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世說新語》,快馬加鞭,到了第二十三門“任誕”。“任誕”,顧名思義,就是任性、放誕。僅這兩個字,就知道作者的態度了。
“任誕”中的故事,大部分是講喝酒的。記得有一句話: “杜康造酒劉伶醉“,下面就看看劉伶的故事吧。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于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劉伶飲酒過度,非常口渴,就向妻子要酒喝。妻子把酒倒掉,把裝酒的器物也毀了,哭著勸他:“夫君喝得太多了,這不是保養身體的方式,最好把酒戒掉!”劉伶說:“很好。不過我自己戒不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禱告發誓才能戒掉。你這就準備酒肉吧。”他妻子說:“聽您的。”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請劉伶禱告發誓。劉伶跪著禱告說:“天生劉伶,喝酒出名;一喝一滿斛,五斗除酒病。婦人的話,千萬莫聽。”說完就拿過酒肉吃喝,一會兒就又喝得醉醺醺地倒下了。
還有一則:
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裈衣,諸君何為入我裈中!”
劉伶總是肆意喝酒,任性放蕩,有時候脫光了衣服裸體待在屋里,有人看見了就責備他。劉伶說:“我把天地當作我的房子,把屋子當作我的衣褲,諸位為什么跑到我褲子里來!”
劉伶,魏晉時期名士,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稱為“竹林七賢”。同時,他的嗜酒不羈,也揚名天下,被稱為“醉侯”。
劉伶的妻子賢惠又懂得養生,家中有這么個嗜酒如命的丈夫,也真是頭痛。可奇怪的是,在那個普遍壽命四五十歲的年代,劉伶竟然活到了七十九歲!“221年-300年”,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這個數學不好的人,算了好幾遍,沒錯,是七十九歲。
我想起爺爺,喝了一輩子酒,一天三頓,頓頓有酒,可照樣活到了八十九歲……
趕緊把浮想翩翩的思緒收回來,不能被帶偏了。人總是容易以偏概全,以個別代替普遍。想想身邊的人,因為過度喝酒,喝出病的人比比皆是。再想想爺爺,雖頓頓喝,但從來不過量,只抿幾小口。一個人最大的智慧,就是凡事都有個“度”。
再看一則:
劉公榮與人飲酒,雜穢非類,人或譏之。答曰:“勝公榮者不可不與飲,不如公榮者亦不可不與飲,是公榮輩者又不可不與飲。”故終日共飲而醉。
劉昶跟人一起喝酒時,不會區分共飲者的身份地位,什么人都可以一起喝,有人就笑話他。他回答說:“比公榮我強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不如公榮我的人,我也不能不和他一起喝;和公榮我差不多的人,更不能不和他一起喝。”所以他整天都和別人共飲而醉倒。
喝酒喝得如此振振有詞,讓人好氣又好笑。我想起有同事曾經說自己“不喝酒不抽煙”,言下之意——喝酒,必抽煙。還有人笑話別人“從來不醉”,就是因為別人喝酒有數,從來不喝多。
說起古人喝酒,不由得想起詩人李白,還有好漢武松,看來不論是文人墨客,還是英雄豪杰,都好這一口。
在古代,政府對酒的態度是怎樣呢?我帶著這個疑問又開啟了查資料之旅。一查才知道,這方面的學問也不小,有的學者還專門為此寫了論文。我無心做深入研究,就簡單地說說所學罷。
我國古代很早就禁酒了。在西周推翻商朝的時候,發布了第一條禁酒令《酒誥》,其中規定平時不能喝酒,只有祭祀的時候可以喝一點。
西周之后也有許多朝代頒布了酒禁令。秦朝時,由于重農抑商的政策,導致酒價格被商人抬得十分高,所以政府頒布了禁酒令,限制酒的消費,禁止農民用剩余的糧食釀酒。西漢時期,也頒布了禁止成群飲酒的命令,雖然頒布了,但是執行起來卻是十分的困難,所以僅僅是明面上禁止。唐朝時期,因為糧食的收成不好,所以頒布了禁酒令。金元時期,禁酒是最嚴格的,甚至有許多在朝為官的官員,只要喝酒就會被斬首。到明清時期,雖然有禁酒令,但是由于酒的生產規模非常龐大,社會上也十分盛行,所以禁止令就相當于沒有。
可見,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對非理性、不文明的飲酒方式和生活習慣,也是抵制的。
酒本無智,人使之然也。善飲酒的人得了酒趣,不善飲酒的失了酒德。所以,美酒雖好,切莫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