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進入尾聲,距離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正是“考研族”沖刺的關鍵時刻,一些同學卻萌生了“棄考”的想法。(11月27日澎湃新聞)
從近幾年的報考數據來看,考研報名人數呈現出上升的態勢。2017年201萬人報名,比2016年增加了24萬,考研的巨大壓力是不言而喻的。但研究生學歷意味著更高的起點,讀研后專業知識能更淵博,視野更開闊,同時會擁有更多志同道合、高層次的朋友。
而放棄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是因為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而放棄考研;有的是因為自己在某一學科上存在短板而堅持不下去;或者是因為大學前幾年沒有養成專注學習的習慣而不適應備考的節奏,在這一年無法心無旁騖的背書做題。
放棄是個人的選擇,沒有對錯之分。關鍵看你選擇讀研的初衷是什么,如果是為了找到一份收入頗豐且自己喜歡的工作,而現在已經求職成功且對工作十分滿意,因為這個原因而放棄那完全可以,可能你已經足夠優秀足以有個美好的未來。有的人有了更好的選擇,但更多的人沒有更好的出路卻因目標不堅定而放棄,這樣半途而廢就真的功虧一簣了。
最可惜的是在考場上,每一場后都有放棄的人。難怪有人說只要考試堅持下來就能戰勝很多人。我認為選擇考研以后,目標一定要堅定,多想想一流高校濃濃的學術氛圍和自己的夢想,農村出身的學生應考慮到自己的處境,沒有衣食無憂的生活那就靠讀書改變命運。畢竟一個碩士研究生能夠站在更高的平臺上發展自己的事業,奮斗幾年后,能為家人帶來更多福祉。
考研初試臨近,考研黨往往早出晚歸,極少參加聚會,每日沉浸在學英語、背政治、刷題的學習中,同時還要承擔“背了忘,忘了背”的壓力。
我想對棄考黨說,考研路確實很不容易,但是學習使人充實,盡管努力去鉆研知識就行了,在備考時不要老想著“考不上怎么辦”,只要竭盡全力,不管結果怎么樣,但求問心無愧。蛻變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是選擇蛻變的人一定是目標堅定且勇敢的。
另外,應試著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成就感,正所謂真正的優秀是優于過去的自己,考研路上應該和自己較真,能讓自己所接收的知識達到飽和就是最大的成功。
很重要的一點是,當壓力存在時,應該有“自拔”的意識,自己把自己從壓力中拔出來,適當的放松讓緊繃的弦兒松一下,可以是聽音樂、也可以是和師長交流,人是需要自我救贖的。不要堆積壓力,否則細微的壓力積累起來會變成如山的重負。
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多么強大,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是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如果不是有非放棄不可的原因,還是勇敢的迎接挑戰吧。考研是一條孤獨的路,也是一條奮斗過、就不會后悔的路。每個考研黨都應該給自己一個理由,堅持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