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讀史記/第三十二篇|
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號平原君。
他禮賢下士,門下食客至數千人,和朋友關系處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禮貌對待平民,后在一名門客的指導下和平民搞好了關系,威名大震。趙勝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后,又為趙孝成王之相。
營救魏齊,不畏秦王
秦昭王四十一年,用范雎為相。須賈是范睢的仇人,適逢魏王派須賈出使秦國。范雎叫須賈帶口信給魏王,立即把他的仇人魏齊的腦袋送來,否則將要屠大梁。
趙勝不理睬,根本不懼怕秦王。秦王又給趙王寫信說:“范君的仇人魏齊在趙勝家,王趕快使人把他的頭送來。不然的話,我將發兵攻趙,且不放趙勝出關。”趙孝成王發兵圍趙勝家。
魏齊夜間逃出,見趙相虞卿。虞卿解相印與魏齊逃至大梁,欲通過信陵君而去楚。信陵君畏秦,猶豫不肯見,由于侯嬴從旁勸說,才到郊野迎接。魏齊聽說信陵君開始對見他有難意,怒而自殺。趙王終于將魏齊的頭送到秦國,秦昭王才放趙勝回國。
毛遂自薦
秦國圍攻邯鄲時,趙王曾派趙勝去求援,趙勝約定跟門下有勇有謀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國。
趙勝說如果談判不能取得成功,那么也要挾制楚王在大庭廣眾之下把盟約確定下來,一定要確定了合縱盟約才回國。可見其膽量,尤其在之前為了讓魏國出兵,一次還帶人去刺殺了秦國在魏國做人質的太子。
平原君的門客有個叫毛遂的人,自我推薦說:“我聽說您要到楚國去,讓楚國作盟主訂下合縱盟約,現在還少一個人,就拿我充個數一起去吧。”
趙勝說如今先生寄附在我的門下到現在已三年了,我的左右近臣們從沒有稱贊推薦過你,我也從來沒聽說過你,這是先生沒有什么專長啊。先生不能去,先生留下來。”
毛遂說:“我就算是今天請求放在口袋里吧。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里,是會整個錐鋒都脫露出來的,不只是露出一點鋒尖就罷了的。”趙勝終于同意讓毛遂一同去。
趙勝與楚王談判訂立合縱盟約的事,從早晨就談判,于是毛遂緊握劍柄,一路小跑地登階到了殿堂上,便對趙勝說:“談合縱不是’利’就是’害’,只兩句話罷了。
楚王厲聲呵叱道:“怎么還不給我下去!我是跟你的主人談判,你來干什么!”毛遂緊握劍柄走向前去說:“大王敢呵叱我,不過是依仗楚國人多勢眾。現在我與你相距只有十步,十步之內大王是依仗不了楚國的人多勢眾的,大王的性命控制在我手中。
秦國的白起,不過是個毛孩子罷了,他帶著幾萬人的部隊,發兵與楚國交戰,第一戰就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戰燒毀了夷陵,第三戰便使大王的先祖受到極大凌辱。
楚王立即改變了態度說:“是,是,的確像先生所說的那樣,我一定竭盡全國的力量履行合縱盟約。”
邯鄲解圍
公元前262年秦攻韓的野王,野王降秦。韓的上黨太守馮亭不愿降秦,把上黨給了趙國。趙國又派廉頗進軍長平,抵御秦軍。公元前260年7月,趙王中秦的反間計,以趙括代廉頗為將,秦將白起大破趙軍于長平。
秦趙長平之戰的第二年,秦軍圍攻趙的都城邯鄲。趙國傾全力死守邯鄲,又向楚、魏緊急求援。趙國多次向魏國求救,魏安釐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魏王畏懼秦國,令晉鄙在鄴,停軍筑壁壘,不再前進。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在觀望形勢的變化。
信陵君屢次請魏王發兵救趙,魏王都不答應。他只好采用了侯嬴的意見,使人偷出魏王的兵符,奪晉鄙軍救趙。
從諫如流
秦國急速地圍攻邯鄲,邯鄲告急,將要投降。趙勝極為焦慮,李同勸說趙勝,現在您果真能命令夫人以下的全體成員編到士兵隊伍中,分別承擔守城勞役,把家里所有的東西全都分發下去供士兵享用,士兵正當危急困苦的時候,是很容易感恩戴德的。”
于是趙勝采納了李同的意見,得到敢于冒死的士兵三千人。李同就加入了三千人的隊伍奔赴秦軍決一死戰,秦軍因此被擊退了三十里。這時也湊巧楚、魏兩國的救兵到達,邯鄲得以保存下來。
推薦賢能
趙國的田部官吏趙奢征收租稅,趙勝家不肯出;趙奢用國法處治,殺掉趙勝家九個管事的人。趙勝憤怒,將要殺趙奢。趙奢說:“您在趙國是貴公子,現在縱容您家而不奉行公事,那么國法就被削弱,國法削弱則國家弱,國家弱則諸侯發兵入侵.這將使趙國無法存在,您又怎么能享有這種富貴!
憑您的尊貴,只要奉公守法那么上下就安定了,上下安定則國強,國強則趙國政權穩固,而您貴為王族,難道會被世人看輕嗎?”趙勝認為他很賢能,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讓他主管國家稅收,他把稅收工作做得很好,使百姓富裕而國庫充實。后來趙奢帶領秦兵兩次打敗秦軍,被奉為馬服君。
本文由昨日學堂原創發布,昨日讀史記(三十二),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