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過來人的角度去看歷史總是容易的。因為一切喧囂與塵埃都已經落定,沒有那些紛擾人自然能更明智。在當時要是換作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做的可能還不如平原君。我覺得評價一個人物的意義在于緬懷推崇他的優點,用他的缺點時刻提醒自己。如此才不會讓自己陷入紛爭之中。
下午的時候和咖啡館的群友閑聊,話題不注意轉到了歷史身上。也許喜好文字的人,愛好也大多類似。也有群友和我一樣愛讀史。群友們有的喜歡盛世的唐宋,有的喜歡唐宋之間。而我對于唐宋的了解不多。僅讀過的史書是《史記》,講述的有許多是三代以來至于先秦的事跡。在這其中,戰國后期的戰國四公子可謂是大大的有名了。
當時的情況是秦國經過一系列的改革變得越發強大,與之對應的是各諸侯國的越發式微。因此在戰國后期出現了非常有戲劇性的一強對多弱的局面。各路諸侯國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而廣納食客、尋覓人才。而戰國四公子即是其中的杰出者,即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 ?、趙國的平原君趙勝 ?、楚國的春申君黃歇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先說平原君趙勝的事吧。趙勝是趙國的貴族,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號平原君。
其人好養食客,因此他門下的食客也多。有一天他的跛腳鄰居出門打水,被趙勝的美人看見了,那美人便嘲笑鄰居的跛腳。那鄰居自然內心悲憤,于是就求見平原君,說自己不幸患有跛腳之疾,被您的美人嘲笑了,還請你斬下她的頭顱給我。言下之意就是要殺人泄憤
平原君當面是答應了,然后也并沒有真的去做。在他看來嘲笑他人跛腳確實不對,但是因此要殺人就太過份了。(當然,現在的我們也是這么認為的。)
然而自從平原君的鄰居求頭而不得之后,平原家的食客是越來越少了。平原君就疑惑了,自己并沒有減少對食客們的待遇,為何食客們會選擇離開自己呢?疑惑他去詢問了,一問才知道事情出在他沒有斬美人頭上面,他的食客都因此以為其人重美人而輕士,故而選擇了離開他 。
知道了事情原委之后,平原君還真下手把他的美人給斬了,送到鄰居家里。由此可見平原君可能是一個容易進退失距的人。鄰居的尊嚴重要、食客們的心也重要,可他與美人之間亦存在著夫妻的情義。
當初他便不應該答應鄰居過分的請求。當食客們都走散的時候,也不應當為了彌補而去斬殺美人。
要是事發最初,平原君直接把美人拉出來,當眾打一頓屁股,然后自己再向鄰居道歉,把責任承擔下來,說是自己管教不嚴。不就什么事都沒有了么?食客不會走,美人也不會死(本來她也罪不及死)。
后來強秦攻打趙國,平原君奉命去游說魏國請求結盟。這時一強多弱的戲劇性就體現出來了。魏國君王是既想結盟又畏懼秦國的淫威,態度很是搖擺。
平原君知道此行艱難,于是就打算挑選門下食客二十個人一同前往。可誰想左挑右選就挑出來十九個,還有一個人找不著。這時毛遂跳了出來。
沒錯,就是成語“毛遂自薦”里的那位毛遂。
起初平原君是沒看上毛遂的,認為他來了三年都沒有讓自己印象深刻,肯定不行。毛遂反正是自我舉薦了一番,最后平原君倒也同意了。
接下來的事大家就很熟悉了,毛遂把魏王威逼恐嚇了一番,最后促使魏王決定與趙國結盟。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平原還是比較能接受別人意見的。哪怕自己三年沒瞧上眼的人來勸說,依舊聽進去了。
還有一件事能側面反映出平原君的性格特質。那時秦國圍困了趙國的國都邯鄲,邯鄲近乎于糧盡水絕,而平原君就在邯鄲。
這時就有人問平原君了,說您希不希望邯鄲城破,趙國滅亡呢?平原君回答道,您這是什么話,趙國亡了我能有什么好下場。于是別人又勸諫他,既然您不希望邯鄲城破,外面的百姓已經沒有食物吃了,您的府中侍從依舊飲食如常。為什么不把多余的食物、人員分發出去,組成趕死隊,解救邯鄲的危機呢?平原君聽從了,最后秦軍也撤退了。
我覺得這件事可以給平原君性格做一個側寫。首先主動想到分發自己的糧食與人員,他沒有那個賢能與覺悟。然而別人的勸諫,他也能聽的進取。但是其小在處理嘲諷鄰居的美人,大到趙國長平一戰之中(此戰導致了四十多萬趙軍被坑殺),都犯下了錯誤。
當然,站在過來人的角度去看歷史總是容易的。因為一切喧囂與塵埃都已經落定,沒有那些紛擾人自然能更明智。在當時要是換作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做的可能還不如平原君。我覺得評價一個人物的意義在于緬懷推崇他的優點,用他的缺點時刻提醒自己。如此才不會讓自己陷入紛爭之中。
可憐的平原君,若是平常之世,他興許能當個馬馬虎虎不錯的士大夫。可惜他身在混亂的戰國,面對的是秦國的虎狼之師。終究沒有力挽狂瀾。 ?
化濁 2017-02-16 于北京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