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北京,天寒地凍。她早已窮困潦倒,連吃飯都是有了上頓沒下頓。她舍不得開暖氣,于是在被子上裹了一沓報紙取暖。那時,她體會到了“饑寒交迫”的真正含義。
為了生存,她去劇組打零工,卻被導演當眾羞辱:胖得像豬。談了多年的男友,也因為她的落魄,和她分手。她,就是剛畢業(yè)不久的賈玲。
人們只看到了她的歡喜,卻從來不知曉她的落寞。她在最低谷的時候,沒有怨天尤人,而是追求自己的夢想,把控自己的人生。我們常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如果能換個角度去思考,也許真的會柳暗花明又一村,收獲別樣的人生。
青年作家葉楚橋在《我是人間自在客》中說道,生命在于折騰。那我們不妨去看一看,古時的文人雅士是怎樣折騰自己的人生的。
1.淡泊名利,也是一種生活姿態(tài)
納蘭性德從小就是一位小天才,兒時因一首即興詩《清平樂》而名聲大噪。他家世顯赫,才華出眾,放在當今,那就是妥妥的高富帥。
雖然,方仲永的故事,我們也聽了不少,但納蘭性德的確是少有的奇才。他文武雙全,品行端正,一直跟在康熙身旁,陪同康熙外出,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他日夜陪伴康熙左右,想要高官厚祿也是易如反掌。然而,他雖然才華橫溢,卻對功名利祿沒有興趣。婚后的他,與妻子盧氏琴瑟和諧,幸福安穩(wěn)。但遺憾的是,婚后第三年,盧氏因為難產(chǎn)而永遠離開了納蘭。納蘭悲痛欲絕,為亡妻寫下了不少詞令。
從此,他看透人生,一心放在編寫《通志堂經(jīng)解》中,這是清朝第一部闡釋儒家經(jīng)義的大型叢書。這套書籍問世后,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爭相閱讀。
正是由于他的生活姿態(tài),才能在儒家經(jīng)義上有此造詣,被后世廣為流傳。
2.熱愛生活,才是一種別樣浪漫
兒時因為一首《桃花源記》對世外桃源羨慕不已,甚至真的相信,世上的確存在世外桃源。那時沒有深究,是什么樣的情懷,才能寫出這樣的田園美景?
或許,生活環(huán)境會造就一個人的性格。陶淵明就是如此。
他八歲喪父,和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里。外祖父及家人文采出眾,他們崇尚自然,熱愛生活,對陶淵明有著深深的影響,也為他日后頻繁在入仕與逃離中選擇奠定了基礎。
他出生名門,曾經(jīng)也是滿腔熱血的青年才俊,只可惜生不逢時,沒有遇到好的領導。他便放平心態(tài),拒絕無用社交,終日讀書撫琴,過著隱居的生活。
當然,對于陶淵明來說,他并不是沒有機會升官發(fā)財,他只是不愿意與世俗同流合污。有人說他清高,也有人說他太理想化,其實,他只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能夠熱愛生活,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浪漫。
3.半醉半醒,不失一種人格魅力
古人言:人生難得糊涂。 而把糊涂與清醒的度,拿捏得剛剛好的,非唐朝的第一詩人李白莫屬,也只有他才配得上“仙”字。雖然李白的文采卓越,但作為讀書人,他一生都未獲取功名。他的仕途,幾乎沒有什么進展。
葉嘉瑩先生說,“不羈”二字用在李白身上,再合適不過了。無論是他的為人處世,還是他的詩歌特點,都顯露出“不羈”二字。
因為他的不羈,有了“力士脫靴”的故事;因為他的不羈,險些葬送性命;因為他的不羈,生命中只有詩與酒。但不能因為他的不羈,而否定了他的一世才華。
他的才華絕對可以撐得起他的野心,只是他心高氣傲,只愿一心問道求仙。他只為詩歌而生,以美酒為友,活得自在,被多少人羨慕不已,這是何等難得的一種人格魅力!
4.寫在最后
古往今來,人才遍地。有人活得人間清醒,有人過得醉生夢死,也有人一事無成,卻能流芳百世。在《我是人間自在客》一書中,一共記錄了21位古代文人的人生故事。如果想要更好地了解文人的情懷,并從中獲得生命的感悟,那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