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阿蔡的《周仁哭墳》已有一段時日,今天終于抽點時間看了兩遍。
阿蔡,本名蔡浙飛,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中生代尹派小生,師承茅威濤,因為扮相酷似乃師,而被稱為“小茅威濤”。
她基本功扎實,唱做俱佳,尤其因有較高的武戲功底,素有“江南一條腿”的美譽。
《周仁哭墳》是一出越劇折子戲(是指整本大戲里的一折,或是一出),選材自京劇《周仁獻嫂》。是編劇朱福俠專為越劇小生吳鳳花的專場表演而編寫排演的小戲,集中演繹周仁在其妻墳前哭訴冤屈的情緒。關于吳鳳花版本的《周仁哭墳》容后分析。
《周仁獻嫂》故事梗概如下
明嚴嵩當權時,讒害朝臣杜憲。杜子杜文學有友鳳承東,又進讒言,嚴嵩命校尉逮捕杜文學,發配邊疆。杜文學乃托妻于義弟周仁。嚴府總管嚴年垂涎杜妻,計召周仁入府,強予官職,迫周仁獻出杜妻,周仁歸告己妻馮素蕙,馮素蕙毅然喬充杜妻前往,謀刺嚴年未果,自刎而死。杜文學逃走,遇王四公得妻死信,誤以周仁見利賣友,飲恨而行,逢海瑞,攜帶從軍,征張武烈有功,襲父職,重審此案。斬嚴年、鳳承東,逮周仁至,不容分辯,力加棍責,王四公、杜妻趕至,說明真情,杜文學大悔,夫妻二人善待周仁。
戲,阿蔡演得很精彩,非常精彩!
二十多分鐘的戲中,阿蔡把她的看家功夫悉數抖落了出來。
越劇的武戲歷來不多,這出戲里,阿蔡從臺步的跺步,到看到杜少夫人墓后的踢褶子、甩發、搶背一個前翻、雙腿跳跪,再到其后的一次高過一次的朝天蹬(單腿舉過頭)、直至最后的水袖都發揮得淋漓盡致。水袖更是舞得行云流水,多種水袖功結合,實在是漂亮,亦和劇情結合得相得益彰。
在唱上,雖然師承茅威濤,工尹派,但阿蔡的這段唱,于陰柔中更添了一分陽剛氣,十分貼合人物及劇情的需要。
在臺詞方面,感情亦十分飽滿,情緒變化分明,與唱做結合,可謂珠聯璧合。
好戲,的確是好戲,可是看完,我總覺得,有哪里不過癮。
思之再三,發現這段戲,浙百在為阿蔡改編時,一方面加入了大量的武戲動作,這一改,改得戲份很充足,的確是一大亮點。另一方在改編時,也刪改了唱詞,倒不是原先的唱詞不能改,只是這一改,改得少了點越劇的韻味,也就是我所說的不過癮的緣由。細想之下,其實,這出折子戲的改編和目前戲曲劇目的編劇出現的問題恰巧如出一轍,越劇亦未能幸免。
如今,新編劇目,有不少花了大制作,投入各種創作力量以及技術手段創排新戲,但常常令人覺得看得不過癮,糾其原因,還在于編劇對于越劇創作理念的精髓未能掌握。
越劇雖然不像京昆歷史那么悠久,又無較多的程式規范要去遵循,但仍然有著戲曲的基本要素。作為戲曲,唱念做打,唱,是第一要素。縱觀傳統戲曲,無論人物的對話,還是個人的心理活動,往往都以唱代說,以唱伴演,所以多少年來,戲曲傳承多以唱腔門派的傳承來區隔。很多經典劇目之所以能夠常演不衰,亦往往是先以唱段的傳唱在先。最直觀的便是,很多戲曲愛好者,即便不會演,也能隨口哼上幾句。因為在流行音樂還未興盛的年代,戲曲就是由田頭山歌演變而來搬上舞臺,戲曲的唱段就是那些年代的流行歌曲。
而如今的新編劇目,往往唱詞薄弱,以大段的念白取而代之。雖然說越劇的奶娘是昆曲和話劇(越劇表演藝術家、改革家袁雪芬語),但并不意味著,念白一定要話劇化,現如今這一趨勢很是明顯。
譬如,就這段《周仁哭墳》,整段戲耗時二十多分鐘,但周仁集中性的唱詞不滿二十句,大概占到四分之一都不到的時間,雖然未必唱詞多一定是精良之作,但是戲中很多念白,話劇化的語調非常明顯,缺少了越劇的韻律感。
舉一個例子,有一句念白——“狂風啊,你狠命地吹吧,狂風暴雨,你快快洗刷這人間的冤屈!”,阿蔡剛念完,我就笑出來了,這分明是高爾基的散文《海燕》的風格啊,與越劇的古典美完全格格不入。
我們再回過頭來想想,最經典的越劇劇目《梁祝》中,祝英臺因銀心說漏嘴,在補救時,假意托言家里有個妹妹,叫小九妹時,唱道:“我家有個小九妹,聰明伶俐又可愛,描龍繡鳳稱能手,琴棋書畫件件會,此番我杭城求名師,九妹一心想同來,只怪我爹爹太固執,終于留下小九妹!”這一段,完全是可以三言兩語說出來的,但是一旦唱出來,就變成旋律優美的曲調,而傳唱久遠膾炙人口。這就是戲曲的魅力所在,亦是其能藉此傳承的基礎所在。
在文章開始,我提到這折小戲,創作最初是為越劇小生吳鳳花的專場演出創作的,為此我特意去翻看了吳鳳花版的《周仁哭墳》,看完,頓感差異明顯。
關于唱腔上的區別不作贅述,本是兩個流派,無高下之分,不應作橫向比較。
首先講講表演上,兩人風格迥異:
吳鳳花亦是越劇界著名的文武小生,此戲中倒是沒有太多武戲的戲份,至多也就是多了些水袖動作,但不得不說,水袖真是沒有阿蔡的漂亮。倒不是動作單調,而是有些許動作顯得不干凈,而且這個版本應該是攝影棚的錄像版本,而非現場演出,這樣的水袖表現略感差強人意,此處應當給阿蔡一個大大的贊!
念白上,吳鳳花的版本也不多,而明顯的是唱詞占比要大大多于阿蔡的版本(吳鳳花的版本總時長約十一分鐘)。
阿蔡的周仁莆一出場就已情緒十分飽滿,通過念白及武戲動作,將情緒逐步推向高潮,整個的情緒點始終十分高昂,對于故事情節的交代是通過畫外音的旁白,自己的獨白,加唱詞來詮釋。讀出的內心世界是:我妻子是因為我而死的,我很心痛,這種心痛我要壓抑著,可是我又壓抑不住,無處訴說,情緒瀕臨崩潰。
吳鳳花的版本,臺詞不多,主要通過唱腔變化來表達內心情緒的變化。巧的是,所看版本大概可用于教學,在顯示唱詞的同時,也標注了唱腔的板式,從最初的導板、疊板、到弦下調的中板、快中板至快板,層層遞進,通過唱,將與妻子的相濡以沫,兩情相悅,以及事件經過直至內心的矛盾痛楚一一娓娓道來,劇情表現很完整。"周仁”最初出場時,情緒十分低落哀怨,通過大段地唱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自責和痛苦以及對妻子的思念,逐步逐步將觀眾的情緒引入劇情發展需要。
客觀評價,兩部小戲的視覺效果,毋庸置疑是阿蔡的版本更優,文武兼備,唱做俱佳。
但是如果說從傳播,傳唱度的角度,阿蔡的版本未必占優勢,因為初學者學戲首選一般不是臺詞、功夫,而是唱段。從唱詞角度來看,吳鳳花的版本,相對而言,韻律更強,對仗更工整,在修辭方式上亦運用得較為靈活,很有傳統唱詞的韻味在,更朗朗上口,加之傳統的板式,學習起來更為容易。以下附上兩個版本的唱詞,以作比較:
阿蔡版唱詞,這是其中最核心的一段,其他的零星一二句的,就不再歸入:
杜少夫人,我那屈死的賢妻呀,
你可知為夫尋你千百里,卻只見荒郊野外一捧黃土地,
你可知這湛湛青天茫茫大地,卻無有一寸土地容得為夫暗哭妻,暗哭妻。
你可知千言萬語悶在夫心里呀,與何人訴冤道冤共棲息。
你可知我奴顏卑膝在白日里,到夜里我只能茍延殘喘。
蜷縮角落雙手掩面,獨自暗泣思愛妻……
悔不該當初只盡忠誠信義,到如今墳前不敢把妻名提。
悔不該讓你只身赴難盡忠義,到頭來恩愛夫妻,陰陽異地兩分
害得你三魂緲緲無處歸,我只落得獨對荒丘空悲啼。
妻呀妻、妻呀妻、我的愛妻呀,恨不能扒開黃土,與妻同眠墳穴里。
(臺步……)
蒼天吶,你怎能忠奸不辨,是非不分,錯堪賢愚,妄斷善惡,背天理背天理!
(此后為念白)
吳鳳花版本的唱詞:
冷冷雨颼颼風劈頭蓋臉,只見這荒郊野外霹靂閃電狂風翻卷大雨似箭孤墳冷落,痛我妻玉殞香殘。
不料想美鴛鴦頃刻分散,從今后碧落黃泉兩杳然。
幼小時青梅竹馬無憂患,年紀長心心相印結良緣。
說不盡意切切情溫語軟,訴衷腸互憐愛誓守百年。
春來時花朝月下共繾綣,夏季里十里荷塘意纏綿。
金風起重九登高極目望遠,雪花飄圍爐向火心似火燃。
甘淡泊學前賢齊眉舉案,成鴛鴦不慕王侯不羨仙。
更難得濁世中一塵不染,志同道合敬忠良恨讒奸。
滿腔血滿腔愛為忠良奉獻,為仁嫂舍生取義命喪黃泉,我的妻呀。
哭我妻把我的肝腸哭斷,哭我妻把我的淚水哭干。
哭我妻只哭得天旋地轉,哭我妻只哭得風雨泫然。
天地同我悲,江河淚漣漣,哭不回我的妻隨我回家園。
妻呀妻,你停一停來站一站,為丈夫隨你到陰曹地府共百年。
杜仁嫂身處險境我豈能撒手不管,杜仁兄被賊害理當伸冤。
那奸佞在臺上相慶彈冠,為兄嫂收拾起滿腹辛酸。
且待那云開霧散兄凱旋,我必須忍辱負重委曲求全。
兩者比較,高下立現,當然不排除,現代文藝青年,喜歡散文體的,喜歡話劇的,可能覺得阿蔡版無可厚非,但是從越劇的唱腔以及戲曲的韻律韻味而言,吳鳳花版應當更勝一籌。
在此作此番點評,并無厚此薄彼之意,只是作為一位戲迷的淺薄思考,可能有所偏頗,但愛戲之心日月可鑒,藉此記錄而已。
365天百字文 ?#20170324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