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寫的一本書。看完感覺“教育無國界”。育兒困惑大體全世界都類似吧。目前我有的困惑,書里剛好也有解答。
有幾點寫得挺好的。
1.孩子碰壞東西時,很多時候都會被批評。
書里提到———仔細想一想為什么小孩子要被大人打?只不過是因為他們沒有大人富有,沒有大人有力,沒有大人聰明。聰明有力的大人打碎昂貴的魚缸不會受到任何懲罰;幼小、無力的孩子打碎小小的飯碗反而要被教訓。冷靜地思考一下,你會發(fā)現(xiàn)這僅僅是因為財富。有錢的大人可以“逍遙法外”,沒錢的孩子只能“認罪伏法”。多么荒謬啊。”
想想好像確實如此。要時刻記得“把孩子當孩子看待”。
2.書里提到的一個8歲的女孩要和媽媽一起睡,什么事情都按照嬰兒來。作者給出的解答很暖心:“她正在成長為一個感情細膩的好孩子。
恐懼是在成長過程中自然產(chǎn)生的一種情緒。孩子的要求并不過分,所以盡量滿足她吧。女兒不會一直想睡在媽媽身邊的,所以大可放心。更何況這是常見的現(xiàn)象,沒必要過分在意。既然孩子需要媽媽,那就滿足她,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充分履行媽媽的職責。
與其擔心孩子太依賴媽媽,倒不如和孩子一起好好享受這難得的親子時光。”
3.我們有時候總是要求孩子要有禮貌等等。孩子非常認生的話,家長會不太爽。書里也給到了講解——不要用“我”的感受做標尺,而是要以“她”的感受為準。
4.自己的孩子接觸“壞孩子”時。
“和自己的孩子一樣,說臟話的孩子、打架的孩子、學習不好的孩子都還只是“半成品”。現(xiàn)在的樣子并不代表未來,孩子們是會成長的。他的周圍不光是有這些孩子,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各種各樣的孩子出現(xiàn)。現(xiàn)在是孩子們在走進社會之前,學習接觸不同人群,積累經(jīng)驗,練習待人接物的階段。”
如果對孩子實在是放心不下,就讓孩子帶朋友來家里玩,仔細觀察后,會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有很多優(yōu)點,并贊美他們。孩子們在一起,是可以共同成長的。
“媽媽們要有更高的智慧。為了孩子的將來,要讓他接觸各種各樣的孩子。”
“我一直努力讓自己相信,我的孩子不會跟著變壞,而是會讓別人跟著變好。”
5.送禮成風。這個問題,讓我困惑了很久。
“向老師略表心意的意思無非是希望老師能對自己的孩子好一點,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想,就是希望老師對別的孩子差一點。作為個孩子的媽媽怎么能做這種事情呢?以后還怎么去教育孩子,讓他成為正直的人呢?
我是一直按照自己的原則去生活。如果孩子有問題,我會及早告訴老師,如果孩子在學校惹是生非,我可以天天去學校找老師,和老師一起解決問題。相反,如果孩子只是一個平凡、普通的孩子,我就會把他全權(quán)委托給老師,我覺得這么做是對老師最大的幫助。真心希望對老師好,就先把孩子教育成“上課認真聽講的、遵守公共道德的、具有團隊精神的、勤勞的”孩子,再送去學校吧。”
?這段話給了最好的答案。
家有小孩的,這本書還是值得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