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隨筆04:中國式阿米巴經營模式的功能作用
正文前,先解答上一集視頻有兩條比較激烈的評論,如圖:
我覺得這條評論其實是很正確的,阿米巴可并不主張不給加班費,也不會主張什么體罰,這種做法更是典型的某些培訓機構的做法,我在培訓機構多年,深知其中之法。
我并不想評論培訓公司這種做法對與錯的問題。培訓公司有它的特殊性,它是一個年輕人占主體,且需要打雞血,不斷學習知識和成長的一個公司,但相比很其它類型的公司,有極大的差異性,不可盲目復制。
并且,這種做法,絕對不是阿米巴的主張,這一點必須要明確。而且,該網友談到很多老板的精神境界無法與稻盛先生相提并論,也是事實。
很多培訓機構經常有“解放老板”的提法,用以吸引企業家的注意并報名學習,但除非你是一個純粹的投資人,如果老板參與經營管理,無論任何類型的企業,都是無法解放的。
稻盛先生能夠成功,是因為他足夠的努力,無論是他的思想境界,還是他個人的行為付出,都是整個公司的表率與榜樣。相比而言,我們中國很多的所謂企業家,確實不是一個層次。
再如圖:
阿米巴騙人一說,肯定是不符合事實的,稻盛先生用他的一生成就三家世界五百強,足可以說明一切。再好比說,如果薪酬制度設計不合理,是不是你就可以否定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呢?
但是,很多企業學習失敗,落地不好,于是產生埋怨的想法,也是正常的。
之所以失敗,原因有很多,隨便說幾條:
1)第三方輔導機構水平不夠;2)未結合自身情況做優化升級;3)落地時阻力重重而未能解決;4)自身能力水平不夠、決心不夠、執行不夠;等等……
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阿米巴經營模式到底能給企業帶來什么?
阿米巴經營模式在中國發展了十幾年,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是,純粹的日本式阿米巴咨詢機構,反而不如中國本土機構發展得好。
究其原因,是阿米巴是否本土化?如果日本式阿米巴依然堅持所謂的“原汁原味”,最終失敗是必然的。所以,我們今天與大家所說的阿米巴的功能作用,也是指中國本土化的阿米巴。
我們從中國式阿米巴的主體模塊來說明其功能與作用:
一)組織結構扁平化、平臺化:
如圖:
中國式阿米巴的第一個主體模塊是組織劃分,而其劃分的主要原則是扁平化,以及平臺化。
傳統的組織結構一般是三角形,即所謂的金字塔形,被稱為“官僚制”或者“科層制”,是一個等級森嚴,結構穩定的組織架構,但容易滋生腐敗、官僚主義,決策效率低下。
所以,組織結構扁平化、平臺化的功能作用有:
1)組織敏捷,決策效率高,對市場反應迅速。
扁平化之后,層級減少,以小米為例(如圖),一個集團化超大型公司,其等級也不過三級。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分秒必爭,等級少了之后,自然應對市場變化能夠更快,決策效率更高,也符合當下比較流行的敏捷組織這一特點。
2)利于培養人才。
扁平化之后,總經理直接管理的人,可能由原來的幾個人,變成了十幾個人,甚至幾十上百。總經理的精力肯定是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往往要對部屬進行授權、賦能,讓他們可以獨當一面。
阿米巴有一種說法叫“人人成為經營者”,說直白一點就是人人當老板,海爾稱之為“人人創客”。
3)領導職權,由管控命令型變成了輔導幫助型。
如圖:
組織結構平臺化之后,一線組織有更大的決策權,后臺組織更多的是支持、服務一線組織,而原來指手畫腳的領導們,則更多的是輔導培育一線組織,服務幫助他們。
這樣做,其實是給領導減負了,當然,無論是扁平化,還是平臺化,都利于培養人才。
4)后臺組織,由監督管理型變成了支持服務型。
原因同上。
關于阿米巴組織類型,并不是僅有平臺型,還有團組型、圈層型,以及網絡型。但目前中國主體結構是平臺型,由總部控制資源部門,即所謂的“后臺”,成立一個個小型的一線組織,即所謂的“前臺”。
(阿米巴組織結構類型,可以參閱筆者前面文章。)
二)內部市場化、經營分析與決策:
中國式阿米巴的第二個主體模塊是經營會計,而經營會計的支撐是內部市場化。
以平臺型阿米巴組織為例,將一個個的一線組織虛擬成公司,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實行內部定價交易,制定出經營報表,根據報表分析經營得失,并依此改進措施,優化經營管理,作出最終的決策。
那有什么好處呢?
1)利于提升巴長的經營意識。
如圖:
企業員工多數情況下很少會關心公司掙不掙錢,而只關心自己可以拿多少工資。企業到底經營得如何?員工只會說與我何干?
什么是經營意識?一個最最基本的就是公司到底掙不掙錢?利潤如何?實施了阿米巴,每個巴都要獨立核算,巴長要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巴進賬多少錢?成本費用分別是多少?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老板常常要求員工建立老板思維,甚至組織員工學習什么老板心態,請問,連報表都看不到的人,如何建立老板意識?
然而,成立阿米巴組織,進行獨立核算,將不再是老板會主動節約了,員工也知道如何省錢了。以前經營意識只有老板及幾個核心高管才有,現在至少到巴長這一級是有的。
所謂“人人成為經營者”,每個人都具有了經營意識,就是一種體現。
2)利于檢驗每個巴的經營能力。
如圖:
以前采購、生產、銷售是一個整體賬本,只知道整體掙了多少?虧損如何?現在采購、生產、銷售,獨立成為阿米巴組織,虛擬成公司,獨立核算之后,有可能發現采購生產都在虧損,而只有銷售掙錢。
自然,可以依據這個關鍵指標判斷出,誰才是合格的人才?
3)根據經營報表,及時分析出經營得失,并改進相關措施,優化經營管理。
如圖:
財務報表本身就有分析決策的功能,而傳統的財務報表一般具有滯后性,上個月的事情,這個月才會總結。而經營報表最大的優勢在于及時性,及時地分析報表發現問題,及時地改進。
(阿米巴經營報表的及時性,以及經營改善這一特點,可以參閱筆者前面文章。)
4)經營報表可以作為人才選拔及激勵的重要依據。
如圖:
經營報表的利潤指標、單位時間附加值,可以用來檢驗每個巴的經營能力,自然可以據此來選拔人才。同樣,報表的核算利潤,也可以作為獎勵的重要依據。
現在一般都比較喜歡用分紅的方式來進行人才捆綁,但一個部門經營,用公司整體的分紅來進行激勵是否一定科學?運用阿米巴獨立核算的方式,以部門的利潤進行激勵,可能更有科學性。
三)經營共創(合伙制),利益共享:
中國式阿米巴的第三個主體模塊是人才激勵。其實,阿米巴經營模式是不主張人才激勵的,特別是過度激勵。
講一個例子:
一個美國經理,他領導下的部門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于是稻盛先生給整個團隊獎勵了每個人一個月工資。美國經理表示不服,因為他認為是自己領導有方,所以他自己應該拿到更高的獎金。
而稻盛先生認為這是整個團隊集體的努力,而且不支持過度激勵,不支持個人英雄。
再講一個實驗:
A和B兩個人,工資都是一萬元,后來A實行激勵政策,做得好獎勵多,做得不好,自然也拿得少,而B維持不變。
在形勢好時,A的狀態很瘋狂,工作成效明顯,獎金也多。而形勢不好時,即使給到他工資一萬元,卻遠遠不如以前沒有激勵時的工作成果。也就是說,A經過激勵之后,即使工資與B相同,但工作成果遠遠不如B了。
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而且,因為利來,必為利往。
但是,在我們中國,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是崇拜英雄的,我們是需要一定的物質激勵的。中國式阿米巴物質激勵的方法是有很多種的,如股權激勵,如公司分紅,但我個人比較主張的是合伙人制度、部門核算分紅。
(對具體的激勵方法如果感興趣,可以參閱筆者前面文章。)
講一講經營共創(合伙制),利益共享的好處:
1)利于深度捆綁人才,且保持人才活力,沒有風險。
這是顯而易見的。合伙制最大的好處,可以規避股權激勵的風險,靈活實用,同時又可以實現股權激勵所產生的利益共享之功效,而讓人才對公司有更大的歸屬感。
股權激勵有兩大風險:
1)股權激勵不僅是利益分享,也會導致權力分配,嚴重時甚至失控,失去公司的經營控制權;
2)股權激勵有可能導致付出與收益不成正比,極可能導致核心人才旱澇保收,不思進取。
(具體內容,請參閱筆者前面的視頻作品。)
尤其是第2條,是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連股神巴先生對此也非常頭痛,極為反對股權激勵。股權激勵有可能導致激勵對象后續不作為,而合伙制永遠是付出與收益成正比,人才會永遠保持活力。
當然,經過足夠的時間考察,合伙人如果價值觀相同,且能長久保持活力,也可以對合伙人由合伙制變更為股權激勵,將合伙人變成注冊股東。所以,合伙制也是股權激勵的一種過渡方式。
2)利于真正實現人人成為經營者。
組織結構扁平化,可以讓各級巴長享受到權力,獨立核算,可以培養各級巴長的經營意識,但真正讓巴長有真正當老板的實際感覺,是因為可以得到切實的利益。
而合伙制以類似股權激勵的方式來激勵人才,讓各級巴長在權力、形式,以及利益上真正類同于老板,從而真正實現人人成為經營者的目標,讓各級巴長真正為了自己而努力奮斗。
3)利于公司業績增長與利潤提升。
一般深度捆綁人才,很多公司都采用股權激勵,在本來公司利潤的基礎上拿出一部分用來分享給員工。當然,這樣做沒有什么不對,員工也應該得到獎勵。
正如巴菲特所顧慮的那樣,很多職業經理人其實沒有做什么努力,卻因為股權得到了非常高的收入,分走了公司的很多利潤。
而合伙制的激勵更有靈活性,可以做增量激勵。在超過預期銷售額和利潤的基礎上,拿出更高比例的分紅(甚至可以是數倍比例),對人才進行激勵。
簡單舉個例子,完成既定目標,享受利潤分紅10%,但完成超額目標,超出部分可以享受利潤分紅50%。這樣必然鼓勵員工瘋狂追求增量,更加利于公司的發展與利益。
四)組建培訓中心,統一價值觀和目標:
中國式阿米巴的第四個主體模塊是經營哲學(如圖),也就是企業文化。
何為文化?其實是一種價值觀甚至信仰。比方說中國人的祭祀文化,就是融入中國人血液的一種信仰,也是孝文化的一種體現。華夏文化的典型文化,如祭祀文化,還有家天下的觀念。
當然,從清明祭祖的現實來看,以及現在年青人的居住觀念,甚至婚姻、傳承觀念來看,祭祀文化與家天下的觀念已經受到了極大挑戰,而這兩個文化卻是我們中華文化沒有斷裂的證明。
對于企業而言,文化是什么?是員工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員工共同的信仰,簡單地講,就是大家都相信的東西。
有一種說法是:思想不能統一,但可以統一目標。針對的是現在的年輕人比較抗拒所謂洗腦、PUA,從而抗拒統一思想、統一價值觀,從而退而求其次,員工至少應該做到可以統一目標。
但統一目標只是形式,其本質還是在于思想統一、價值觀統一,所以,文化的宣傳與影響是必要的,也非常關鍵。實踐中,我們常常利用培訓的方式來推廣價值觀、宣傳思想。
對于小微型企業,一般則需要組建培訓中心。而小微企業的文化更多的就是老板的思想與價值觀,老板更要善于利用培訓的形式來宣傳價值觀,統一員工思想。
(具體實施步驟,請參閱筆者前面文章。)
還是來談一談組建培訓中心,統一價值觀的好處:
1)培養人才,提升員工職業素養。
如圖:
培訓中心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人才培養,而培訓制度的建立,必須有利于員工整體素質的提升 。
2)避免唯利是圖,過分逐利。
獨立核算,以及人才激勵,都容易導致員工過分關注自己,有可能導致員工自私自利。而一個好的價值觀,一個良好的信仰足可以避免這一點。
3)形成良好的職場氛圍,提升員工幸福感。
如圖:
有信仰的人往往有足夠的活力、動力,有較高的追求與積極性。如果公司員工的價值觀一致,可以想象,這種職場氛圍如在家一般,讓人覺得放心,甚至依賴,有安全感。
舉個例子,我原來在培訓公司時有個擁抱文化,每天晨會時,會相互擁抱,并相互進行鼓勵。而中國人靦腆,擁抱一般局限于戀人、家人,而員工之間的擁抱會形成家人的潛意識,相互鼓勵則更像是家人間的支持,讓人溫暖。
再比如,我們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領導與部屬如果在外一起就餐,領導買單 ,如果領導與部屬撞單,領導應該主動讓出客戶。這個與擁抱文化,其實都屬于我原來培訓公司所提倡的“家人文化”。
所以,我們那個時候,同事間的關系都比較好,單純有愛,做事也簡單高效。
4)利于提升員工的戰斗力、執行力,做事更高效。
目標一致,價值觀相同,如家人一般,在這樣的前提下,戰斗力如何?執行力如何?效率如何?可想而知。
5)利于提升員工的忠誠度、安全感。
這個其實也不必解釋,因為大家信仰一樣,公司如家庭般溫暖,這樣的公司即使工資少一點,也能留住人。
當然,還有很多功能,如文化做得越好,公司存活時間就越久,等等,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以上內容,是從中國式阿米巴的四大主體模塊中,總結出來的功能與作用,合計16條。這里面有些功能有所重復,但側重點有所不同,但也有些作用并未提及。
但只憑這16條,也足以說明阿米巴經營模式的強大。
如果您覺得有些許幫助,歡迎點贊、評論、收藏、轉發文章、關注作者:黃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