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來自《智能技能開發(第8版)》
戈登描述了一個幫你有效闡述你的問題的有用模型:“我有一個問題,當你做X時導致結果Y,而我的感覺是Z?!?/p>
第一,描述你帶來問題的具體行為(X)。這有助于你在急于給出反饋時避免給出一種評價性的或者泛泛的回答的傾向。
第二,列出這些行為詳細的、可見的后果(Y)。簡單明白地告訴對方,其行為給你帶來的問題,通常是使他們發生改變的有效刺激。
第三,描述你對問題結果的感受(Z)重要的是不僅要使對方了解哪些行為妨礙了你,而且要解釋它如何通過帶給你挫折、憤怒或者不安全等感受來影響你。解釋這些感受在怎樣干擾你的工作。
我們建議你把這三步模型作為一般性的指導來使用。每個部分的順序可能會有變化,而且你不要總是使用相同的詞語。
I-拆書家講解和引導:
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通過表達意見或建議使他人發生改變。表達自己的不滿是一種典型的情況,教育兒女、指導需要改進的下屬、開導沉浸在某些事情中無法自拔的朋友……都是如此。
而當我們抱怨或提意見的時候,往往會職責對方、揣測對方動力、夸大嚴重性。這些表達方式都很難達到目的,甚至起到反作用,引發對方的戒備和反擊。因為人在遇到指責的時候,本能反應通常都是自我防御——“我沒錯,你才錯了,你們全家都錯了……”
所以也有人因為害怕惹怒對方而不敢表達自己的不滿。
XYZ表達法是非常清晰可操作的方法,能夠較好地達到通過表達讓對方改變的目的,同時避免那些常犯的錯誤。
書中緊接著還給了幾個XYZ表達的例子:
我必須告訴你,當你在別人面前拿我的壞記性開玩笑時[行為],我是多么難堪[感受],我氣壞了,都想把你的缺點也說出來報復你[后果]。
你說6點鐘到這里,卻7點多鐘才來[行為],晚飯泡湯了,我們看演出也遲到了[后果],我感覺受到了傷害,覺得你不在乎我[感受]。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2015年年中,我跟妹妹一起住,因為生活方式不同兩人經常發生爭執。妹妹是屬于事業型的女孩子,在職場混得如魚得水,與此相反的是生活一團糟。而我恰恰相反,我始終堅持生活和工作要分開的理念,所以回到家以后我絕口不提工作的事情。
有一次我回老家幾天,等我回到宿舍打開門那一刻,我差點氣瘋。原本走之前收拾得很干凈的屋子無比雜亂,東西到處丟,垃圾也囤了幾袋子,洗手間的水桶里放了幾天的衣服沒洗,電飯鍋里的飯已經發霉。于是忍著怒氣清理了垃圾,打掃了房間。
當晚她下班回家,我一看她進門立馬教訓道:“我知道你工作很忙,每天都十一點多才回到家,但是你再忙也不能落下生活呀,工作跟生活要平衡,打掃一下又花不了你多少時間,你這么不愛打掃以后結婚了怎么辦?”
疲勞回到家的她自然不愿我教訓她,于是回了句:“誰叫你多管閑事!”當場氣得我,現在回想如果我懂得XYZ表達法,那我們的溝通會平和順暢很多:
每天隨意亂丟東西,垃圾不清理掉,衣服堆一堆不洗,吃不完的飯不倒掉[行為],滿屋子都是被垃圾吸引來的蒼蠅和老鼠,吃不完的飯都開始長霉了,堆成堆的衣服占了洗手間的空間還不能及時晾曬導致細菌滋生[后果],這樣不僅你自己每天回來看著心情壓抑[感受],也影響了身體健康[后果],如果及時清理就不會有這些問題啦。
【A2-以后我怎么用】
目標:將XYZ闡述問題模型運用到自己跟家人的每一次引導養成好習慣的溝通中。比如關于妹妹長期熬夜的壞習慣進行溝通。
行動:將自己寫好的XYZ問題闡述問題模型拿出來,對照著模版進行溝通。首先會指出熬夜這種行為,接著表達出熬夜對自己產生的不利后果——內分泌失調,精神狀態變差,身體機能逐漸降低,最后表達出長期熬夜對她自己可能產生的感受——身體感覺很疲勞,影響一天心情都不開心,以及家人朋友們的感受——擔心她的身體吃不消,她不聽好的勸導讓家人們都很生氣和難過。
最后試著給出自己的建議,或者可能的早睡方案選擇,早一點休息,做不完的事情挪到第二天一早起來做,將平常的作息2:00-8:00調整為11:00-5:00,這樣一來符合生理的休息時間,身體機能也不會大受損傷。
店小二
2017.12.7初稿
2017.12.10再修改
A2末尾繼續添加:
為期一周先進行嘗試,由12.11開始,統計積累成功和失敗的溝通案例,接著在下周末以數據報表的形式匯總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