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或者說“中國特色”,是一個有鮮明特點的中國詞匯,是一個有深刻意味的詞。
上一集我們已經簡單地論述了稻盛式阿米巴在中國的不適應,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才比較利于阿米巴在中國的推行與發展。于是有人提出“中國式”這個概念,簡單說就是阿米巴本土化。
我們先看看稻盛式阿米巴的主體架構:
在稻盛式阿米巴機制的實際運用中,核心技術主要是“經營哲學”與“經營實學”,而實學的核心就是“經營會計”。
在企業咨詢中,一般是先推行經營哲學,先用文化統一思想,提高思想境界,通過統一價值觀,從而實現目標高度統一,人心具有凝聚力、向心力。
再調整企業管理組織,實現分巴,各巴獨立核算,巴之間實現內部交易,運用經營會計的手段進行經營管理與規劃。最終實現:利潤最大化。
而在中國的具體實踐中,則主要要調整:
1)文化統一不一定要作為企業改革的基礎,或者先決條件,也可以與機制改革同步進行,甚至放到后期進行;
2)要有適度的物質激勵來吸引和刺激人才。
各個阿米巴咨詢機構,對中國式阿米巴的定義也許不完全一樣,但大體以上2點是一致的。
而我們所提中國式阿米巴,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組織劃分:
? ? 1.戰略梳理與組織變革;
? ? 2.組織劃分的條件和維度;
? ? 3.組織劃分的形態和運作;
? ? 4.組織整合與升級。
二、經營會計:
? ? 1.理論概述;
? ? 2.會計科目設計;
? ? 3.費用分攤;
? ? 4.內部定價
? ? 5.交易規則;
? ? 6.目標預算;
? ? 7.會計報表的實施。
三、人才激勵:
? ? 1.理論概述;
? ? 2.薪酬設計;
? ? 3.獎金設計;
? ? 4.股權激勵;
? ? 5.合伙制;
? ? 6.人才建設。
四、經營哲學:
? ? 即企業文化體系建設。
結論:
到底什么是中國式阿米巴?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可以簡單地理解成適合自己的、有實效的,我們就可以認為它是中國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
如果您覺得有些許幫助,或者有疑問交流,歡迎點贊、評論和轉發文章,也可以關注作者:黃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