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一部關于疾病漫談的著作,里面涉及焦慮、躁郁、性心理障礙、人格障礙、泛慮癥、強迫癥、抑郁癥、性偏好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等精神病,看完后可有兩個收獲,一是祛除心病,二是通往幸福!
“這位朋友,你有精神病吧?”
聽到這個問題,恐怕你會立刻勃然大怒,回敬一句:“你才有病!”
放眼世界,“精神病”可真不少。孤獨癥、抑郁癥、強迫癥,個個有癥;依賴人格、偏執人格、表演人格,人人不同。
這是一個奔波的年代,這是一個孤獨的年代,這是一個全民皆“病”的年代。
不知何時,病態已成為一種生活的常態,誰又敢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沒有一點兒病呢。無所謂有,無所謂無,多一點了解是必然的。
有“病”沒關系,最怕的就是諱疾忌醫。現在你要做的,就是打開這本書,找到自己對應的“病”情,治愈自己。
當你翻閱這本書時,也許你會震驚書中的種種病態,不必驚慌,坦然處之;也許你會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但是總有一篇會引起你的注意,引發思考。原來生活中那些莫名的情緒,還是奇怪的舉止早就有其特有的名稱,存在于世間,只是太無知,不曾了解。
如有幸閱讀過此書,你一定會對這個世界蕓蕓眾生多一點的理解,同時也會對自己多一點的了解。
我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震驚卻又慶幸。原來不知在何時我身上隱藏著如此多零零碎碎的叫不出來名字的病。牽強的對號入座有點懵逼,但慶幸我還是好好地生活著,一切安好。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因為懂得,所以珍惜。
郁抑癥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病態”。
給我45°角,我可以讓悲傷逆流成河
抑郁癥(Depression)是躁狂抑郁癥的一種發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以及言語動作減少、遲緩為典型癥狀
三大主要癥狀
1、情緒低落就是高興不起來、總是憂愁傷感、甚至悲觀絕望。《紅樓夢》中整天皺眉嘆氣、動不動就流眼淚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2、思維遲緩就是自覺腦子不好使,記不住事,思考問題困難,特別是興趣與愉快感喪失。患者覺得腦子空空的、變笨了。
3、運動抑制,包括精神精力減退、總有疲乏感、不愛活動、渾身發懶、走路緩慢、言語少等。嚴重的可能不吃不動,生活不能自理。
在我還不知道“抑郁”為何的年代,偶爾會聽到某些八卦說著,某個明星大咖因為抑郁癥跳樓自殺了,或許是某個演員因為工作壓力得了抑郁癥,差點自殺的。那時候聽著不以為然,總感覺不現實,有點夸張,有點戲劇化,覺得這個深沉的詞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遠到根本就不會出現在我的生命里,然而事實證明我太天真了。
那時的我,捕捉到這樣的消息就一臉的不理解納悶樣,抑郁癥有那么可怕嗎?真的會讓人想不開,產生輕生的念頭。
那時的我們,總會開著玩笑說,“生無可戀”的字眼,無所顧忌,看看聽聽就這樣,不時地淺淺譏笑,但是某一天你從睡夢中醒來,突然人生竟然如此的蒼白無力,你竟然有了生無可戀的念頭,那一刻你才會明白,原來,抑郁一直離我們的生活那么近,抑郁曾一度漂浮在我們周圍,窺伺著,等待時機企圖一起攻占我們的靈魂,擊垮我們的肉體。
只有當自己親身經歷的那一刻,才會幡然大悟,原來我一直小瞧的卻有如此震撼的威懾力,如此大的殺傷力。它不是疾病,但比真正的疾病更可怕,它不僅摧毀你的身體,還侵占你的靈魂,讓你欲哭不能,求生不能,或許唯有死,才是解脫。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可怕扭曲的心理,或許那些微小的愁悄悄地繁衍,不知不覺侵占了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迫于社會壓力,精神折磨,或許是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厭倦,還是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索然無味,積怨成疾,不堪忍受,就此結束自己,飽受精神的折磨。
這個世界,飽受郁抑癥折磨的人,不在少數。因為不堪忍受,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牽動著那些愛他們人的心,怎么也不敢相信這是事實,在人前開朗樂觀的人怎么就會得郁抑癥?可能他們只是偽裝著不讓人發現,一切苦痛自己默默承受著,終有一天,再也裝不下了,才會選擇結束生命,與這個世界告別。
不管此時此刻你的生活如何,請不要以為你只是在孤軍奮戰,你身后有著龐大的中堅力量,你有是否回頭看過;不要自認為全世界你最苦,活的最累,誰又不是傷痕累累,依然面帶微笑,努力生活。活著,你不僅是為自己,更是為了你所愛之人,“身體發膚受制于父母”。以為“死”真能一了百了,你只是逃避,并沒有解決問題,你是解脫了,自由了,可是,留給你所愛之人的是什么的痛,給后人又留下什么樣的遺憾。
請溫暖地對待這個世界,有人和你一樣,只是需要一點點的關愛,一點點的在乎,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溫暖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都能溫暖彼此。
https://post.mp.qq.com/kan/article/2796588699-35023819.html?_wv=2147483777&sig=985baf2866b5c1971e29c09e58e5c136&article_id=35023819&time=1494767446&_pflag=1&x5PreFetch=1&fro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