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落幕,考生和家長們開始如火如荼的挑選學校,有人笑有人哭。有的學生發揮超常,得意洋洋;有的學生發揮失常,心灰意冷。
考前,丟準考證的,忘帶準考證、考試用具的,走錯考場的,遲到的,比比皆是??荚嚻陂g承受不住巨大壓力暈倒的也大有人在。更有甚者,考試后因沒有考好便選擇自殺。
這些孩子讓家長難過,讓老師心寒,更讓教育者自責。現如今,大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太子公主,被家人捧在手心,呵護備至,在學校老師也不敢對學生責備過重更別說身體上的小懲罰了,青少年的抗壓能力越來越差,遇到事情要么就是找父母,要么就是想不開。這樣的教育體制教出來的學生大多都是高分低能,走進社會后還不懂的謙虛謹慎,依舊認為自己還是曾經的天之驕子,無視身邊的前輩和朋友,直到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心理素質好點的學生會從一次次的挫折中分析自己的問題,努力將尖銳的石頭磨圓;心理素質差的學生會認為都是別人的問題,自己是沒有做錯的,結果陷入了死循環當中。
家長和老師們應該開始自省了。家長們不要將自己的欲望強加于孩子身上,孩子現在的毛病其實都是你教育的結果,所以不要責怪孩子。只要記得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比他拿到好成績更加重要。世界那么大,新鮮事物那么多,總有孩子喜歡并擅長的,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你會發現孩子的天分的。老師們少在外面開補習班的話也不會有那么多的家長急著讓孩子上課外輔導。老師的工資或許是不高,但這不能成為你們在課堂上不教完,課下收費教的理由。
中國的教育的失敗在于孩子一直在成年人的監督下長大,脫離了家長和老師的視線就不知道該如何自處,小時候喪失的樂趣便在自由后徹底將自己迷失在其中。中國的大學里認真學習挑燈夜戰的不多,反倒是談戀愛的、玩游戲的、睡覺的比比皆是。而國外的大學學生自覺的看書、寫論文、認真聽每一堂教授講的課程。造成這種現象我認為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中國的學生從來不是自主學習,大多都是被逼迫進行的,自由了之后便恢復了不被人監督的狀態。但國外都是讓孩子從小自覺的去學習,家長會在旁邊提醒但不會強迫。二是中國高考后填報志愿,絕大多數學生都不知道自己想報什么專業,想學什么,基本都是聽從老師和家長的建議,結果到了學校才發現完全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沒了興趣,自然無法學進去。國外的學生自己決定要大學學習的方向,課程自己選擇,家長會指導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想做什么,幾乎不進行干預。如果暫時不想進入大學也沒有關系,先進社會工作或是旅游家長都不會阻擋,但所有的費用都是需要自己承擔的。因為18歲已經是個成年人了,要開始為自己的所有決定和行為負責,家長不再有義務為孩子傾其所有。所以國外的孩子總是成熟的比國內的早,獨立,生活自理能力要大大超過我們的孩子。
中國的教育水平的確在世界前列,但是我們是否可以考慮一下,雖然學業很重要,但生活能力更加重要。我們對孩子寄予厚望是希望他們生活的更好,而不是成為生活白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