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出版以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工作人員請到了書的策劃編輯宋冬雪和責任編輯郝玉敏,坐在一起聊了聊這本書的制作歷程和鮮為人知的背后故事。
完整訪談請戳↓↓↓
以下為訪談摘記(五):
主持人/一郎? 受訪者/宋冬雪 郝玉敏
主持人:我們老說“抑郁癥抑郁癥”,包括我自己,也沒像現在這樣感到抑郁離我們特別近,(抑郁)可能會常常被我們忽略掉,冬雪是怎么注意到這樣一群人的呢?
冬雪:這也是因為我自己,我自己曾經做過兩年半的全職媽媽。在做全職媽媽期間,我去考過一個當時還有的“心理咨詢師”這個證。我對心理學的領域很感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了這方面的知識。
之前我們上課的時候,我們老師會說:為什么那么多人會來學心理學?其實,好多去學心理學的人,他自己本身是有這個需求的。你自己心里有這個需求,所以你會去想要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我覺得當時我之所以學,也是因為我自己也有一些問題需要去處理。我覺得靠我自己不可以了,必須去學習一些新知識才能幫我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我開始注意到相關方面的東西。
我跟左燈的書,是有一些共鳴的。人的生活不可能一直都很快樂,當你的心里有一些負面的情緒需要派遣,但你卻沒有找到派遣的方式或者你派遣的方式不對,就非常有可能會發展成抑郁的這個狀態。而你在抑郁這個狀態里面一直沉浸著走不出來的話,時間一長,就很可能會變成抑郁癥。
主持人:你是說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抑郁的潛在的種子是吧?
冬雪:是的。沒有一個人可以像小孩一樣說:我天天可開心了,我沒有不高興的事情,這不可能吧。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這本書可以告訴你,你到底是生病了,還是說你只是短暫的情緒問題,可以幫到很多人,以防誤判的可能。
比如說,一個人他已經很長時間不高興了,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抑郁了。左燈的書就可以告訴他,如果你是長時間不高興,你還有書中這些癥狀的話,那你就可能是抑郁了。如果你老不去看病,只悶在那里一個人情緒不好,就很有可能突然有一天就走到崩潰的邊緣了。
主持人:就是我們要去看病的時候,一定要去看醫生是嗎?
玉敏:對的,不要抗拒治療,要去看醫生,這沒什么羞恥的。
主持人:3個女生成就了這樣一本書,你們3個在合作的過程中還順暢嗎?
冬雪:順暢,非常順暢。我覺得我找玉敏來做這本書的文字編輯,非常的正確。
主持人:是不是玉敏更有經驗,知道怎么去和左燈這一類患者去溝通是嗎?
玉敏:我特別能理解她每一句話的表達,我陪著我媽媽一步一步走過來,我都經歷過。我給媽媽讀其中的段落的時候,她每次都聽的很觸動,但不好意思當著我的面哭,就會說“別念了!別念了別念了!!”然后她就自己回自己屋了,我就知道,她肯定又不舒服了。
我就說:“沒事兒,你看小左也這樣~”我就想告訴她:你不是孤單的,大家都面臨著一樣的疾病。就跟我們都感冒,都打噴嚏流鼻涕一樣的。
冬雪:說起來,其實玉敏媽媽是我們這本書的第一個讀者。是一個作為患者的第一個讀者。
主持人:但你們在制作這本書的過程中,就沒有遇到一些不太順暢的東西嗎?
玉敏:可能這個書名,當時我們在討論這個的時候有過一些爭議。我們有一個團體討論的流程,有的同事就會說,這個書名,把“精神病院”放在上面,因為我們會考慮過,比如一個讀者拿著這樣一本書,在一個公眾場合,比如地鐵上,他看這本書,他可能不想讓別人質疑他是不是有精神病啊,看這樣一本書,這個會不會讓讀者抗拒。
但是我們想,這個需求是有的,既然小左敢把這個事情說出來,她有這個勇氣,為什么我們就沒有勇氣去陪她一起去面對這個問題呢?
現在社會上,的確是對抑郁癥是存在偏見的。當時有一個同事,提出來的問題很尖銳,他就說“我覺得精神病院這個詞,就跟那皮膚病,那種小廣告一樣刺眼睛”。你們放在書名上,這個書能賣嗎?
我們當時就堅持,我們就要把“精神病院”放上,就是在精神病院,就是在精神病院抗抑郁。不是在家,像我媽媽,就是一直沒有入院,一直在家里治療。我當時是以為,在家一定是更好的,恢復條件,家人陪伴等等。但是看完小左的書我覺得,如果我很早接觸到小左的話,我可能會讓我媽接受入院治療。
小左說,精神病院這個地方,公眾對它的誤解太深了。她在精神病院感受到的那些事情,經歷的那些故事,恰恰是她可能缺失的,是她沒有感受過的那種溫暖。就是大家之間單純的那種信任,那種鼓勵,病人與病人之間的分享,包括她們有個很有趣的細節,就是她們在聊她們自殺的那種經歷,小左說,就像是在菜市場碰見了,嘴里說著“哎!你當初是怎么自殺的?”“千萬不要割腕,會留疤的!你看!”“不要吃藥!洗胃好痛苦的!”“當時都想著要走了,痛苦不痛苦哪想那么多啊!”
主持人:聽起來感覺像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兒啊。
玉敏:對的,非常稀松平常那種感覺。就是讓人對自殺這個事情,對抑郁癥這個病不那么敏感了,不那么恐懼了。你會覺得我想自殺,沒什么好羞恥的,我這只是病了,只要我病好了,我就不會想要自殺了。這本書就有這樣一個功能,讓我們徹底對精神病院有了了解,讓我們對這種敏感的話題有了重新認識。
所以我非常感謝冬雪和小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