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仁永澄/習慣養成訓練營|課程答疑/20160924
前面三章主要講解習慣的誤區、本質、規劃。
弄不懂的東西才要把他弄清楚,因為這些是本質。本質搞清楚了,后來的事情就好處理。成長就會越來越快。
習慣是怎么實現的呢?? 觸發器,動機、需求、行為,獎勵,觸發器的靈敏度。
做事情的首勝狀態,他是怎么來的呢?有一種觸發器,在無意識中觸發了,從而形成了一個需求。
1、不明白觸發器是什么意思,和獎勵有區別嗎?
(1) 觸發器起到一個引子,激活的效應。
(2)觸發器和獎勵區別:
? ? ? ? ?1)觸發器主要激發的是需求,內心的需求是:趨利避害。如果需求沒有被滿足,就會產生動機。動機就是讓你去做一些事情,來讓你的需求得到滿足。
? ? ? ? ?2)獎勵:需求被滿足之后的狀態。獎勵是為了讓需求得到滿足,不是為了讓你爽。
生活中的觸發器太多了,遇到的人、事、說的話,書、想法都是觸發器。主要激發了你內心的渴望,需求都是觸發器。通過行為做到后,讓你的需求得到了滿足,這個才是獎勵。
2、對課后手冊的練習,怎么利用才可以真的幫助自己養成好習慣?
? ? ?老師回答時認為問題的重點沒有描述清楚,所有嘗試著回答了下。
(1) 怎么利用是重點的話:手冊是一個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在第三章、四章介紹。
手冊怎么用?要拿手冊去練習。觸發器、行為、獎勵之間的關系,不斷訓練,體驗他們之間的關系。在后面養成習慣時可以敏銳識別觸發器是什么,識別身邊是被那些觸發器觸發的。
TR分析表:主要分析是什么導致你的壞習慣沒法改掉?比如:是什么觸發自己,讓自己不想睡覺?
(2) 真的是重點的話:那就是不相信我,那說再多都沒有用。
(3)養成好習慣是重點的話:?
3、一個習慣的養成周期是3周到4周,那之后呢?是繼續這個習慣,還是重新選擇一個習慣?
習慣分為元習慣、表層習慣。
(1)表層習慣才可以再3-4周養成,養成后,如果覺得對元習慣的加強沒有特別有效,則可以換一個,如果有效還需要加強,則可以繼續。
(2)養成習慣的核心目標是強化元習慣。
4、在計劃過程中,除了早起這個習慣可以設置明確的時間點作為標準,其他習慣標準該如何設定?
這是一個目標的問題,不是習慣養成的問題。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須說清楚目的、目標、成果,任務。如果說不清楚的話,效率就不會很好??梢允褂肞ORT模型。
標準如何設定,前提是你到底要干什么?
舉例:減肥健身。減肥可以是一個目標,但不能是一個習慣。
知曉目的和習慣之間的關系。跑步能減肥,那跑多少能減肥呢?
積極主動的習慣,那積極主動究竟是什么?
習慣是什么?習慣的目的是什么?只要問清楚了,才能制定標準。
明白目的和手段之間的關系,你的目標就會很容易確定。習慣是一種手段。
5、總容易被新鮮事吸引注意力怎么破?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怎么破
(1) 答疑界有一個著名的論斷:一旦遇到問題中出現怎么破三個字,那答案就一定在問題里面。
直接投入到新鮮事中,讓他變得不新鮮,就破了。三天打魚,不嗮網,繼續打魚就破了。
這種問題是沒法解答的,系統層級的問題。問題,我們一定要問的精準,拿具體的事情來提問。
TR分析表 --- 越多練,就越能覺察是什么把你的注意力抓走了。
遇到這種事情怎么破呢?? ---if ---then 的工具。當有新鮮事時,先記錄下來,處理手頭的事情,等處理完了再來看這些事。
(2)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怎么辦?這個問題是最容易解決的:
1)調整認知,調整成只有擁有到四天打魚的能力,你才能做到更長。否則就做不長。
2)三天這是個能力的問題。
3)解決方法:先設置一個2天之內的目標,不要超過三天。
比如:設置早起的目標:先設置兩天,連續做幾天,然后再設置成一天,然后再增加,
連續性是長期訓練之后的能力,不是靠想象就會有的。最簡單的方法是降低目標期待,從兩天做起。
刻意訓練的元習慣:刻意訓練的要求----博客上有介紹。
6、有時候公司組織那種出去培訓之類的,如何在外出過程中還能保持好習慣,被帶走節奏,會導致習慣中段,靠啥彌補?
人為什么要活的那么糾結?
養成習慣的核心目的是為了強化元習慣。
養成習慣是一種手段,避免手段目標化。
自我管理最大的特點是彈性和靈活。在合適的狀態下做合適的事情。
目標管理是自我管理構建中很重要的部分,。場景變化時,你的目標就要跟著變化。
出差之后,就要調整目標。因為場景變化了。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
7、我做好自己的待辦清單以后,可是老是回去拖延,工作中看書老是打瞌睡怎么破
(1)拖延這個事情,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在背后。思維模式要調整:僵化的思維模式,認為只有準備好了才去做,可能有自卑的因素在里面。
(2)可以采用先去做,再去優化的策略。
(3)拖延也可能是處于恐慌區。
以下幾點改變:
(1)調整思維模式:精進的思維模式,先做完,再做好。
(2)調整自己的目標,把目標降一降。
(3)看書是個手段,必須要知道為什么去看書?目的是什么?如果實現目標還有其他手段,是不是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
8、獎勵小覺得沒有激發效果。獎勵大又舍不得。如何設置合適的獎勵呢?
獎勵----這里的獎勵不是物質上的獎勵,是你內心需求的滿足感。
外在的獎勵會傷人。
獎勵是要分大小的:這是一個非常強的能力。如果可以設置合適的獎勵讓人持續的做下去。那你就可以操縱人,控制人的行為。
比如:游戲設計者。
給出的資源---建議看下 《游戲化思維》,《游戲改變世界》的系列書籍。
9、總是莫名其妙,很小的原因導致情緒不好,然后目標無法完成,持續好幾天惡性循環,突然某一天又好起來了,可是任務已經丟掉了
------問題描述不清晰,無法回答。
10、1.抓手習慣,1帶多,這個抓手習慣就是平衡論中分數最高的嗎?2.怎么將元習慣轉換成表層習慣?
(1)抓手習慣就是一帶多,平衡輪里面哪個帶動的最多哪個就是抓手習慣。他不是得分最高的,而是這個提升之后能帶動其他最多的。
重點:抓手是一種訓練方式,是教練技術的一種方式。政府報告里特別喜歡使用這個方法。
抓手是一種思維方式,在很多地方可以在目標管理中使用,如果你能抓住你的一個目標,可以讓你的人生變好。
(2)問題2的答案:你的知道元習慣的定義是什么,當你知道了定義之后,表層習慣就出來了。
《高績效教練》 --教練運用最大的地方是企業,主要用于激發潛能,提升績效。
11、【問題描述】習慣養成訓練營第三張里,您說到榜樣。作業也是讓我們列出五個榜樣,我找不出五個榜樣,只能找出一個。我目前能想到的就是,我的外教。就是知道她的口語很好,除了好別的不會描述。怎么辦?
在你的世界中沒有其他人比你好了嗎?
第二個問題,就是用三個形容詞來形容,我實在找不出具體詞語來形容?這個要怎么做。才能找到?是不是讀書少不會描述,還是根本就是不清楚到底自己為什么要讓她做榜樣?
微信公眾號中輸入 才干。會出現150個才干詞匯列表,從中挑選3個來描述。
----這個訓練的本質:找到比你好的人,然后從他們身上找到優點,和你進行綁定。這個做法的核心目的是激發你的動機。
12、問問題時不會說或者說不清?
不會提問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會提問的都是頂尖高手了。提問是很難的事情,關鍵是思維清晰度,是否可以用結構性的思維??梢赃\行:提問技術,結構性思維、邏輯關系,有效的表達。
13、我經常有個不錯的開始,但結尾馬虎,效果減半。原因確實是自己后段熱情下降,沒有好好投入。
自己后段熱情下降的應對策略:
(1)把自己犯過的錯變成你的風險庫,
(2)習慣養成中,無聊期的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