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一則分享,(本是視頻,整理出其中文字),其中寫到:
“千萬別把順序搞顛倒了
(陳凱先,2023上海科技大學生命學院畢業頒證,演講)
不是因為有了希望才堅持,
而是因為堅持了才有希望;
不是因為有了機會才去爭取,
而是因為爭取了才有機會;
不是因為成長了才去承擔,
而是因為承擔了才會成長;
不是因為會了才去做,
而是因為做了才能會;
不是因為擁有了才去付出,
而是因為付出了才會擁有;
不是因為突破了才去挑戰,
而是因為挑戰才能突破;
不是因為有了收獲才去感恩,
而是因為感恩了才會有收獲。”
讀到一則分享,其中寫到:
“成全了她們迪士尼的夢,但復旦夢要靠自己了,沉下心學習吧,我亦安心!
三天時間逛了周莊,外灘,迪士尼,復旦大學,城皇廟,豫園,累到四仰八叉,幸虧沒帶老人去,熱火朝天人擠人!”
讀到一則分享,其中寫到:
“叔叔阿姨的生日,吃完飯了才知道我就是那個當年把我當兒子一樣看的某甲,其實來吃飯之前我同學就跟她們說了今天晚上某甲會來,年紀大了記不住
某乙是我高中同班同學,晚一年也考入了武漢大學,記得他入校的時候我去接了他們,安排好了叔叔阿姨后,讓他睡在我床上,我就只好在桌子上喂了一晚上蚊子
寒暑假回老家的時候我會和某乙先去他家,吃阿姨做的辣椒炒蛋,到現在都吃不到的味道,今天晚上她認出我的時候,她說當年就把我當兒子一樣看待,好感動,我確實也沒吃過那么好的炒雞蛋。
高中三年,大學四年,我總覺得經常能見到他的父母,這些年過去,竟然也是10年多了,以前能給我做辣椒炒雞蛋的阿姨現在竟然只記得我名字認不出我了,高大健碩的叔叔現在連走路都不方便了,不是同學提起,壓根沒想到今天明天是她們的生日”
(這則分享,有四張圖片,其中兩張是生日聚會,另兩張是某乙寫的一篇文章的截圖,其中寫到:)
““哐啷”,靠在墻上的扁擔重重的掉落在地,清脆的響聲打破山間的寧靜,珞珈山招待所前臺眾人驚嚇,不由側目,爸媽愧然。
1987年,我考上當年號稱“高校中的深圳”的武漢大學,高興之余,爸媽說正好和我一起去武漢進貨,當年我家在鎮上開了間小賣部。
一間小店是用不著遠赴大武漢進貨的,但聽上去又那么無懈可擊,一心追求獨立進步的我無法反駁,只好三人一起坐火車到學校。
除了我的行李,爸媽帶上一根扁擔。這根扁擔,農閑時挑糖果、肥皂和鞋子等貨物,農忙時挑肥料、稻谷和紅薯,年年月月從不停歇。
好像招待所客滿,無法入住,爸媽悻然離去,后來輾轉于紫陽街和天洞旅社。
花開花落,三十六年過去,爸媽舊地重游,終于如愿住上了珞珈山招待所。
這次沒有帶扁擔,取而代之的是拐杖。”
晚上,和小黑在外面走。先前分享給別人的那則演講詞,收到一個回應:“但是還沒有解決,為什么要堅持?”讀到時,覺到有些摸不著頭腦,又想著回他:“這個送給即將走入高中校園的你兒子?!毕肓擞窒耄氐膭t是:“回頭讓你兒子去解答你的疑問。你倒是觸發了我,一個戲仿:不是因為有了問題才去解決,而是因為去解決才發現問題”
這個戲仿,不是沒來由的。其實在最早看到這則視頻的時候,就隱約地感覺到了,這些排比的句子,“不是,,,而是”給自己一種感覺就是俏皮話,倘若不是那么認真去對待的話,完全可以評說為:說得好聽。
并且,最關鍵的是,事實上,顛倒過來的順序,也不是真實的因果關系,一如原本的順序不是因果關系。希望與堅持,相關而已。機會與爭取,相關而已。成長與承擔,相關而已。會做與去做,相關而已。擁有與付出,相關而已。突破與挑戰,相關而已。收獲與感恩,相關而已。
順著這個,還可以不斷地擴展,比如:健康和運動,戲仿出來,大概就是:不是因為健康才運動,而是因為運動才健康。這里面有個潛在的預設:一般而言,身體條件本來較好的人,才傾向于去運動;身體條件本來不好的人,傾向于不去運動;打破這個一般而言,也就是顛倒下順序,就成了:去運動,會讓身體條件不好的變得好一些。
想起來,之前學社會心理時一再讀到的有關于一元決定和二元決定的理論。第一種是生物進化決定論,第二種是文化決定論,第三種就是生物進化的因素與文化的因素交織在一起共同決定。假設,被打破的那個順序,看著一些人傾向的第一種;打破之后的那個順序,看著另一些人傾向的第二種;那么,我自己的傾向是第三種。
回來后,給你們留言:“今晚遛狗有感:帶小黑走大圈,它總在我后面,這里挨一挨,那里挨一挨,讓我站在等它,有時會感覺它都忘了我似的,然后它總會在不定什么時候跟上了。站在那,看著遠處的它,或者看不到,聯想到了周周和媽媽,周周就是小黑吧,媽媽在遛狗吧。若是耐心沒了,就是拴上繩子、牽著走,狗得依照人的節奏;若是耐心足夠,就是不拴繩子,狗和人也能走出大致的同步,這種同步的好處:狗會比較愉悅一些,人會變得溫柔一些。”
早上,又去那棵樹下轉了又轉、看了又看,看有沒有昨天見到的蜂在附近徘徊??吹搅?,確實有蜂在飛舞。看到了,那是原先的那個巢的殘余吧,有好些蜂在圍繞。這么看到,覺到欣喜:接下來,可以每天都來看看,看是不是在若干天之后,又一座巢會屹立在那里。
在廢墟上重建,就像一種重生。昨天,我沒有去看日落;明天,我或去看日落。是這棵樹上看到的,替我找到了一個看上去有些道理的解釋吧:每一次的日落,都像是一次跌倒,跌倒了爬起來再走,就是一次重生,每一次的跌倒,都賦予這個獲得重生的生命以力量。
令薜荔以為理兮,憚舉趾而緣木
---2023年07月21日
===
(以前寫的文字,在20220802的這個早上,想起來要以卷積的方式與新的文字交織在一起。過往隨文的附圖,就不去管它了,去掉好啦。對于自己而言,最有味道的,始終是文字。一天一篇吧,讀一遍,修訂下錯別字(若見到)。)
拂拭塵埃(二0一)?2021.01.10
下午,站在校門外,等著她出來。她們的班級出來了,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然后隊伍散了。我站在路邊最后面靠墻的位置,在我與校門之間,站了層層疊疊很多人。見到了一個女孩,是她的同學,也是每周升旗時都聽到名字的那個國旗手,見到了她的那雙眼睛在轉動,當它們正好朝向這邊的時候。
她的臉稍稍地扭過去,自己的目光這才看到邊上的另兩個女孩,都是自己熟悉的面孔,三個同學站在一起聊著什么,她們的目光有時會朝向校門里,看上去她們是在等什么人。又有兩個熟悉的面孔,邊走邊聊邊笑地走出來,她們兩個也是國旗護衛隊的,國旗手的這位走過去,跟在了她們兩個后面一起。
剩下的兩個還站在那里,邊等著誰邊聊著。她們挪動了一下位置,從靠近校門的右側到了校門的左側,在我的眼前則是從左往右橫移了一些距離。見著了一個女孩,從里面出來,那張面孔我有些陌生,那大概只是她們別處認識的,比如補習班。三個女孩站在了一起,有說有笑著,估摸她們會一起走開。
自己的注意力被身旁所發生的岔開了,再看過去,后出的那位獨個還在,另兩個已經不知所蹤,她們給自己留下一點好奇:她們是在自己的右邊走遠的,還是在自己的左邊走遠的?那岔開自己注意力的,是一個男孩手里拿著一張卷子,快步地走向站在自己左前位置的他的媽媽,一邊走近一邊急切地說。
他說的是老師說,下周就期末考試了,老師說的要考到九十八、九十九、一百。沒太聽清楚他那整段話的前前后后,聽了個半截,感覺到了沒頭沒腦。當時他快步走過來,朝著他媽媽的那姿勢的變化,給自己留下更多印象。他的目光朝向他媽媽的面孔,他完全地朝向他媽媽,在靠近之前,在開口之時。
母子兩個相擁著走開了,兩個邊走邊說著什么,自己聽不到,在路邊喧鬧的人群當中。同樣是在自己的稍靠左前的位置,走過來另一位男孩,迎著他的是一位上了年紀的男子,那是他的爺爺吧。他來到了爺爺身邊,爺爺把他的書包從肩頭取下來,背到了自己的右肩上,他手里捧著水壺,試著遞給爺爺。
那水壺在他嘗試幾次之后,終于被爺爺注意到,接過去了,他們兩個一起往遠處走去,他走在爺爺邊上,輕松地甩著胳膊,似游手好閑的樣子。他的皮膚白皙,他的個頭已經超過了爺爺的肩頭,他的身板已經接近于爺爺了,爺爺長得很清瘦、很精神,他長得有些女孩子氣。爺爺見到他時笑著,他說著。
右邊聚集了三四個女子,朝著校門,她們在聊著什么。直到一個女孩從里面出來,她那面容讓自己覺到有點似自己一位同學的女兒。她走向的是她的媽媽吧,暫時我沒能分辨出誰是她的媽媽,那三四個女子紛紛注意到了她,一個接著一個地在走向她,在大聲喊著她的名字,她停下了,在幾個女子的面前。
那些女子的面孔全在對著她,她的手里不知什么時候多了一個保溫袋,里面似應該裝了什么熱飲,她帶著笑,和眼前的幾個聊著什么。然后,我聽到某個女子跟她說:趕緊送到教室里去。那景象,自己的解讀是這袋熱飲是她們共同的禮物,送給這會還在教室里的幾個同學和或老師。她挺立著穩步走了。
分明地顯現出身子短腿很長,她似自己同學的女兒的地方,在脖子和臉蛋的配合模樣:那短的脖子與下巴部分的圓弧組合。過了不會太久,又見到了她,她的手里還捧著那個袋子。這會那個袋子上端的拉鏈拉開了,里面原本裝載的應該已經取出了,她的面前還是幾個女子,她的目光所正對的是她媽媽。
校門口的人越來越少了,被自己注意到的還有一位,一位年紀大多自己一些,應該是哪個小孩的爺爺那種,他和邊上的另一位有一陣在聊著,他說:他今天怎么這么晚還沒出來?旁邊的試著解釋:會不會是在搞衛生?諸如此類的推測有幾個,他聽了不置可否,只是將目光緊緊盯住校門里,稍稍有些著急。
我也有些著急,在門口的人變得稀疏之后,雖然有很大把握她沒有偷偷地從自己的眼前溜走,還是有點懷疑自己在某個開小差的空當將她漏掉了。校門里跑出來一個男孩,跑到了身旁的這位爺爺邊上,爺爺接過他的書包,他們兩個快活地走開了,先前爺爺有接聽一個電話,估摸是家里打來問咋回事的。
他們兩個走開后,我給她媽媽撥了個電話,問:她回到沒有?沒有。接著說:要是她回到了,給我個電話。補充說:我在校門口等她半天了,沒見著。繼續等,朝著校門口。見到了她個女同學走在前面,見到了那個女同學后面的她的身形,在通電話之后那么一會之間。她走過來了,她看到了我,這是意外。
中午我們一起出門的,從那有貓的綠叢邊上過,沒有看到貓。說好了,下午我不能接她,她問:那你回到家,會是什么時候?大概五六點吧。去到談完事出來,一看時間,剛好夠趕到學校門口。出地鐵的時候,雖然有些尿意,還是把廁所給放過了。出到地面,見著兩個立在路邊的公廁,想著去試一試。
走近了,才知是要掃碼才能開門的。罵了一聲,走開了。走向學校,校門口的那條路滿是人頭,那條路的東頭的交匯路口處停了很多車。有一輛車正在由東往西走在校門口的那條路上,車頂上架了兩個屏幕,像是在偷窺著。車在前面要掉頭,自己從車頭過,見到一張年輕的面孔,舉著屏幕在試圖拍攝。
那面孔顯現出一付偷窺之中的欣快樣。罵了一聲,走開了。走在人群中,停在了門口的那個位置上,等待著她出來,這一等有三十分鐘。等到她走到了自己面前,她開口第一句是:怎么沒有帶小黑?告訴她:我是從那邊的地鐵出來,就站在這里等的,等了老半天;最大的失誤是:沒有一開始上了廁所。
兩個人往有貓待的那邊走去,書包背在她身上,她不讓我給背。這一次,見到了很多貓,先是一只趴在草地上,后是一只走在草地通往路口的地方,再是在一個院子里,見到了墻上站了一只貓,嵌在墻上的一個通風窗的底邊上并排地站了四只貓,它們像是在抱團取暖,那只走向路口的貓,來到了窗下。
沒有看清楚,它是怎么做到的,看清楚時,它已經和那四只貓站在了一起。好嘛,這小塊地有五只貓聚在一起,加上獨自站在墻頭的那只,加上獨自趴在草地里的那只,我們一下子見到了七只貓,這算是最多的一次了,在這個相當地有些寒意的下午。接下特意從另些有貓出沒的地方過,我們沒遇著貓。
吃晚飯的時候,我問她:你們班上,只選一個的話,誰是你朋友?她沉思了一會,回:沒有。我聽了,心里笑一笑:大概在她這么大時,自己也是這個樣子。晚上睡覺前,她在收拾書包,提醒她別漏了什么。她聽到,噢了一聲,猛地想起來什么,我在邊上見著,得意得很:神奇吧?你以為你爸是什么人?
普通人。我聽了,心里笑一笑:這回答很妙。夜深了,她看完動畫片之后還在蘑菇著,媽媽喊她趕緊洗了睡,她還在做體育作業。我在廚房里,閉目養神,在艾草的煙霧之中,若不是她橫亙,我早就睡了。煙霧還在升起,他們兩個要睡了,媽媽讓她來催我去睡。說一聲:周周晚安。聽一聲:爸爸晚安。完成于2021年0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