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城和洋河一帶,是隋唐時草莽英雄程咬金、尉遲恭、羅成等三十六個弟兄經常打仗的地方。
話說隋唐年間,秦王李世民被隋朝靠山王楊林圍困在白洋關(今洋河)一帶,程咬金帶領眾兄弟,從山東趕來搭救。兵馬抵達一座土城北邊,只見城頭上刀槍密布,一桿大旗現出斗大的“王”字,這里原來是隋將王世充把守。
尉遲恭見城門口已經擺好陣勢,氣得連聲怪叫,手舉鋼鞭,就要硬生生地沖上去拼殺隋兵,穿城而過。程咬金伸手拉住,指著城外說道:“賢弟!你看這城西既無人馬擋道,又無兵卒防守,還是繞城而過為好。”
尉遲恭二目圓睜:“嘿!先殺他個人仰馬翻,叫害民賊知道我黑將軍的厲害!程四哥,我看咱們還是要穿城而過!”一個要穿城殺敵,一個主張繞城趕路,兩個人就此爭執起來。
三哥徐茂功到城前仔細觀察后說:“城內兵多不可怕,城外無兵防奸詐。我們最好還是奮勇沖殺,穿城而過!”程咬金并不買賬,仍死死拉住尉遲恭不放,偏要叫三哥說明穿城而過的道理。
徐茂功笑道:“兵書上說,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你莫看城外邊無人把守,我判斷實際上已設下絆馬索、陷人坑,暗中埋伏重兵,準備引誘我們上他圈套。你所看到的城門口許多人馬,乃是虛張聲勢,用來嚇唬我們的。四弟,你可千萬不要上當啊!”
程咬金這才明白,立即讓尉遲恭在前頭開路,眾兄弟刀槍并舉,殺退隋軍。大隊人馬穿過土城,直奔白洋關,救秦王李世民去了。
這座土城本來無名,被瓦崗義軍穿過以后,大家便叫它“穿城”,一直沿用至今。
筆者感言:穿城鎮是個歷史比較悠久的古鎮,鎮上街道所在地就是著名的漢代瓦瓷灘遺址。瓦瓷灘遺址南距三莊漢墓群3000米,當與漢代泗水國的歷史文化有密切聯系。關于“瓦瓷灘”,民國版《泗陽縣志》記載:稱“在崇河北市穿城南。農人耕于灘上,常發現古錢,其文為“五銖”、“半兩”。或得古磁,皆破壞。疑系古代城址。然不可考矣。”
20世紀60年代考古調查記載:穿城瓦瓷灘遺址,漢代遺址,在泗陽縣北3瓦瓷灘遺址早年采集標本——四系盤口壺0公里的穿城鎮,以鎮南的瓦瓷灘為中心,東至張莊,西至蔡莊南部,南至左胡莊,北至蔡莊,包括穿城在內,面積約1.5公里見方。1961年冬,曾在穿城小學內清理了漢墓一座,隨葬品有鐵鏃及鐵劍等。據當地群眾反映,在1957年時曾掘出約100多斤重的銅錢。遺址土色黃灰,陶片甚多,有繩紋筒瓦、板瓦、灰陶大缸和罐等。在蔡莊附近曾發現宋代殘墓多座,其中一座隨葬物較豐,有銅鏡、銅錢(如元豐通寶等)。這些宋墓都是打破了漢代文化層而埋葬的。
瓦瓷灘遺址,因地表遍布陶、瓷瓦礫而得名,高阜地貌。遺址及其外延總面積約225萬平方米,遺址高出地面2米,文化層厚約3米。地表有繩紋筒瓦、板瓦殘片,有繩紋罐、大缸,有灰陶罐、豆、盤、瓿等陶器殘片;有唐、宋、明、清時代的瓷器殘片。遺址內出土過陶、瓷、銅、鐵、金、銀等質地器物。出土錢幣有半兩錢、五銖錢,唐宋及其以后的通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