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6號下午4點半后,小睡了一會兒的我坐起來,思考著接下來要做什么。窗簾透露出的光告訴我,外面還有著陽光。我走過去,拉開厚厚的窗簾,灑進來外面透亮的世界,我回到了床邊,將枕頭壘起來,我靠在床頭。現在是敞亮的下午,窗外將慢慢的收束起陽光的強度,轉向黑夜。盡管個人物品再亂,公寓里簡單的白墻、白床單、白枕頭、白被子、木紋的桌子,還是讓房間的環境總能趨于一種整潔。
我點開了好妹妹樂隊的歌。聽到的第二首歌,民謠的旋律,歌詞大約是講述的春來花朵紅了,你我青梅竹馬的句子;聽著就想起現在春天暖融融的景象。聽到的第三首歌,是有一點點搖滾,是在調侃正經的大道理和有些現實的現實;當你用不一樣的表達方式,去講述出來你的無奈,那種無奈升華成作品,成為讓人也感同身受的,聯結了不同人的情感,這點讓人感覺到共鳴,減去了一些孤獨。昨天聽到的那首歌,我去你的城市看你,名字讓我聯想起上周去到別的城市這件事情,不過故事是憂傷的,最后沒有在一起,大致是說“分手時沒有太困難,因為我們習慣了很多分離”;不過,歌詞依然感激有這段歲月,“當時,年輕的我愛著年輕的你”。
當我現在開始記錄聽歌時的感覺時,我忘記了主題的細節忘記了歌名,但我卻不需要點開音樂APP來考證,不用那樣刻意,實際上只有它給我的感覺它勾起的回憶它引發的共鳴,才是重要的。
我靠在床頭聽了一會兒。此刻的時間是我的。
周一就是明天,馬上就要來到,時間會被工作和自己零碎的事物、零碎的關注點割裂成很多碎片。那些時候,你無法在乎你自己的感受,會被中斷,你會覺得事情是重要的,沒有你事情就受到影響進行不下去,沒有你的干預它就不能進行。但是,你的感覺,你的腦海中對世界怎么運轉的認識,你的腦海中對于你怎么和這個世界聯結,是混沌的吧。
有的時候,混沌帶來了排斥,你生氣自己的無知,你焦慮自己的匱乏。你的情緒堆滿了,你沒有多的空間,去傾聽別人的疑問,你要爆炸了。
我漸漸的會老去,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理應也是漸漸在增長的,但這點我又有點懷疑,有時對世界的敏銳程度是真的在退步。再多的事情,再多的工作,等著你花時間去完成,但歲月逝去,還是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支撐著你前行。
繁雜的信息,并行化的工作,常常中斷你進一步思考的打算;你也習慣了機械的去執行。當這些成為習慣,你會跟別人一樣,不逾矩的發揮一個螺絲釘的使命。你害羞表達自己原始的、不成熟的想法,你借著外部的信息去轉達自己的意思。不過,你越來越不認識原來的你,那個充滿了感情,也對世界有著敏銳觸覺的人,你可能人云亦云卻在心底里有點不相信但又說不出來。
其它:
吃飯間,孫博說,我們就喜歡做一些差異化的事情,明明有些東西是可以統一在一起做的,但卻是每個人都要搞一套。說的隱約覺得現實是這樣的,但還探究不清楚這種現象是what,什么造成的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