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已終,人未散,華美的燈光漸漸淡去,大幕終將落下。謝幕,成了臺上臺下的最后狂歡!
這幾年,看了一些舞臺劇或戲,劇目自是各領風騷,各家劇團的謝幕方式倒也不失為可品味的小菜一道。
多數劇團的謝幕大同小異,從群演、助演至主演依次亮相,或三五成群,或成雙成對,紛紛躬身向觀眾致敬,掌聲歡呼聲交融成最為熱烈的場景。當然這熱烈的程度要視劇目而定,愈是經典的劇目或是最為大牌的演員,則謝幕更持久熱烈,演員往往需要多次返場,欲罷不能。記得去年看《暗戀桃花源》,適逢此劇上演三十周年,以及黃磊主演此劇十周年。至劇終,黃老師早已哽咽。謝幕時,賴聲川導演現身,黃老師情緒還未平復,整個謝幕持續良久,令人無限感懷,久久不愿離去。
較為有趣的謝幕是,將劇情中的人物代入謝幕環節。例如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五女拜壽》,戲中人物眾多,場面十分熱鬧。謝幕時,演員均以劇中人物身份雙雙對對來亮相,動作神情依舊延續所飾角色,很是歡快,氣氛相當融洽。如今,不少劇團都會沿用此種方式,來增加謝幕環節的可看性。
最為唯美的謝幕,要數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陸游與唐琬》。在劇終后,設計了一個別具一格的演員亮相環節:聚光燈下,滿地嫣紅零落,一床古琴,幾多愁懷;戲中配角均已分站兩側,茅威濤的陸游和陳輝玲的唐琬各自一襲白衣登場,一坐一立,兩眼脈脈,深情款款,再次將觀眾的情緒推向了高潮,此后各組演員依次謝幕,向觀眾答禮。
戲曲舞臺上,一度有主演謝幕返場加唱的習俗,現在很多劇團依然延續這一舊習,而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卻是無此慣例的,此舉還曾被坊間詬病。但作為越劇舞臺當今第一女小生的茅威濤老師,卻始終堅持這一做法。她說,一臺完整的戲,觀眾看完之后是會有情緒的延續的,需要時間去回味,返場加唱往往跳離了劇目本身,對藝術來說是不完整的。初期,我曾對這一說法不以為然,但是在幾次看了《陸游與唐琬》之后,則深表贊同。的確,一部經典的劇目,需要用最完整的方式來詮釋,觀眾亦需要更多時間來細細咀嚼和回味劇中細節,容不得任何不協調的因素來穿插干擾。
記憶里,最為感動的謝幕小環節有兩個,一旦憶起,常常動容:
一個,依然是關于茅威濤。凡是她主演的劇目,謝幕最后時刻,她每一次都會躬身用手示意觀眾,臺下樂池中還有全體樂隊人員,請觀眾將掌聲送給樂隊,此時她為樂隊而屈躬。
另一個,是在網上看《承上啟下·一代傳人尹小芳藝術專場》的視頻。
尹小芳(藝名)先生是尹派宗師尹桂芳最得意的弟子,也是尹派藝術傳承的關鍵人物。尹桂芳先生因在文革中遭受迫害導致身體殘疾,因此在文革后,尹派藝術的很大一部分教學傳承是由小芳先生擔綱的。當今越劇舞臺上最當紅的三大尹派小生,茅威濤、趙志剛、王君安當年都得到了小芳先生的親授,親切稱其為”小先生“,其為尹派藝術所作貢獻之卓著亦令世人稱道。
2008年,尹派弟子們感恩于小芳先生在藝術上的鞠躬盡瘁,為其舉辦專場演出,我是在去年從網上看到的這場演出的視頻。小先生在越劇界出了名的為人謙和。在演出臨近終場,茅、趙、王三大弟子唱完《沙漠王子·算命》一折后,隨著一聲儒雅委婉的”伊麗,我的眼睛亮了……“,小芳老師吟唱著尹派經典名段出場,全場掌聲雷動。一曲唱罷,小先生按照既定安排要作陳詞講話,只見其雙手抱拳,微微上舉,對天拱手,再將一禮緩緩躬施于觀眾……。見此情形,場下掌聲更是不絕于耳,而我已感動得淚眼模糊!
小先生對天一拱手,我不知,她是在向她敬仰的尹桂芳先生在天之靈示意,還是向上蒼致敬,只見她此一禮畢,眼中閃起了淚花,此后的講話更是謙卑得令人感佩……
同樣謝幕,茅老師的向下躬身,是向所有為藝術付出的演職人員致敬;小先生的仰天一禮,是對藝術大師、祖師爺、上天的敬拜!這一下一上,都是對藝術的無限敬意,亦令人感動于藝術家敬天愛人的藝術操守!
最近,瓊瑤阿姨關照身后事的新聞再一次博得頭條,其對生命的從容令人敬慕。瓊瑤阿姨一生著書無數,真正的寫盡人生百態。而能在曲未終人未散之時,即能安排好自己人生“謝幕”大事,這是要咀嚼過怎樣的人生況味,擁有怎樣豁達的胸襟,才能如此坦然!
人生如戲,有開場,亦必有謝幕!
生命這出戲,每天都在直播,無論精彩與否,我們終將謝幕而去!每一刻的悲喜、聚散、成敗都在我們的演繹之下一一呈現,赤裸裸,無法掩飾。生命這出戲,每一天都是修行。好好把握每一個當下,演繹好上天賦予我們的角色,在修行中,去不斷地修正自己的品行,放下我執,用仁愛、慈悲、善良的心去行走在世間,令生命不再有遺憾,那謝幕一刻,必是優雅而完美的!
365天百字文 ? ? ? ?#20170320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