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能開發(第8版)》-拆書片段
R-閱讀原文片段:
戈登描述了一個幫你有效闡述你的問題的有用模型:“我有一個問題,當你做X時導致結果Y,而我的感覺是Z。”
第一,描述你帶來問題的具體行為(X)。這有助于你在急于給出反饋時避免給出一種評價性的或者泛泛的回答的傾向。
第二,列出這些行為詳細的、可見的后果(Y)。簡單明白地告訴對方,其行為給你帶來的問題,通常是使他們發生改變的有效刺激。
第三,描述你對問題結果的感受(Z)重要的是不僅要使對方了解哪些行為妨礙了你,而且要解釋它如何通過帶給你挫折、憤怒或者不安全等感受來影響你。解釋這些感受在怎樣干擾你的工作。
我們建議你把這三步模型作為一般性的指導來使用。每個部分的順序可能會有變化,而且你不要總是使用相同的詞語。
I-拆書家講解和引導:
詮釋:基本是自己的語言,沒有直接用原文文句。
準確:對原文相關知識解讀準確。
清晰:邏輯清晰,文字精當。
致用:將原文知識總結或加工出明確具體的操作方法或建議步驟
切忌附會舊知。
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通過表達意見或建議使他人發生改變。表達自己的不滿是一種典型的情況,教育兒女、指導需要改進的下屬、開導沉浸在某些事情中無法自拔的朋友……都是如此。
而當我們抱怨或提意見的時候,往往會職責對方、揣測對方動力、夸大嚴重性。這些表達方式都很難達到目的,甚至起到反作用,引發對方的戒備和反擊。因為人在遇到指責的時候,本能反應通常都是自我防御——“我沒錯,你才錯了,你們全家都錯了……”
所以也有人因為害怕惹怒對方而不敢表達自己的不滿。
XYZ表達法是非常清晰可操作的方法,能夠較好地達到通過表達讓對方改變的目的,同時避免那些常犯的錯誤。
書中緊接著還給了幾個XYZ表達的例子:
我必須告訴你,當你在別人面前拿我的壞記性開玩笑時[行為],我是多么難堪[感受],我氣壞了,都想把你的缺點也說出來報復你[后果]。
你說6點鐘到這里,卻7點多鐘才來[行為],晚飯泡湯了,我們看演出也遲到了[后果],我感覺受到了傷害,覺得你不在乎我[感受]。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鮮活:是自己親身經歷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故事:相關敘事要素基本完整,體現了起因,經過,結果
對應:和原文或I便簽的諸要素有明確的對應,成為貼切的案例
反思:無論想到的是一個成功的還是失敗的經驗,都幫助自己更好理解了這個經驗,也更深認識了原文信息
切忌泛泛而談。
鮮活&對應&故事:
上周去花都,我開車,李先生坐在我旁邊。我一邊看路邊的店,一邊開車,一不留神闖了一個紅燈。
李先生就炸了:“說了多少次要看燈,你怎么老是闖紅燈。闖一次紅燈要扣6分,300元。你一本駕駛證能扣多少個6分,我還要去買分一分200元,你闖一次紅燈成本要1500元,你知不知道我的心很疼。”
我聽到后,下意識去反駁,找了各種借口:“你不是說花都的紅燈都可以闖;這里有兩個燈這個燈沒亮我以為是可以過。…”
李先生一直在批判我開車那么久一點長進都沒有,我內心一直想,這不是第二次闖紅燈嗎,但是害怕對方生氣更不敢說話了。
這是一個失敗的例子,我覺得對方夸大了我的失誤,本能的對他進行反駁。
反思:
如果我能用xyz表達法去陳述事實和觀點,應該會讓彼此找到爭執的源頭,而有效改變。
當我闖了紅燈后,你說我老是闖紅燈【行為】,我沒認真開車,闖了紅燈不對,但并不是老是,而是第二次,這讓我覺得被夸大了【感受】,我覺得你說錯我了,我不想和你繼續溝通【后果】
修改A1:
上周去花都,我開車,李先生坐在我旁邊。我一邊看路邊的店,一邊開車,一不留神闖了一個紅燈。
李先生就炸了:“說了多少次要看燈,你怎么老是闖紅燈。闖一次紅燈要扣6分,300元。你一本駕駛證能扣多少個6分,我還要去買分一分200元,你闖一次紅燈成本要1500元,你知不知道我的心很疼。”
我聽到后,下意識去反駁,找了各種借口:“你不是說花都的紅燈都可以闖;這里有兩個燈這個燈沒亮我以為是可以過。…”
自己反駁的話里,沒有X具體行為,也沒有提到Y行為導致的后果及Z感受。
1.要素X具體行為,有助于脫口而出的時候不是評價性回答更加客觀。
2.要素Y行為,使人發生改變的有效刺激。
3.要素Z,解釋這些感受在怎么困擾我。
這時候我希望他理解我,但是說出來的話只讓人感受到是借口,讓兩個人都陷入了互相指責的狀態。三個要素都沒有,所以這是個失敗的例子。
如果通過XYZ表達法,重新闡述遇到的問題:
你說你負責看路面,我負責開車。【行為】可是我已經開了第二個來回,你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停下來,我也想幫忙看路面,結果分心闖了紅燈【后果】而你一直批評我說我不專心開車,老闖紅燈,這讓我覺的很難受感覺想幫忙結果幫了倒忙。【感受】
【A2-以后我怎么用】
目標:是否規劃了目標?目標是否符合SMART原則。
行動:行動是否可以拉近現狀與目標的距離?具體行動步驟?誰?在哪里?何時開始?頻度如何?
關聯:是否使用了原文信息或者I便簽的方法
可控:都是自己能做到或推動他人做到的嗎?能測量能做到的程度嗎?行動夠顯性化嗎?
目標:
表達自己觀點時,能意識到去使用xyz表達法有效表達讓對方改變的目的。
行動:
1.今天就將xyz法分享到自己參與的思維打卡小組,增加為打卡模型;
2.在接下來7天里,至少有一次使用它作為打卡工具
關聯:
戈登描述了一個幫你有效闡述你的問題的有用模型原文:“我有一個問題,當你做X時導致結果Y,而我的感覺是Z。”
X-具體行為
Y-行為導致后果
Z-感受
順序要相應進行變化
可控:
自己可以做到同時推動他人復盤,由于思維工具打卡小組里有同期拆書營同學可以互相指導起到相互作用。
修改A2:
1.與關系親密的人溝通的時候,存在一個陋習“即下意識去反駁他人說話”。而這個可以嘗試通過XYZ表達模型法去改善。
2.關于上面的對于上周問題的反思,在晚上【時間】和李先生【誰】打電話【場合】的時候,就嘗試這樣和他進行回顧試試看他的反應,并回頭記錄下來。
你說你負責看路面,我負責開車。【行為】我已經開了第二個來回,你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停下來,我也想幫忙看路面,結果分心闖了紅燈【后果】而你一直批評我說我不專心開車,老闖紅燈,這讓我覺的很難受,感覺想幫忙結果幫了倒忙。【感受】
李先生回應說如果累了,可以提出來換他來開車。雖然這樣說比較容易接受,但是犯了的錯還是要承擔,畢竟分也還是要扣:)
想法:盡可能在釀成大問題前,使用XYZ表達法進行溝通效果更佳。【2017.09.21已完成】
3.為了更好的掌握這個模型,我在今天【時間】自己參與的思維工具打卡小組【場合】和小組成員【誰】,分享這個模型,分別是從模型理念、使用常見、應用場景進行簡單的分享。【2017.09.20已完成】
使用XYZ表達法的感受,感覺和事實和觀點溝通法很相似。
AAA~發現自己不會用A2好生硬的感覺..待我的新悅教練翻牌子,么么噠:)2017-09-19
謝謝新悅的超詳細點評!!通過對A1A2的修改,感覺對XYZ模型有了更深的認識:)20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