頒布的《太初歷》不同,《太初歷》多存謬誤還沒有四分歷精確,而《皇極歷》已經與現代科學得出的結論無異,許多細處與至今現行的數值幾乎分毫不差。公元600年,劉焯創《皇極歷》,首次考慮到太陽視運動的不均性,創立“等間距二次內插法公式”來計算日、月、五星的運行速度。推日行盈縮,黃道月道損益,日月食的多少及出現的地點和時間,這都比以前諸歷精密。“定朔法”、“定氣法”也是他的創見。《皇極歷》推定的每76.5年春分點在黃道上西移一度的歲差,與現行數值非常接近,對后世的歷法產生了巨大影響。

隋文帝時期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術——雕版印刷。公元588年隋文帝平陳時,曾下令抄寫討伐陳后主罪狀的詔書30萬份廣為詔貼昭告天下,說明當時印刷術已在民間廣為普及。后來的印刷術更是頻繁屢屢出現在正史中,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隋文帝敕令“敕廢像遺經,悉令雕撰,此即印書之始”,隋朝已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經日歷和書籍。

隋文帝時期開始設置邢窯燒制白瓷,首先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透影細白瓷技術,工藝為歷代最為精良,彌足珍貴。邢窯白瓷是個創舉,邢窯透影瓷更使中國白瓷的“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白瓷工藝在此后的唐朝、宋朝、元朝都未能達到隋朝的技術水平,直至千年后的明永樂時期,邢窯透影瓷技術才重現于世。隋文帝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銀行——柜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世界上最早的銀行雛形,這比歐洲的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這在世紀金融史上具有舉足輕重至關重要的意義開創了新紀元。

隋文帝時期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彩色紙張。隋文帝時期隋朝已能制造玻璃了,李靜訓墓中發現了碧色玻璃瓶,這就是考古發掘中的鐵證。隋文帝時期的醫學成就,至今仍盛傳于世。隋朝名醫巢元方的《諸病源候總論》,記述了多種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防方法,反映出隋代的醫藥學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當時的腸吻合、血管結扎、拔牙等外科手術,在整個世界是沒有前例的。

如此空前絕無、世界有名的皇帝就躺在我們身邊,我們每次拜謁隋文帝泰陵,只求了解它的門道在南邊,它陵墓內深藏著什么,可有誰能知曉這位偉大的封建皇帝,創造了太多的“世界第一”,設立了永久的制度,有許多今天依然沿用。不能不說隋文帝楊堅的超前與變革是絕無僅有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