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勾勾畫畫,面前的題仍是無解。又一次撣撣橡皮屑,揉著眼睛望向窗外。漆黑,寂靜,唯有對面樓里,仍亮著一盞燈。燈光微弱,卻仍能給我一點點淺淡的鼓勵。
我相信,人都是一樣的。小小的鼓勵便能支撐著走很久,茫然無措的生活里,有時需要的也僅僅是看到有人同自己一樣。
若說生活是黑夜,種種不堪讓本心向善的人們漸漸迷失方向,那他便是那微光,即便是微弱,卻仍存,鼓舞著,激勵著人們繼續保持本心。
猶豫良久,不知該用何種語言描述他的身份。我只能說,我搬進小區的第一天就對他有所耳聞——人們口中的“傻小子”。
人們說的沒錯,他的確是傻,一眼望去,就能從目光,姿態中發現他有不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智力障礙。
可他卻讓每個人自愧不如。他的“傻”里有著善,有著真,有著我們一直渴望保持的品格。
清晨,他便站在小區口,望見老人,便是一句“奶奶好!”“爺爺好!”,若是有行動緩慢的,他便沖上去:“我來扶著您!”
小區規定不準停共享單車,可到底有違反的人,別人漠視,或是暗自悲嘆規則意識的淺薄,唯有他默默地把車搬出去,或是跟在違者身后,苦口婆心地勸說。
一次路過,看到有人在寵物店門口舉著皮帶打狗,圍觀者眾多,我也站在其中。議論紛紛,心中憤慨,卻無一人敢上前阻止。只剩下皮帶劃過冰冷空氣發出的呼嘯聲。
可他敢。他也是路過,卻沒有半點兒猶豫,直接沖上前去奪下那人的皮帶,吼著“不能打狗,連我都知道不能打狗!”
仿佛受到了某種鼓舞,寵物店的人也沖了出來,抱起了發抖的狗。人群中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似乎是因為他做出了我們這些“正常人”想做,該做,卻不敢做的事情。讓我們漸漸有勇氣,由“想”,變為“敢”。
天漆黑著,遠處的路燈灑著光,照的幽暗,卻恒久。人們或許都像我似的,得到了某種鼓勵吧。
“人之初,性本善”本心的善,“傻子”有,他也敢于踐行自己的善。而我們也有,卻不敢。他就是那光,即便微弱,卻仍存。照的你我的心中一方亮堂。
我常想,何為正常人?何為傻子?為何無畏地做該做的事情的人在我們口中變成了傻子?或許是因為社會輿論總是揪著并不是那么常見的“碰瓷兒”現象,消磨人敢于行善的勇氣?亦或許是人們生來總會想著“利己”最終“失其本心”?
原因種種,又何妨?即便仍是黑夜,又怎樣?他是微光,鼓舞著我們不失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