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和文字是一種思維病毒,因為他們改寫大腦回路――包括自己。〔話有點深邃,多讀了幾遍,感覺很正確〕
*最精彩的,其實就是世界本身。〔喜歡這句話〕
*為什么沒人能說清這個世界到底是怎樣的了。〔因為未知太多了〕
*道說:是人間。
佛說:是六道之一。
上帝說:是天堂和地獄之間的戰場。
哲學說:是無窮的辯證迷霧。
物理說:是基本粒子堆砌出來的聚合體。
人文說:是存在。
歷史說:是時間的累積。
很顯然都有各自的解釋,看來這個世界是有無數面的不規則體。〔所以世界本身就很吸引人〕
*《角色問題》
癥狀:認為自己是一本小說的主人,為了體現劇情,所以到精神病院,然后又因又因為體現劇情,所以設計從精神病院出來。(的確,太狡猾了,尤其是看到他在桌子下留的字時)
*《夢的真實性》
癥狀:女患者認為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夢中的世界,一個是現實世界。他非常相信夢中的世界是真實的,尤其是影子先生,恐懼的讓人發憷。(在我看來,這貨完全是想多了。)
*《四維蟲子》
·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這樣的說法很新穎,無法辯駁〕
·真理屬于人類,謬誤屬于時代。〔精辟〕
癥狀:認為世界上存在四維生物,而在四維生物看來,我們都是跟蠕動的蟲子一樣的東西。我們所處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時間都是一個蟲子遍及世界。(怎么說呢,他說的很新奇,很神奇,沒來由的就佩服這個17歲少年。連帶著對四維產生了興趣。在他說四維對待三維的我們的時候,你就會不由自主的想到三維的世界對待二維的會是怎樣的。)
*《三只小豬――不存在的哥哥、多重人格》
癥狀:該患者有三個多重人格,兩個是哥哥,一個是妹妹。哥哥們都在保護妹妹。在妹妹小的時候,其中一個哥哥死了。長大后,那個哥哥殺死了妹妹。哥哥急于想受到法律的制裁,想懲罰自己。而事情的真相是:因為他寂寞,父親死于醉酒,他身邊的人都不同情他,反而嘲笑他,所以他創造出來了三個人格,他發誓將來會對自己的小孩很好,但他等不及了,所以女孩性格的他才會出現。所以他最后選擇了自殺,毫無征兆的,突然用頭拼命的撞墻,直到鮮血淋漓的癱倒在地上。(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感觸很大,尤其是看到他講完翻版的三只小豬真正的故事的時候,他眼里含著淚水,想要法律去制裁他,以求解脫)
·“我明白這聽上去可能很可笑,自己陪伴自己,自己疼愛自己,待會如果你是我,你不會覺得可笑。”(大概這就是所有精神病人的現狀。所以我才想要去見他們,去了解他們,甚至去支持他們,雖然有可能不被允許了,然后……我管他的呢,憑什么要別人允許。不可笑,真的不可笑)
·“很荒謬是吧?但是我覺得很悲哀。”
“如果這是真的,我想我們可能會有辦法的。”我明白這話說的有多蒼白,但是我的確不知道,除此之外還能說什么。(我也是)
·經歷這個事件后,時常有個問題會困擾著我:真實的界限到底是怎樣的?有沒有一個適合所有人的界定?跟拿什么去衡量呢?
·我始終記得他在我錄音筆里留下的最后一句話:“好想再看看藍天。”
*《進化慣性》
癥狀:一個想要讓人類進化的人,他認為現在人們如果按照現在的生存方式會退化,所以他想要回歸原始,讓人類進化。
(其實對于他的想法我不敢茍同,但是覺得他這個人非常有趣,有點異想天開,是個喜歡做夢的人。)
·他一臉很崩潰的表情,我認為那是我才應該有的表情。
(老實說,看到這邊的時候好想笑。好想遇到這么有趣的一個人,不對,精神病人。)
·他還在滔滔不絕,我關了錄音,疲憊的看著他,亢奮的在那里口若懸河地描繪那個雜交的未來,一般人很難一口氣說好幾個小時,還保持興奮,顯然他不是一般人。記得在做前期調查的時候,但某位親友對他的評價還是很精準的:“我覺得他有邪教教主的潛質。”
(又想笑了,不過還是想說:邪教大大,你好,再見。)
*《飛禽走獸》
癥狀:一個能把任何人看成相應種類動物的女孩。
(我覺得我很相信她的話,感覺在她身上發生的現象是存在的。)
·想到他的世界都是滿街的老虎喜鵲狗熊兔子章魚,我覺得多少有點兒羨慕。
(我也很羨慕啊。)
*《生命的盡頭》
·她拉著我坐在原地:“你知道咱們是人類吧?”
我:……
(噗,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
·她:“石頭磨損了,掉下來的渣滓可能是土,可能是沙,地球就是由這些組成了吧。土里面的養分能種出糧食來,能種出菜來,動物和人就吃了,吃肉也一樣,只是多了道手續。然后人死了變成灰了,或者埋了腐爛了,又還原為那些沙土啊里面的養分了,然后那些包含了養分的沙子和土在聚集在一起就成了石頭,石頭就是生命。”
我:“聚在一起怎么就是生命了?”
她嚴肅的看著我:“大腦就是肉,怎么有的思維?”
(為你的機智點個贊,雖然依然秉持著不相信的狀態,但還是想為此點贊。)
癥狀:認為地球上有另一種新的生命形式,只是我們不知道他們是生命罷了。一個想在地球上找到新的生命形式的女教師,甚至想成為新的生命形式中一部分的精神病人。
*《蘋果的味道》
·他:“不是什么感覺,而是感覺的確存在。感覺這個東西很奇妙,當你被各種感官所帶來的信息淹沒的時候,你體會不到感覺的存在,至少不明顯,感覺其實就像浮在體表一層薄的霧氣。每當接觸一個新的人物或者新的事物的時候,感覺會像觸角一樣去探索,然后最直接的反饋給自己的信息。想起來有時候面對陌生人很容易開始就給對方一個標簽,如果那個標簽是很糟糕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到太多,而且持續很久,這就是感覺造成的印象。每當留意一個人的時候,感覺的觸角互相觸動,哪怕只是一個陌生的路人,你有沒有過這種情況?面對陌生人微笑或者不再留意,那就是有感覺直接造成的。當然了,對方也在用感覺出腳試探你相互的。事實上自我封閉到48小時以后,我就會一直玩兒感覺的存在,還有驚奇加好奇,因為感覺已經被平時的色香味等壓制的太久了,我覺得畢竟這是一個龐雜到迷亂的世界,能清晰地意識到了感覺的存在是很不容易的,或者說很容易,只是很少有人愿意去做。”
(雖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感覺他說的好有道理。)
·我:“蘋果?什么味道?”
他陶醉地半瞇著眼睛回味:“當我決定結束的時候,就拿出預先準備好的蘋果,把蘋果洗干凈,看著果皮上的細小顆粒,覺得很陌生,愣了一會兒,試探性的咬下去……我猜大多數人不知道蘋果真正的味道!我告訴你吧:用牙齒割開果皮的時候,那股原本淡淡的清新味道沖過一個臨界點開始逐步在嘴里擴散開來,味道逐漸變得濃郁。隨著慢慢的嚼碎,果汁放肆地在舌尖上濺開,絕對野蠻又狂暴地掠過干枯的味蕾……果肉中的每一個細小顆粒都在爭先恐后的開裂,釋放出更多的蘋果的味道。果皮果肉被切成很小的碎片在牙齒間游移,味道就跟沖擊波一樣傳向嘴里中的每一個角落……蘋果的清香伴隨著果汁還向喉嚨深處……天哪……剛剛被沖刷過的味蕾幾乎是虔誠地向大腦傳遞這種信息……所有的感官,經過好幾天的被遺忘后,由精神,感覺統馭著,伴隨著一個蘋果卷土重來!現在想起來我都會忍不住流口水。”
看著它易于言表的激動,真的勾起了我對蘋果的欲望。
(我也想這么干,但是周圍的誘惑太多了。)
癥狀:把自己關到一個密閉的空間里,閉關幾天,放逐精神,消磨肉體,達到肉體與精神更完美的統一。
(雖然不相信他所說的一切,但感覺他所說的一切很誘人,很真實,很想嘗試。)???
*《顱骨穿孔》
·我:“好像是說當時的宗教團體注意到人在嬰兒時期,顱骨是不會閉合的,有個很大的縫隙,也就是俗稱的囟門兒。人胎兒期在子宮內,腦部不會發育的太大,那是為了出生時候的順暢,以免造成難產。在出生后一直到閉合前,大腦才是處于高速發展的狀態,一兩歲后那個縫隙才漸漸地閉合,鈣化,成為保護大腦的顱骨。成人頭頂頭骨中間都會有閉合后的痕跡。”
他:“沒錯,是這樣,在顱骨縫隙閉合后,腦腔成了封閉狀態,腦體積不再增大,因為有了顱壓,血液不會再像原來那樣大量的流向腦部了。一些宗教組織注意到這個后,設想能不能人為的在顱骨開孔,減少顱壓,讓血液還原為原來的嬰兒時期那樣大量流向腦部,企圖造成人為的大腦二次生長,結果就有了這個手術。”
(嗯,此處只為介紹。)
癥狀:一個相信顱骨穿孔的商人,相信做完這個手術后會得到異能。因此做了這個手術,然而卻被自己的想象給搞得崩潰了,認為自己能看見鬼。
(不由得覺得宗教是一個可怕的地方。覺得這個人說的有點可信度,也只是一點。我不敢茍同他想做這個手術的想法。)
*《深化奴隸》
癥狀:一個嚴重潔癖的人,認為自己發現了細菌的文明的人,認為細菌正奴役我們人類,細菌制造了生物,細菌要毀滅一切。
(想起了一個詞,杞人憂天。如果細菌真的可以毀滅人類,那么現在你反復洗手也是白廢的。覺得這樣一個天天生活在絕望中的人,很悲哀。)
·問題不在于他想得太多了,或是其他人想的太少了,而是對我們來說,未知太多了。
(換個角度,也許就是這樣吧。)
*《永遠,永遠》
癥狀:老太太丈夫死了,老太太還依然認為丈夫活著。想像著丈夫依然活著,在每天和她對話,每天和她生活,不停的,不停的……
(讓我想起來在看三體時,羅輯應女朋友的要求,在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女朋友,每天日復一日地想著想著。不期然地,那個所謂夢中情人在他的腦子活了。真心覺得,如果她被作為精神病人被治療的話,那才是比成為精神病人更難受的事。)
·我覺得情感很渺小,既不輝煌,也不壯麗,只是一個小小的片段,但是卻讓我動容。我也知道這篇看起來很枯燥,很平淡,沒有玄妙的世界和異彩紛呈的思想,但是我依舊偏執地嘗試著用我拙劣的文字以及匱乏的辭藻任性地寫下這一篇,僅以此來紀念那位老人真摯的情感,并以卡片上的那段文字,作為這一篇的結尾。
指尖的戒指不再閃亮/婚紗在衣柜早就塵封/我們的容顏都已慢慢的蒼老/但那份心情卻依舊沒有改變/感謝你帶給我的每一天/正是因為你/我才有勇氣說/永遠,永遠
(我只想說如果我遇到這樣的人,我也會那么做。)
《真正的世界》
癥狀:一個人想要通過模仿別人來看待這個世界的人。(但把自己模仿到被送到精神病醫院接受治療,也是絕了,但不由得說,我真的很佩服她,有點兒期待她接下來的發現。)
·她:“咱們再進一步,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思想的,所以在我們看待事物的時候,其實是加了自己的主觀意識。也就是說,你認為的鮮艷,在我看來并不見得是鮮艷;你看到的紅,我也許會覺得偏黃;你嘗到的甜,在我嘗過后會覺得發酸;你認為的很遠,我很可能覺得不是特別遠;你認為那很藝術,我就覺得很通俗。這樣說明白嗎?”
我:“你的意思是說:經歷、造詣、學識、見識、知識,這些因素影響了我們看待事物的本質?”
她:“你想事情太繞了,看本質。你說的那些經歷啊,知識啊,都算是客觀了吧?這些客觀影響了你,組成你的思想,所以最終就成了你的主觀,當你知道的越來越多,你就和別人越來越不一樣,實際上每個人都是越來越和別人不一樣。”
我:“是這樣嗎?”
她:“是這樣,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世界,偏差會越來越大,但是會有所謂的集體價值觀在均衡著我們的主觀。”
我:“嗯……”
她:“后來我想到這就開始好奇,別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呢?”
我:“我懂了,這就是你開始模仿別人的最初原因,對吧?”
她:“沒錯,我開始想了很多辦法,最后決定還是用這個最笨的辦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個角度看。不過這個換角度要復雜得多。因為要換角度看的不是一件事,而是整個事件。最開始,我先是慢慢觀察別人的細節,然后記住那些細節的特征,再然后開始試著模仿別人,體會對方為什么這么做,說白了就是變成你模仿的那個人。模仿的時間久了,會了解被模仿者的心態,進一步就學會用對方的眼睛去看樹了,如果掌握得好,甚至可以知道對方在想什么。”
(所以我才佩服她,我感覺我被她說服了。遺憾的是,我是以這是精神病人的態度去看她的,所以我就好像知道這其實……但也許換一個場景就會被她說服,可惜我也是有固有思維模式的,認定了她是精神病人這個事實,雖然心里不想這樣想。)
她得意地笑了:“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風的眼睛去看風,用花草樹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樹木,用石頭的眼睛去看石頭,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動物的眼睛去看動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其實聽她說這句話的時候,挺感觸的,不由得就想笑,就很期待。)
·最后她又開了句著名的玩笑:“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瘋了,其實就是你瘋了。”
(雖然還是理解不了,不過看到這個還是挺興奮的,想要燃起來。)
*《孤獨的守望者》
·他:“我寧愿自己是那些干枯的尸體,我寧愿在什么災難中死去,我不愿意一個人那么孤獨的等著……找著……但是在夢里我就那么等著,我總是帶著那么一點點希望等著,可是從來沒有等到過。每次視線里移動的都只是冰山,每一次耳邊的聲音都只是海水,每一次……”
他已經泣不成聲了,我默默的看著,無能為力。
他:“我沒辦法逃脫掉,我曾經瘋了似的在網上找各種冰山和海洋的圖片,我知道那是夢,但是那種孤獨感太真實了,沒有辦法讓我安心。我寧愿做恐怖的夢,那樣做可怕的夢,也不想要這種孤獨的夢。每次夢里,我都在房頂上向遠處望,拼命的想找到任何可能的存在。我曾經翻遍了那里所有的房間找望遠鏡,我想看更遠的地方是不是還有同伴。如果有,不管是誰,我會付出我的一切,我只想不再孤獨,那是刻骨銘心的悲哀,那是一個烙印,深深的烙在心上,我想盡所有辦法,卻揮之不去……”
(這故事我已經反反復復看了很多遍了,每一次都只有比上一次更覺得悲哀,更覺得痛苦。讓我想起了那句話,只有我不在的街道,在那個動漫中,那個女孩是如此的期待著。然而,在一個只有我存在的世界上,可想而知……這是所有故事中我感覺最悲哀的,也最可憐的孤獨的守望者。)
·那是一個很美的地方,但是卻只有他的存在,他承受著全部寂寞,等待著他是一個孤獨的守望者。
(我覺得遇到這樣一個人,想為他做什么,卻又特別讓人無力。)
癥狀:一個在夢中,意識到自己存在于一個只有自己存在的世界中。
*《雨默默的》
癥狀:一個能看到每天的顏色的,特別聰明沉默的女人(女孩)。
(其實我是不知道怎么界定她的,像個孩子一樣很依賴人,卻也是睿智成熟的。但是我看到這么多故事的第二個最有說服力的人,我相信這是她說的是存在的。我記住了這樣一個喜歡藍色,喜歡下雨的人。)
*《生命之章》
他沒打算停下來,而是繼續就這個問題點還在說:“生命和死亡只是我們起的名字罷了。生命本身不見得是好的,死亡也不見得是壞的,這些都只是必須的某種階段。現在被我們稱作是生命的這個階段,是某個巨大環節中的一個段落,之前我們經歷過其他階段之后還會經歷那一些別的什么,但是我們不清楚那是什么。”
(感覺他說的有點兒意思。)
他:“不,不,不是這樣的。你還是沒能跳出來,也許從下一個環節來看,認為我們現在階段只是某種孕育期呢,甚至我們這個階段反而被稱為死亡呢?在其他階段來看,生死的因果關系也許正好是相反,而不是我們現在認為的這樣。你太習慣用已知解釋未知了,或者說在某種程度上也恐懼未知,就如同恐懼死亡。”
(最后一句話亮了。真的,這次感覺他的邏輯太縝密了。)
·他:“因此我想去體會一下,也許用體會這個詞都不夠了,那是一個一種遠超我們想象力的感受。然后當我決定的時候,僅僅是在生命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小的環節中做了一個小小的決定,你就沒法接受了,說我瘋了把我關起來,還說是為了不讓我傷害自己不可笑嗎?”
“因為……”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無力,“因為畢竟你還生活在現在這個……嗯……環節中啊……”
“是的,”此時眼淚在他眼里慢慢聚集,“但是你們卻不讓我離開……
我張了張嘴想說些什么,卻發現自己無言以對。
(我想,我現在只能沉默。)???
癥狀:一個認為我們現在的生命只是真正生命的一小段落,很小很小的一個小段落,認為生命還有其他我們無法理解的存在形式。于是想用死亡來開啟自己另外一段生命形式。
*《最后的撒旦》
癥狀:追求一切與邪惡有關的東西,認為這個世界的人都是一樣的,這個世界是骯臟的。
(真心認為這是很小孩子的心理,小時候一直相信你有光就有影有暗就有明,認為這是個很酷的行為,現在想想,頗為羞恥。但看到他小時候其實是個虔誠的信教徒的話,都不知道怎么說。)
我:小孩子都覺得崇拜惡魔很酷,買些猙獰圖案的衣服,穿著那個鬼怪骷髏紋在身上,或者故意打扮的與眾不同。追求異類效果,其實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空虛和迷茫一生,為了反叛而反叛的做作氣質。
(我也同意)
*各種欲望促使你的靈魂墮落,各種告誡又讓你拒絕墮落,人就只能這么掙扎著。
他提高了嗓門:“選擇?你錯了。沒有動力,永遠是貪欲強于克制。卑鄙強于高尚。人就是這么下賤的東西。只有面對邪惡的時候,高尚的那一面才會被激發,因為那也是同時存在于體內的特質,神的意圖就是這樣的。當你面對暴行的時候,也會袒護弱小,當你面對邪惡的時候,你才會正義,當你面對恐懼的時候,你才會無畏。沒有對比,人屁都不是,是螻蟻,是蟲子,是垃圾,是空氣里的灰塵,是腳下的渣滓。”
他站了起來,就不是對我大喊:“那才證明這都是人的本質問題,早就在心里了,代代相傳,永遠都是。只給兩個嬰兒一杯牛奶,你認為他們會謙讓?胡扯。人類都是競爭動力,跟自然競爭,跟生物競爭,然后和人類競爭,你能告訴我哪一天身上沒有戰爭嗎?那是天方夜譚吧?除非在人類出現之前。很幼稚?你真可笑。你信奉惡魔,那又怎么樣?自甘墮落算什么?我的存在,就是為了證明光明的存在,我不存在就沒有對比,就沒有光明。人的高尚情操也就永遠不會被激發出來,就只能是卑微的,骯臟的,下流的。有人愿意選擇什神,有人愿意選擇惡魔。如果這個世上只有惡魔,那就沒有惡魔,就像這個世界,只有神,就沒有神一個道理,我的存在意義就在于此。”
(感覺他說的很有道理。其實內里感覺他的本質也不壞。只是想讓別人更清醒,所以就在做那個惡就好。)
廊里回蕩著他的咆哮:“你們都是神好了,我甘愿做惡魔,就算你們全部都選擇光明,為了證實你們的光明,我將是最后一個撒旦。這!就是我的存在。”
(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就是想把這句話留下。)
*《女人的星球》
癥狀:一個害怕女人的男人,認為女人會稱霸整個地球,男人淪為奴隸。
(老實說,我很無語。)
他:“女人的那兩個x都包含了好幾千個基因,而且都是活動頻繁的,y對x,幾十對好幾千,就憑這些差別大了。女人比男人多了那么多信息基因,就是說女人進化的比男人高級多了。”
我:“但是大體的都一樣啊,就那么一點兒……”
他有點憤怒:“你這個科盲!人和猩猩的基因相似度在99%以上,就是那不到百分之一,導致了一個是人,一個是猩猩。男人比女人少那么點?還少啊。”
(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為你點贊。)
他:弗洛伊德的臨終遺言已經警告過男人。
我:他還說過這個?怎么警告的?
他:他死前警告過所有男人,女人想要全世界。
我:…………
不過我們都覺得弗洛伊德那句臨終遺言很有意思,雖然那只是個傳聞。“女人啊,你究竟想要什么?”
(對此我表示懷疑。)
《番外篇:有關精神病的午后對談》
他:“不是,內容很正常,說的都是普通的內容。但是兩個人操著不同的語言,一個說西班牙語,另一個說英語,而且對話完全沒有關系。一個說:今天天氣真是難得的好。那個回答:嗯,不過我不喜歡洋蔥。那個又說:安吉拉還在世的話,肯定又催著我陪她散步呢。內一個又回答:大狗不算什么,小狗那樣的時候才可笑呢。兩個人的話題完全沒有關系,但是兩個人聊得很熱絡,如果不聽內容,只看表情動作,會以為是一對老朋友在聊天。我在旁邊聽了,一愣一愣的,本身西班牙語就是到那邊才學會的,不太扎實,最初都以為自己的口語聽力出問題了,我就那么自私,聽了一個多小時,他們沒一句對上的,等我回過神的時候,同學早就因為找不到我自己先走了。”
(我只想說想專營精神病醫學的都是這樣被吸引了。)
我:是不是回去就開始留意這方面資料了。
他:對,就是從那時開始,我才慢慢注意這些的。去圖書館看,纏著教授推薦資料,但是我發現并不是像我想的那樣。
我:對呀,骨科和精神病科是兩回事。
他:不是這個問題,而是資料的問題。最開始我以為西方在精神病科這方面的資料會很齊全,記載非常詳盡,但是一查才知道不是我想的那樣。到18世紀中期的時候,他們有很多精神病科,腦科的資料還跟宗教有關連,什么上帝啊,騎士的懲罰啊,鬼怪作祟啊,都是這些,而且被很多醫生支持。
我:其實也正常吧,醫術的起源本身就是巫術嘛,巫醫。
他:不是的,在18世紀的時候歐洲醫學方面尤其是外科方面已經很有水準啊,但是精神科方面可能是為宗教所壓制,一直沒太多進展,甚至有時候受到排擠。
我:所以?
他:所以我最終決定專攻精神科。
(總有一個理由讓我決定成為精神科醫師。)
我:哦……我想知道您對精神病人的治療的看法,因為曾經聽到過一種樂觀一點兒的觀點:精神病人如果是快樂的,那么為什么要打擾他們的快樂
。(其實對于這個觀點我也是贊同的。)
他:其實你說的是一個社會認同的問題了,我的看法是:人人都有精神病。
(支持ing)
《時間的盡頭》
癥狀:認為我們生活的空間是扭曲的空間,還認為自己去過時間的終點――既不自轉也不公轉,不會被引力場撕碎,時間停滯。(老佩服這個老人,說服多個精神病人。簡直不愧為鎮院之寶。雖然他說的我一點都不理解,不過又激起了我對哲學的興趣。)
*有個故事,我想說給你:一個天生的盲人,很想知道是什么是太陽。有人告訴他:你就站在太陽底下,感覺到熱了嗎?那就是太陽。盲人明白了:哦,太陽是熱的。盲人有一次晚上路過一個火爐,覺得很熱,就問周圍的人:好熱啊,是太陽嗎?別人告訴他:這不是太陽,太陽圓圓的。盲人明白了:原來又圓又熱的是太陽。別人解釋給他:不是的,太陽是摸不到的,太陽在天上,早上是紅色的,中午是白色的,晚上又是紅的啦,太陽會發光,所以覺得太陽是熱的。盲人就問:天在哪,什么是紅色,什么是黃色,什么是發光,沒人能說清。于是盲人說:你們都騙我,沒有太陽的。
(為嘴炮達人獻上禮炮。)
《在墻的那一邊》
癥狀:啊,我什么都不知道。
(這人太繞了,總讓人覺得捉摸不透。你以為你在跟他兜圈子的,結果變成他給你兜圈子。所謂思維陷阱,就是這么設下的。你以為你看透了他,其實你看到的是他想給你捏造的他。)
*我想起了n個精神病醫師曾經告訴我的:千萬千萬別太在意精神病人說的話,別深想他們告訴你的世界觀,否則你遲早也會瘋的。
《死亡周刊》
癥狀:殺了自己的女朋友之后,幻想著他的女朋友每周都會出現,想自己去殺了她。
(真真是自以為是自大狂,只不過是滿足自己的殺人欲望,卻借口自己女朋友想這樣。)
《靈魂的尾巴》
癥狀:認為每個人的靈魂都有一個尾巴的小女孩,所謂生命,不過就是靈魂在搶去軀體。
(其實我也一直在想為什么幾乎所有生物都有尾巴,而人沒有?)
那天我對她說:想出去很簡單,就跟靈魂盤起尾巴擠進軀殼當人一樣。想不被人當成精神病,那就必須藏好一些想法,不要隨便告訴別人,這樣安全了。
因為我們的世界還沒有準備好容納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作者,你在搞事情?)???
《永生》
病癥:認為自己記得前世的每一世,是個有錢人,得到一種永生。
(其實說白了,有點兒羨慕他。)
他:自從我意識到問題后,每一世都讀遍各種書,想找到結束的辦法,或者同我一樣的存在,但是從未找到過。我努力想創造歷史,但是我做不到,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曾經在戰場上努力殺敵,真的是浴血,可僅僅憑我,影響不了戰局。我努力讀書,想考取功名,用我自己的力量左右一個朝代,但是我總是深陷其中,最后碌碌無為。我覺得自己很沒用,畢竟史書上留名的人太少了。幾世前我就明白了,想做一個影響歷史的人,需要太多因素,要比所有人更堅定,要比所有人更殘忍,要比所有人更冷靜,要比所有人更無悔,要比所有人運氣更好,要比所有人更瘋狂,還有比所有人更堅韌……太多了!所以我認了,承認自己只是一個草民罷了。但是我也看到無數人想追求長生不老,成地,王將相到那些想修煉成仙的普通人。焚香放生,茹素念經,出家煉丹,尋仙求神,都是一個樣。可是長生不老真的很好嗎?看著自己的親人和朋友都不在了,自己依舊存在,一代又一代的獨自活著。看著身邊的人都是陌生人,沒有真正的同伴,沒有家人,沒有朋友,沒人理解,這樣很好?我實在不覺得,我只希望自己能夠終結這種不斷重生。我曾經幾次都信宗教,吃齋念佛,一心向道,但是沒用,依舊會再次重生。我知道自己看上去很冷漠,那是因為我怕了,我不敢有任何感情的投入,我受不了那些,我不相信我是唯一的,但是目前我知道我就只有我一人。
我看著他,他的表情一直平靜冷淡,甚至眼神都沒有一絲波動了。那份平靜好像不是在說自己,而是在說一部電影,一本小說。
(也許所有精神病人都是那樣子的,一個人,獨自掙扎。想被人相信,想被人理解,可惜沒有。有種想要相信他的感覺。)
他:可以,我可以告訴任何人,這點很簡單,不管身處什么時代,安穩的也好,戰亂的也好,浮夸世風也好,只要做到四個字,隱忍,低調。
(也許有錢人就這么做的。)
他重新恢復坐姿:也許吧……可能其實我就是精神病人,只是我有錢,沒人認為我瘋了,那些沒有錢的,就是瘋子……能找到那么一個就好了,哪怕一個。
(對于這種觀點我無比贊同。)
《鏡中》
癥狀:女性患者認為鏡中有另一個人存在,與自己一樣,令人忌憚。
你知道宗教儀式中有一種處刑方式叫做攝魂嗎?
什么?
就是把人捆在椅子上,然后用三面很大的鏡子圍住。每天一次有人來給犯人灌食,那期間用黑布遮住鏡子,時間很短。然后也就是一星期多點兒,犯人,要么瘋了,要么死了,要么半生半死。
(讓我想起了那種刑罰,把人關在地窖里面,一個星期,每天都給它食物,但是不發出一點兒聲音,只是把他關在里面,不給他交流的余地,結果人瘋了。)
《表面現象》
病癥:妄想癥,患者認為自己的妄想是真實的或是很像真的。
(老實說,我也被這個患者的演技給騙了。作者,你不是一個人。)
《超級進化論》
病癥:認為自己發現了進化的奧秘,環境造就了進化,進化保留了優質的基因。如今現有的環境被人類改變,然后產生了另一種層次的進化,就是大腦進化,大腦進化才是真的超級進化。
(我唯一贊同的就是這是人類進化而不是退化。)
《迷失的旅行者》
病癥:認為自己是平行宇宙中的人,然后進行一個實驗,是他將自己的身體信息進行數據壓縮,傳輸到這個宇宙,做跨宇宙信息傳送。為自己不能回到原來的宇宙而悲哀
(我看到過這個理論,將人為信息轉換成一種數據信息,然后實現把一個人從一個地方完完全全地傳送到那個地方。這是美國正在做的實驗。所以我并不相信它是來自另一個宇宙的人。)
他有點不以為然:知道你們這里對多宇宙的懷疑態度,因為那樣就等于有很多個上帝,很多個佛祖,很多個澳丁,所以你們就否定,是這樣嗎?我不清楚你們地球人是怎么想的,在我們那里,這不是問題,靈魂怎么就不能是很多個了?神怎么就只能有一個啦?沒有神就沒有信仰了嗎?難道沒有上帝人就不愛了嗎?沒有佛祖就沒有開悟了嗎?沒有教廷就道德淪喪了嗎?到底是信仰自己的心,還是在迷信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真正的信仰是不會動搖的,哪怕沒有神都不能影響自己的堅定,這才是信仰。真正的信仰,能包容所有的方式,能容納所有的形式,只有迷信的人才打來打去,整天互相叫囂,你是錯的,我才是對的。你是邪道我是正途。這是迷信,不是信仰。
(我舉雙手雙腳贊同。)
量子物理學教授:想想看,憑空運送,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接收者的個人信息就夠了。我憑空弄出一個蘋果在我手里,你眼睜睜的看著我變出東西――還不是魔術師那種動作飛快的把戲,而是讓你看到一些東西在我手中組成,你不覺得那是神話嗎?我現在突然懷疑過去的神話傳說都是真的了。原本那是真實的,后來成了歷史。當文明衰退后,后人看到那些不相信歷史,就變成了傳說。如果反重力裝置便攜化,如果量子電運技術便攜化,如果記憶接收芯片植入大腦,你可以自由的飛,你可以憑空拿到東西,你可以不用上學就得到你需要的任何指示,那不是神話是什么。之所以認為是神話,是因為科技程度還達不到。不用那種眼神看我,我知道這些聽上去像是科幻晚會的發言,但我是一個以量子物理學教授的身份說這些,我不信有什么神,我相信人類自己就是神,唯一的問題是:人類這個新的神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技術,不毀滅自己。所謂科學技術問題,都不算什么,唯一存在的問題就是:人到底是不是能控制住自己所創造的一切,而避免自我毀滅。
(雖然對科技無感,但我還是覺得神奇。)
《永不停息的心臟》
癥狀:患者認為所有生物都有自相像性,其微觀結構預示著整體變化,及整體形狀按又印證著微觀趨勢。一于是由此去找證據,找著找著找瘋了,打破自己的常識,之后因為靠自己的努力,想到了真正的解釋,痊愈了。(這大概是這本書上唯一一個靠自己就痊愈的精神病人。其實對于精神病人,如果你給他一個答案,他也許就真的好了。)
他:那個老同學告訴我:有些現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種學科各種知識都不能解釋的話,那么對于剩下的那些解釋,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謬或者離奇,都要學會去尊重。因為那很可能就是真正的答案。但是求證過程一定要謹慎仔細,不可以天馬行空。
他平靜的看著我:馬可以跑得很快,魚可以用的很深,鳥可以飛得很高,這都是他們的特點,為什么呢?馬跑得很快,但是它不會問自己為什么跑得快。魚游的深,但是它不會四處找答案自己為什么游得深。鳥可以在天空翱翔,但是鳥不會去質疑為什么自己可以飛得那么高。我是人,我不會那么快,那么深,那么高,但是我能夠去找,去追求那個為什么?其實這就是人類的不同啊,這就是人類的那個心啊。
我:……
他:其實我想通了很多很多。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去珍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貴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在自己還有生命的時候,在自己還存在的時候,帶著自己那顆人類的心永不停息地追尋那個答案。有沒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充滿期待。還記得潘多拉盒子里的最后一件禮物嗎?
我:希望。
他:沒錯,就是這個,就算會質疑,就算問為什么,那又怎么樣?不需要為此痛苦或者不安,因為人類就是這樣的,就是有一顆充滿好奇,期待,希望,永不停息的心臟。
我心里有一個結,慢慢的松開了。
(看完這段話,真的,整個人都舒服了,暢快了,放松了。他真是一個豁達的人。)
《約翰福音》第九章第二十五節原文:He answered and said,whether he be a sinner or no,I know not:one thing I know , that ,"whereas I was blind,now I see."
"whereas I was blind,now I see."從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看得見。
(我記住這句話了。)
《禁果》
她:不不不,你錯了,知識永遠不會是做負擔,欲望才是負擔。你的知識只是知識,你要看本質,有了知識,自己又附加了很多欲望出來,也就是說你獲取知識的原始動力不是純粹的。上大學是為了什么?工作后又上那些各種補習班是為了什么?為了渴望知識?呸!那是胡說!但是最初學院的建立是為了什么?為了傳播知識,現在已經不是了,大學甚至成了虛榮的一部分了。如果你是名牌大學出來的話。為了知識?這個謠傳太冠冕堂皇了。
她:哎呀,這個小朋友真聰明啊,就是純粹。我們現在做事都是不純粹的,都是很多很多因素在里面,為什么就不能純粹的做件事呢?純粹的做一件事多痛快,你生活一年,能有一次什么都不想,就是為了純粹做而做的吧,沒有吧,所以說你活得累。而我不是,我活的自在,我至少剛剛就做了,我在不讓抽煙的地方抽煙了,就是想做一件純粹的事。我說的那些個在各種地方大便,也是一件純粹的事兒,滾他的藝術,跟我無關。
我:這是放縱吧?
她:你這個人啊,死心眼,讓你什么時候都純粹了嗎?我們都是社會動物,是不是,而且還都脫離不了對不對,但是給自己嘗禁果的機會,哪怕一年就一次,不是為了任何理由,就是想嘗,跟別人無關。我是雜志編輯,我依舊在城市,在人群里生活,偶爾純粹一下,行不行?
(不是精神病人,勝似精神病人。但讓人理解。)???
《朝生暮死》
我:同一個世界的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世界。反過來,這些不一樣的世界,也影響看待者這本身。
她:你最近喜歡說話兜圈子,你發現沒?
我:我的意思是說既然一個世界可以演繹成這么多一樣,那么嘗試一下很多個世界來讓一個人看吧,這樣似乎很有趣。
(對我來說世界的本質怎么樣,離我太遙遠了,有種不想想的感覺。)
她:你怎么剛才好好的,現在不正常了?
我:你沒明白,死這個概念太復雜了。我用了其中一種而已,也算是自我暗示。每天睡前我都會告訴自己:我即將死了,但是,明天,會重新出生了。
(我倒覺得這對未來的我是一個很強烈的暗示。)
她:你到底算感性呢,還是理性呢?你的感性是動力,但是你全程理性操控。
我:大多數人都是理性,沒有并存的太多,或者說介于兩者之間。
(贊同)
至于別人怎么看,我都接受,因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呀。承認不同于自己的存在,這個很重要。關于我的承受能力問題,其實不是問題。在每天早上出生時就做好準備啦,準備好接受那些不同的世界;每天晚上我死掉,結束掉該一萬的儲存我所需要的。我就是這樣,朝生暮死的面對每一天。
《預見未來》
病癥:患者覺得自己能在某一個時間段上突然感知到未來發生的事,并且經過他自己的敘述得到驗證,但是如果得到這些信息不全面的話,患者會因為捉摸不透繼而狂躁。
(在我看來他的占卜是不準確的,因為事情發生的概率是那么的大,全球那么多人總有可能會發生呢。)
《雙子》
癥狀:出現在雙胞胎之中,特有的感應。可以說是心靈感應。
(我不相信。)
《行尸走肉》
癥狀:患者信奉佛道,然后要堅持普羅眾生,但非常偏激。
(我覺得神佛成為了宣泄他內心的一個途徑而已。他對神佛的意義也是自己賦予,可以說是癡心妄想。)
我:實在對不起,我不認為這樣。我認為神佛有悲喜,有憎愛,所以才會有眷顧。假設真的有神佛,那么一定是大愛無邊,因為神佛們會垂憐每一個人。親情友情愛情都是最基礎的,連那些都不顧,哪來的眷顧憐憫?都割舍了?都是幻想?那活著和死了有什么區別?什么事情都用自己癡迷去解釋,本身就是惡行。為天,就為天,為地,就為地,為人,就為人。否則就是癡心妄想。
《角度問題》
我:你的意思是說很多兒童讀物其實是成年人的角度?
(讓我想起了一本書名叫做《世界上所有的童話都是寫給大人的》)
她:不,你錯了,我工作的時候就是工作,從態度到方式都是工作的狀態,因為我是在謀生,這也就是工作只會交給成人的原因。可是一旦放下工作,我會是個孩子,因為我喜歡這個新鮮的世界,而不是習慣的世界。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必須跟別人一樣的態度。
(我算是明白了為什么作者會把這個正常人放在精神病人的書里,所謂精神病人也是人,他和我們所有人都有共同點。總不能認為他出奇,所以我們就定為精神病人或是其他)
她:那么你站在你的角度說:“你們都是傻子,都有病。不為錢折騰個屁!”而他們也會笑話你為錢瘋了,或者根本無視你。其實這是什么?就是價值觀的問題,說白了就是角度問題。再說一個,你認為帝王追求長生不老是為了什么呢?就是因為他們已經是帝王了,還能追求什么,天下已經是自己的了,過去外星生物領域還沒展開,想不到去征服,而對于自然的唯物論之比現在更少,而想站在更高的角度,所以只有……
我:只有求仙問道,煉丹吃藥。
(關于皇帝的觀點很新奇。其實我們都知道角度問題,不過,安于現狀,致使我們不去做罷了。)
我:嗯,有道理。記得我原來看過一本小說,說一個人回到了過去,怎么怎么大顯神威一類的,其實那不可能,就算真的回到過去了,也什么都做不了,只是個普通人罷了,或者是個普通的瘋子罷了。
(所以我現在對穿越的小說也無感了,一群裝逼犯。)
她:就是這樣的,所以宗教的存在我認為還是很有必要的,把許多事情簡化了,為什么會有人類呢?上帝造的。怎么造的呢?你管他呢,上帝無所不能,想造就造。
我:有意思。
她:其實可以這么說,宗教總能解釋最古怪,最離奇,最莫名其妙的事情。研究宗教會發現現在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宗教來解釋。神是萬能的,最天方夜談的事情也可以說出來,以后如果對上號了,就說是神的遇見罷了,對不上號也沒關系,說明還沒發展到那種程度。一代一代的傳,死無對證,永遠都是神最偉大。
(其實我在研究哲學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哲學以前宗教是世人唯一解釋一切現象的方向。)
《人間五十年》
她:心理上缺失的,生理上來做某種形式的彌補。
(感覺很有道理。)
她:好了,沒有可是,我也不會再反問你了,讓我直接說吧。我們并不是眼前的這一點點,而是一大段線性中的一個點,往前,往后,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只是順著某條看不見的線在移動而已――有點像拋物線。而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只關注當下這個點,卻忽略掉拋物線本身。這時候假如有人能分析――注意我說的是分析,而不是看到,有人能分析出整條線,那么這人算是看透過去,并且會預知未來嗎?當然你可以這么說,其實并不算對不對,因為那個人只是分析后把最大的可能性呈現出來了。而你剛剛所說的窺探到未來不過是分析得到的結果而已。大家習慣性的把未來描繪得很神秘,但假如你嘗試著以一種超越時間的態度,沿著那個點看它的軌跡――過去,以及事態去看走勢――將來,你也會窺探到未來。
(大神,請收下我的膝蓋,我被你說服力了。)
她:命運……是個很有趣的概念,因為一旦這樣說起來,似乎它是某種不可改變的實體,而其實很多概念性的事物,例如宇宙這個詞,在古代,這個詞是一個組合。四方為宇,宇,是空間概念,古往今來為宙,就是時間概念。宇宙的含義就是時空,空間與時間的交匯。而命運也一樣是交匯,就如同這兩個字:命和運,組合在一起就被稱之為命運。比方說,你的性格和你的選擇雖然是有一定變數的,但它們交匯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必然的點,機遇是充滿變數的,但他和你的膽識相交也成為了一個點。這些點之間相互吸引,排斥,影響著,再次形成了新的點,那么這些點排列組合起來,就成了你的命運,它不會改變嗎?會,時刻都在改變,很多點的鎖定是有著隨機性的,不過絕大多數的時候這種變化很小,甚至有時候是微不足道的。可往往就是這種不太大的,微不足道的變化,對我們的未來有著深遠的影響――所謂蝴蝶效應,那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從很小的是一個點開始,一毫的偏差,整個人生則完全不同。所以有個說法:一念之間,萬物生或者死;一芥之間,宇宙存或滅。一切變化只是始于那一點點。每當我看著那個點的時候,我會試著去分析并且推測它們的走向,再結合各種可能性去判斷,那么最接近的那個,就是你所說的未來。在我看來,這些都明明白白的擺在眼前,真的不復雜,當然也談不上簡單,還是要花點精力和心思才能看懂的。每次看懂一個人的時候,我都會認真的去想命,運之間那些有序或無序的脈絡,他們若隱若現,卻是真實存在。可是我們到底該怎么辦呢?假如我對你說了關于你的命運,那么你會因此而懈怠停滯,裹足不前,還是一望無際,更加堅定?假如你因此而等著坐享其成,假如因此而奮進激昂,假如命運真的會被一句話左右,那么我所扮演的角色是天使還是惡魔?那命運還算是命運嗎?或者他是別的什么?你剛才問我對此有什么感受,我感受的就是這些。
(我想拜你為師,這才是真正的占卜,以無序測有序,用已知探未知。好想認識她。)
她端起茶壺為我們各自續上水:因為有一天我明白了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命運的解讀者,這就是我的身份,所以我沒什么好困惑不解的。如果你,因為我的一句話而等著坐享其成,那么即便機緣巧合得到了什么,也很快會從手中滑走的,因為你不配擁有它。假如你對未來渴望到,恨不得從喉嚨里伸出一只手去抓住它,那么你很可能得到的遠遠超出你的期許,命,運,很多時候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我仔細回味了這段話,點了點頭。
她:十幾年前,我讀到很有意思的一句話:人間一世50年,我不愿為了完成活著而活,我愿為了夢想而活。
(感觸什么的根本寫不下,一句話,我想見到這個人。)???
《轉世》
病癥:患者認為自己經歷了兩世,前一世是一個外星的奴隸主,前兩次只是在一個森林里生活的人,生活很美好。
(說實話,我不喜歡這個人。)
她放下筷子看著我:沒有可是。你的可是太多了,可是這個,可是那個。好吧,他說的對又是怎么樣,你要像他一樣攻擊別人再弄傷自己嗎?有些問題不是問題,所以也不能按照對待問題的方式去解決,否則你會把自己搞得很糟,非常糟。明白?
(受教了。)
《精神病科醫師》
而對于精神病患者,如果不是真正的耐心觀察進行研究及問題所在,面對面聊一年,也不會有什么幫助,因為需要進入的是一個人的心靈。
(其實作者沒必要擔心,我看到這個就很興奮。)
精神病人躁狂發作從而殺死醫師的事情不算鮮見。(我只想表明我看到有一本書的名字叫做《精神格斗學》。當時看到的時候表示很震驚――當醫生,還要學格斗。)再有就是長時間精子接觸精神病人對心理素質是非常嚴峻的考驗,精神病科醫生也是人,難免受影響,比如會有輕微偏執甚至會輕生。
(還有可能成為更頑固的精神病。)
其實我的意思是說精神病科醫師真的不是那么好干的,不是懂點兒醫學心理學和哲學,外加量子力學(還有格斗學)就可以解決問題的。說入這一行是獻身真的不夸張,這絕對是個高風險的職業,加上部分不良醫院虐待精神患者的報道,名譽上還會有負面影響。我寫這個不是為了給所有精神病科醫師證明,還是為了給那些敬業的精神病科醫師證明,同時也是為了告訴大家這個領域不是很多人想的那么新奇和有趣。
(其實在對這一塊感興趣的時候就了解了很多情況,還看到很多相關的書雜志報道批評贊賞,但我敢保證,如果真的對這個產生了興趣,我猜估計永遠都不會離開了,這個職業本身就有很大魅力,當我開始去關注是,就已經一發不可收拾。每天看的是它,說的是它,一聽精神兩字就興奮了。什么空中秋千,你也是蘑菇嗎,精神科醫師……這些書都很有意思,什么是的我們行,黑天鵝,洛麗塔……這些豆瓣評分全都超過8.9的經典電影……我看到很多次,當醫師想離開精神病院時又下了一輩子都不離開的諾言。所以,雖然還不是,但我也不想放棄追尋。)
《偽裝的文明》
病癥:患者認為地球人會舍棄掉大部分人作偽裝,而屬于自己的一小部分則是處在高度科技和文明的狀態。而外星人也發現了這一點,打算帶幾個人去帶著人類去找到真相。
(我一點兒也不相信,但也是無法解釋那個熄火的問題。其實不太喜歡這個故事。)
《控制問題》
病癥:患者想要去掌握和控制身體,完全性的,力求情緒與身體的統一,以愈合傷口來檢測自己的能力。所以傷了自己。
(對于關節站立法我表示支持,但控制血小板治愈傷口我不敢茍同,神經系統應激反應我相信,但控制它我不相信。)
《大風》
病癥:患者認為常會有大風,刮向他自己。
(我認為是心理作用。)
還有嚴肅的看了我一陣:如果那是只有靈魂才能感受到大風,那我們該怎么辦?
(我現在只能沉默。也許,以后會……)
《雙面人》
病癥:患者在半夜時臉部會突然猙獰,而且臉部表情非常惡毒,恐怖。
(說真的,我真的真的很好奇是為什么。)
《滿足的條件》
他:對不對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這么認為。當然你也可以不這么認為,那是你的權利,可是你沒有權利干涉我去這么認為。(你說的這么溜,我還能說啥。)有醫生做分析,說我總體來說還是屬于樂觀情緒的,但是樂觀的人怎么會在精神病院呢?這似乎是悖論。樂觀的人什么都能想通,不跟你鉆牛角尖,很多人都會這么認為吧?其實不是,精神病不是用樂觀來判斷,是通過其他方面。具體怎么判斷我忘了,但是總是有人提出一個觀點后很多人就說:是這樣的。于是某人就被判斷為精神病啊,不管那個人是不是樂觀的。(贊同贊同贊同)所以說很多人的看法都錯了,因為想不開的人才會得精神病,想得開的人不會得精神病,可是我身邊就有很多想得開的精神病,非常想得開,甚至饞了想吃肉就殺了自己的孩子來吃沒問題,很想的開 。自己原本沒有孩子,但是后來有了,那么現在又沒有了,吃了。吃了就吃了唄,反正原來也沒有感情問題,也不是必須的……
(我承認這貨腦子有坑)
我:你等一下,殺人肯定是錯誤的。
他:但是士兵在戰場上都殺人,而且還是殺不認識的人,跟自己沒有任何利益沖突的人都得去殺。你可以說那是為了某種目的,那么為了某種目的就可以殺人?這么說,那所有的殺人犯都是為了某種目的才殺人的。要不你會說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去殺人?那現在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了吧?那印度人可以隨便的殺別的國家人?人口多還真占便宜。現在你還堅持殺人是錯誤的,那么你就應該拒絕所有的殺人方式和動機。我們從太空看到地球有國界,但是實際上我們有很多很多國界。為了國家和民族就是殺人?而那些能殺人的人,就去殺人,用自己國家的名義去殺人,達到某種目的。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人就是這樣的,有個很厲害的武器就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其實是真的很了不起嗎?只是有了厲害的武器罷了。但是厲害的武器沒錯誤,也不會自動自覺的去殺人,而殺人的人總是永遠都有理由的。你覺得對的,那別的國家的人都認為你還是錯了嗎。所以殺人到底是對是錯的概念不是你決定,而是你所在的群體決定的。你的群體賦予你傷害的權利了,就可以殺;不給你權力去殺人,你殺人是要受罰的的,因為你沒有殺人牌照。
(說的很有道理。但我認為這只是詭辯。但是真的不知道咋反駁。這時候應該學老莊,你不是士兵,你咋知道是如此,你不是殺人犯,就沒資格沒立場說……有點胡攪蠻纏。真心期待與精神病人的一場辯論。)
他:我只是想說,你們,其實并不真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你有錢了會想換大房子,有大房子了會想要好車,你有了好車后會想要美女,你有了美女之后會想要地位,你有了地位之后會想要名氣,有了名氣之后還要權利,你有了權利之后也會想要有榮譽,你有榮譽之后會想要名垂千古。那么你看到了,你滿意了,你都得到了,你會滿意的決定自己死掉?恐怕不會,誰知道你又想起什么來了?那些你是真的得了,但你不會就此罷手,就會無窮盡的想要更多。但是那些真的就是你需要的嗎?不見得吧。你們想要那么多,而我只是想知道為什么活著,我就在這里了。那么誰才是真正有問題的?難道我非得和你們一樣都瘋了,我才能不在這里?其實這里就是正常人居留地,是你們這些瘋子弄的,不過我覺得挺好,至少不用出去跟你們瘋瘋癲癲的混在一起,到最后都不清楚自己為什么活著。
(想說的很多,讀懂了他的憤怒,不甘,也對現在的規則有疑問,但還是覺得其實他是不承認自己是精神病,自己是正常的。其實我覺得把精神病全部強加給這些人不對,那得首先認為所有人都有,不過是有規則內外之分。)
《薩滿》
病癥(這不是吧):薩滿原生宗教傳人,姓怪〔念“貴”〕。
他:我不介意。這種事情如果不是出了什么大的問題,我不會對外人講的。也許你會覺得很古怪甚至很詭異,但是我們――薩滿都是這樣做的。就像你說的,這是很原始的原生宗教,所以我們也就是更要保持這種傳承不變。我在社會的身份是紡織機械工程師,我的個人身份是薩滿祭司。我有兩個朋友,也是薩滿,而且是世交,其中一個是女人,那又怎么樣?詭異?精神不正常?頭骨也好,后背的皮也好,都有我父親親筆遺書作證。我們沒有危害什么,至于有人相信而找到我,那我所做的一切都將是免費的。那是一種感激,感激什么呢?因為他們相信。我不去跳大神,也不去弄一些稀奇古怪的把戲騙人,也不靠這個賺錢,甚至都不告訴別人該怎么做,當然也不允許告訴別人,只能傳給自己的后代。那個詛咒是我們自己背負的,你說這是命運也好,說是這是瘋狂也罷,我們就是這么世代傳下來的,至今也這么做。薩滿們不去爭取什么社會地位,畢竟這是科學技術很發達的現代。而且我們也積極參與到社會當中,但是我們始終記得自己的身份――薩滿。
(其實,終其原因也是薩滿不被認可,不為人所知。說實話,薩滿干什么的我都不知道,是宗教還是迷信,從未去驗證。總之,哪里都不容,這也是種悲哀吧。)
《偷取時間》
病癥:患者患有迫害性妄想癥,認為自己能看到那些偷取別人時間的人,害怕自己的時間被偷取。(姑娘,你真的想多了。時間要是能被偷走,你偷個試試。)
《還原一個世界》
(注意,這不是患者。注意,這不是患者。)
一個沉迷于研究史前文明的人,尤其是對瑪雅文化的研究。
南美的瑪雅文明在16世紀的時候,被西班牙殖民者毀于一旦,不僅如此,西班牙的那些教士們還認為瑪雅文字那種奇怪的圖畫是野蠻的魔鬼的語言,把幾乎所有瑪雅文樹皮書都燒掉了。這還不算完,為了達到統治目的,瑪雅人的文字抄寫者們都被迫學習西班牙文,凡是使用瑪雅文字的人都會被虐殺或者燒死了。你能明白沒有了自己的文字意味著什么嗎?這意味著曾經的瑪雅文化文明將被遺忘了,將從那個時代起便抹殺。
(長知識了,我想起了三體中的一句話,對一個文明最大的敬重,就是把這個文明抹殺。知識太多,就不一一列舉,想看,自己買去。)
我覺得很有意思,一個非專業人士因為興趣就去研究這些,還屬于比較冷門的內容,并且知道這么多,最后有了自己的一套想法和認識都非常了不起。研究這些很少有人愿意做,但是卻讓無數人感到神秘莫測,充滿向往。為什么呢?我不想用浮夸是份來辯解,我只想說:太多人在乎功利,而不愿意靜下心來做一些無涉利益而真正有意義的事了。
然而,精神病人能,這不能不說是諷刺。
(其實當精神醫師也是如此,記得當我說想的時候,周圍人都驚訝的要死,雖然不反對,但也不理解,還一副佩服我的勇氣的樣子,這對于誤會大了去了,氣的我直接說我想在大學里學成精神病。但欣慰的是我把幾個人拉下海了,產生了興趣,而且在我長達幾個月的洗腦下,很多人改觀了。比我中獎還開心。)
他嘆了口氣:如果只沉浸在文字和符號里面,肯定會越走越偏,這也就是我當初我發瘋的原因。文字不是死的,是活的,是現實的符號或者思想的符號,所以不應該徹底掉進文字本身里,否則就像我們寫東西一樣,如果只注意文字修飾而忽略現實,那么文字就變得沒有意義,空洞且乏味。
(其實作者在前言中有說到,語言與文字的重要性及差別。)??
《盜尸者》
病癥:患者偷盜多具尸體,然后以達到制造生命的期望。其實他真正的目的是想要復活自己的妻子。
(其實我有點兒不知道怎么該評論他。偷盜尸體做實驗也罷,復活他妻子也罷,這方面不好說。情與法有時真是一線之隔。)
在她臨終前,她拉著他的手:“我不愿離開你。”
他忍著眼淚,握緊她的手:“我永遠屬于你。”
(作者寫這些也只是為了給他們的故事一個交代。其實我覺得關于他們,省略號就夠了。
………………………盡在無言中。)
《棋子》
他:哦對,讓片子里的壞人都是打小就壞,還沒青春期呢就殺人放火,這不符合事實的,所以說那是爛片子。正常環境下的壞人都是受了刺激才變壞的,接下來慢慢開始極端化性格,然后才變壞。所以爛片咱們不算,說正常的片子。很多片子里的壞人其實最初不是壞人,受了刺激 精神上其實就不正常了,之后性格越來越偏激,就會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不擇手段,企圖摧毀阻擋在自己面前的一切障礙,最后成了一個終極大壞蛋。就算最輕的,也有心理障礙。
我:好像是,一般套路都是這樣的。
他:所以說,在那個受了刺激,還沒來得及性格偏激的人,進一步往壞人方向發展的之前要關起來,要跟我一樣住院治療。
這讓我有點哭笑不得,因為他贊同的態度,尤其這種話從一個精神病人嘴里說出來。包括在關自己的問題上也毫不留情,算是鐵面無私了。
(me too.你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無法反駁。)
他:但是你注意到沒有,就是壞人都很有天賦的。有時候我看片子就想這么天才的計劃,怎么就好人想不出來呢?然后就開始研究好人了。
我:有成果嗎?
他:當然,我發現,大多數好人都是有著寬容的態度,就算再壞的人,落在好人手里,也嚴肅地批評壞人一番,最后交送派出所……嗯?不對……反正是最后交送司法部門。這個證明好人會克制,其實好人,就是正常人的一個楷模。
我:有意思。
他:我覺得,一個壞人悶頭干壞事兒不抓好人的女朋友,好人也一定會出面管理,因為那代表了大眾的價值觀。而且壞人除了聰明,生活方面可能很白癡,不會煮面,也不會掃地,所以壞人獲取錢財的方法就是搶銀行,誰讓銀行錢多呢。
不知道為什么我覺得特別想笑,但是強行忍住了,我猜當時自己的表情一定很怪異。
(作者你不是一個人,真的不自覺就笑了。但我覺的觀點片面,在于他對壞人的界定有點以偏概全,但好人的說法我強烈贊同。)
他絲毫沒有察覺我的情緒:問題就出來了,好人,其實代表的就是一個社會價值觀。什么樣的社會價值觀呢?一個標準環境下的社會價值觀:你要勤奮工作,才能融入社會,做社會的一分子,成為社會的一個組成個體。好好工作,孝敬父母,娶妻生子,最后安享天年。為什么要這樣呢?因為社會需要這樣的人,需要大量這樣的人,如果都不這樣,社會就不存在了,就成黑社會了。不過,我很想知道大家真的都是這樣安于現狀嗎?我覺得不是,但是又都沒有特別聰明的腦袋,所以只好先這樣過了。而且,沒聰明的腦袋的人是絕大多數,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不聰明的人才是社會的真正組成,這個別有那么一點兒聰明又不夠壞的人這樣安于現狀,因為真正主導這個社會的,是不聰明的人。不管怎么樣,都不許出頭,都按下去,老老實實按照一個模式走出來。你想出頭?不可能的,你周圍都是不聰明的人組成的團體,怎么會讓一個有點聰明的人發揮呢?其實這才是一個根本性的要點。
(這個想法很新奇,我炒雞好奇。)
我笑不出來了,覺得它還有更深的東西要表達。
(同感)
他:問題就在于,有一部分很聰明的人發現了這點,但是沒別的辦法,只好當壞人了,因為最快的獲取方式,不是成功,而是掠奪。如果你讀的世界史足夠,你就會明白,歐美的強大,依靠的不是文明或者宗教,是掠奪。他們的生活方式甚至都是這樣的。比方說他們治病吧,怎么治?把病毒也好,細菌也好,殺死在體內,殺不死,那個人就死了唄,他們會說:神不放開這個人。但是你研究下中醫,你會發現中醫講究的是誘導,把病灶排到體外,而不是殺死在體內。
(我竟然沒有發現,但想了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溫帶人溫和療法,沿海人掠奪式療法,因為沿海缺物資啦。)
我猶豫了一下:是這樣的嗎?
他:我說的都是事實嘛,你自己去看世界史啊,不是我胡說,而且我說到這里只是說掠奪,不是說我原來的話題。
我:好吧,你接著說。
他:我們剛才說壞人掠奪是吧?
我:對。
他:其實壞人掠奪也是沒辦法,因為社會的結構不認可。為什么不認可呢?因為社會的主體結構都是普通人。那么普通人什么狀態呢?普通人都是膠囊狀態。
我:嗯?膠囊狀態?
他:對阿,都是膠囊狀態,大家擠在一起,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
我:啊……你指的是生活在城市嗎?
他:不是,我指的是狀態。因為大家都是普通人,所以生活在一起才是安全的,就安于現狀了。大家生活在城市里,其實都是一個模式的生活。大家一起郊游,購物,一起結婚,生孩子,一起過年,過節,一起忙八卦,忙娛樂。總之,干什么都是一窩蜂似的。如果有人不這么干,大家都會說這個人比較奇怪哦,不合群,不做大家都做的事情。
(人類的弱小,決定了它群居的生活。這是那個想回歸自然的那位說的。)
我:實際上,如果大家都做特別的事情,那么特別的事情也不算特別的了,我也成一窩蜂的狀態啦。
他:不,你不明白,我指的不是非得去什么地方或者做什么事情,而是一種思維狀態。
我:對不起,我必須打斷你一下,你說的這個問題,其實在社會學里面有提到過吧?社會的結構在延續和穩定,在同等一個規則下,既要學會遵守這個規則,還要在規則中勝出,這個才是精英的標準。如果沒有控制,那么按照你的說法,聰明的人自由折騰,凌駕于規則之上,那不成了一種變相的封建門閥士族制度了。
(我果然書讀的太少了。完全被他帶著走了。)
他:你說的都對,但是你太著急了。我正要說的你都說了,所以這個也是不符合整體發展需求的。我們的目的,不是選出聰明的活下來,而是批量的活下來。產品制造的目的不是造出幾個極其完美的產品,而是批量化生產出也許有那么一點瑕疵的產品。這樣才能促成規模化市場,對吧?
老實講,我覺得他的表達方式比我的表達方式有趣。
(你終于承認了,其實,不止他一個。)
他:就像你說的,在規則中勝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膠囊狀態是必須的。膠囊的外皮是什么?規則。里面呢?是各種各樣的個體顆粒。需要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因為這樣才有效。單單是一個顆粒藥效很強,其實意義不大。我再說一遍,這也就是我這種思想時不時極端的人要被關起來的原因,因為我的存在,擾亂社會的安定性,就算我很聰明。
我還是忍不住笑了。
(我差點也以為他是一個自戀先生,雖然他真的很聰明。)
他:你笑什么?我真的聰明。我是門薩的會員。
(閃瞎我狗眼)
他:最精妙的是圍棋。
我:為什么?
他:圍棋代表的是真正的智慧。圍棋可以說是社會的濃縮,我不能理解為是怎么發明的,所以民間對于圍棋的起源,有很大的傳說性質。你想象一下,各19條平行線交叉,361個點,黑白一共360個棋子,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完全依靠操縱者的智慧。或者落手綿綿,或者落手鏗鏘,或者匪夷所思,或者殺聲四起。你以為天下在握的時候,突然死命楚歌,生死難卜啊。這是什么?不就是社會嗎?依靠的是什么?一個規則,一個簡單的規則。棋子呢?就是人。大家都是一樣的狀態。但是落點決定了你的與眾不同,而且每一個都是與眾不同。這就是社會啊。我一直堅信,所有的歷史,所有的輝煌,都是普通人創造的而,不是那些天才,不是那些聰明人。
(我要拜你為師,大勢所趨,普遍都是順遂潮流。我想學圍棋了。制定吧,圍棋大師,姐我要自學成才。)
他:就拿我來說,我智商高,我聰明,有什么用呢?我對于找到自己的位置這個問題很迷茫,所以我對于一些事情的看法很極端,雖然醫生說我快好了,說我快出院了,可我明白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適應一些問題,需要很大努力才能面對一些問題。為什么?因為我曾經對于自己的智商洋洋自得,甚至目空一切,我失去了我作為一個棋子的位置。如果我是超人,能不吃不喝,那也無所謂了,至少我有資本得意。可實際上我還是站在地上,還是在看著天空,我被自己的聰明耽擱而已。聰明對我來說是個累贅了,因為聰明不聰明,其實不是第一位重要的,第一位重要的是自己要能夠承擔自己的聰明和才華。否則都是一紙空談,也就是所以,我現在在精神病院。
(我真的不想承認他是精神病患者)???
? 這篇文章很長,不怪我,因為這本書很長,幾百頁呢,一定要耐心的閱讀,會很有意思的。畢竟廢了我一個月的時間去整理,去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