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常在想,秦國到底是強大還是弱小呢?在戰國后期經過一系列改革的秦國是如此讓其它諸侯們畏懼。諸侯們一會兒爭先事秦國,唯恐自己侍奉的不好,一會兒聯合起來一起抵抗秦國,生怕秦國將自己消滅。由此可見秦國是強大的吧。
可自秦始皇統一天下以來,不過區區三年,先是程勝吳廣揭竿而起,而后楚霸王一把火,看似強大無比的秦國頃刻間崩塌。由此可見秦國是弱小的吧。秦國到底是強大還是弱小呢?
上一篇講述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就我看來他是一位能聽進勸諫的人,當然勸諫可能有好有壞。今天講述的魏國公子無忌。(是魏無忌,不是張無忌)其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被封于信陵,所以后世皆稱其為信陵君。
故事從下棋開始。一天魏公子無忌和魏王正在下棋。這時宮外傳來急報,說是大事不好,趙國來發兵攻打魏國了。當時魏王就慌了,肯定是無心下棋要著急處理軍事了。
這時信陵君表現的異常淡定,來了一句,吾王莫要捉急,趙王外出打獵而已。然后有模有樣地繼續下棋。魏王這時心里雖然如熱鍋上的螞蟻,可信陵君的場子已經撂下了,要是不迎戰跟著裝逼,豈不有損一國之主的威嚴?于是乎身在曹營心在漢(抱歉,那時候還沒有漢)的魏王又開始下棋了。
結果自然是魏王輸。等一盤棋下完,外邊的使者就來報,虛驚一場,虛驚一場,趙王那家伙沒事出來打獵,不要慌,不要慌。
裝逼裝輸了的魏王就問信陵君了,你小子是咋知道趙王是打獵來著的?
信陵君倒也老實,回答道,臣的食客多,早就有人給我通風報信了。
明面上信陵君裝逼裝贏了,然而魏王心里其實就打鼓了,信陵君這小子本事太大,得防著。君臣不能同心,對于國家而言不是好事。當然這主要的過錯在魏王身上,德不足而居高位,領導難做啊。
我覺得這件事蠻典型,可以說明信陵君與魏國一生命運間的糾纏。信陵君的領導本事沒有信陵君大,又不能虛心。結果是信陵君雖然有才華,卻不能最好地為魏國做貢獻。這是他領導的過失。
除了愛裝逼以外,信陵君還是挺能禮賢下士的。他能做到的許多事,我自認為自己做不到。
比如他以皇親國戚的身份親自為一個看大門的老人駕車。那老人對他還愛理不理,反而讓信陵君載著他去看往他的朋友--一個屠夫。等到了地方,老人和屠夫自顧自地聊high了起來,而信陵君則在一旁神色越發地恭敬。
信陵君為何這么做呢?僅僅是因為聽聞到老人有才,是個隱士,不想失去賢才罷了。從那老人敢以一個尋常普通人的身份如此嬉弄信陵君也可以看出,至少這人有幾分膽色,不是一般的老頭。
后來在竊符救趙事件中,那老人也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戰國后期,那啥,秦國不是強的一塌糊涂了嗎。各路諸侯國對秦國是心態莫名復雜。一方面是對秦國又諂又媚,企圖茍且偷生,另一方面是又提又防,害怕強秦來犯。
在竊符救趙事件中魏國的這種心態體現的淋漓盡致。
先是秦國攻擊趙國,把趙國打的落花流水。趙國就向各路諸侯國求援了。事實明擺著嘛,趙亡了,魏還遠嗎?于是魏王就派兵去救趙國。可這時秦國又來人,好生恐嚇了一番,再添上一些秦魏友好共存的迷魂湯,魏王又舉棋不定了。于是讓軍隊駐扎在邊境,以救趙的名義試圖渾水摸魚。
信陵君不是魏王自然知道救趙即是救魏國自己,于是就百般建言,試圖說服魏王救趙。然而魏王說不聽、不聽、我不聽。于是乎信陵君沒辦法,只得自己撈起袖子帶著一幫子忠心的手下去和秦國人拼(song)命(si)了。
在上路的途中,遇到了那個看大門的老人。那老人也干脆,直接對信陵君講,您一路走好,我不送。信陵君聽了心里是怎么也不是個滋味。心想出于禮節我對你老人家夠尊重了吧。怎么我要去送死,也沒有幾句好話來安慰一下呢?于是乎走了沒幾里又折返回來,問一問究竟。
那老人家也是自信,算準了信陵君會回來,就老神在在坐那里。等信陵君折返回來了,再給他出謀劃策。讓魏王的愛姬偷魏王的兵符(信陵君曾幫她報了殺父之仇),然后去假傳軍令。為了以防萬一,還帶上一個屠夫,怕前線將領不從,就直接干掉他。沒錯,那個屠夫,就是當初那老人與之閑聊,并把信陵君撂一邊的那位。
信陵君一聽老人家的計策哇的一聲就哭了。老人就奇怪問了,難道您怕死嗎?信陵君回答,前線的將領英勇善戰,我去他哪里恐怕他不會聽從我的命令,我怕是不得不殺他了。因此我難過的哭了,怎么是怕死呢?
至于信陵君去前線假傳軍令后發生的事,就留到下回再講。
化濁 2017-02-17 于北京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