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泗陽縣莊圩鄉的北部,有個古老的地名叫赤鯉湖,湖南岸有個繁華的集鎮叫老鸛汀。民間曾有“老鸛汀,賽南京”的傳說。
據老輩人講述,從前這里有個魚蝦肥美、菱藕飄香、風景秀麗的湖泊,周圍土地肥沃,黎民百姓在此安居樂業。
誰知這個美麗富饒的湖泊,卻被揚子江的一條赤鯉魚精看中了,于是就在這里住了下來。這條赤鯉魚精法力高強,能吐氣成云,噴水為雨。每逢干旱年頭,只要湖邊百姓燒香禱告,就能普降甘霖。因此,地方上的人就在湖邊建了座赤鯉廟。
不久,從蓬萊仙島又飛來一只老鸛鳥精,也看中了這個寶湖,就在湖南岸沙灘上立足棲身。這只老鸛鳥精也是道術精深,只要用力鼓動雙翅,就能刮起暴風,毀房拔樹,傷害莊稼。
赤鯉魚想在湖中稱王,老鸛鳥想在灘頭稱霸,兩下爭強好勝,常在水面灘頭大動干戈,時而狂風,時而暴雨,只鬧得湖中水族害怕,周圍百姓惶惶不安。
一天,一個叫劉真人的道士云游至此。白天,他到處采藥,為人治病;夜間,就住在赤鯉廟,煉丹誦經。“噠噠噠”的木魚聲音,驚動了湖中赤鯉。鯉魚精悄悄來到廟前,只見劉真人穩坐蒲團,閉目合掌,口念真經。它很懷疑:“咦?這突然而來的老道,是不是老鸛鳥邀來的同伙,專門來和我作對的!我倒要設法試探試探。”
赤鯉魚身子一晃,馬上變成了一個千嬌百媚的紅衣姑娘。珠冠霞帔,寶光耀眼,環佩叮咚,聲音悅耳。手里拿著一支顫巍巍的并蒂蓮花,異香撲鼻。她輕移蓮步上前,伸手就要拉劉真人的衣衫,想把他拉下水……
劉真人早有察覺,故作不知。只是把木魚連敲三響,那木魚口中立即吐出一團白霧,輕飄飄上下翻滾,護住了劉真人的身體。鯉魚精觸碰到白霧,就好像碰到了冰山,頓覺寒冷徹骨。它這才知道劉真人不好惹,趕緊離開,惡狠狠地潛入湖中,心里盤算著要去找老鸛鳥算賬。
再說老鸛鳥正在沙灘上睡覺,也被“噠噠噠”的木魚聲驚醒。它也來到赤鯉廟前觀察動靜。見到劉真人坐在那里閉目誦經,它也十分懷疑:“啊!哪來這素不相識的老道?一定是赤鯉魚找來的幫手,專門來傷害我的!我不如先下手為強,打他個措手不及。”老鸛鳥把翎一抖,馬上變成一個頂盔貫甲的武士,手舉鵝毛寶劍,當頭就向劉真人劈來。
劉真人不動聲色,若無其事地又把木魚連敲三響,只見那木魚口中吐出一道金光,罩住了劉真人的身體。老鸛精寶劍碰到金光,就像碰到鋼鐵一般,只震得渾身酸麻。它看到劉真人不容易對付,立即退出廟門,咬牙切齒地準備去找赤鯉魚較量。
第二天中午,赤鯉魚在湖邊曬翅,湊巧被飛在空中的老鸛鳥發現了。它猛地向下一栽,伸著長嘴巴,就去啄赤鯉魚肚皮上的魚鱗;鯉魚精忍痛反撲,張開大嘴,又咬住了老鸛鳥的脖頸。它倆死死咬住,互不相讓,雙雙都受了重傷。
這時,劉真人采藥歸來,走到近前用手一指,赤鯉和老鸛同時松開嘴巴,躺到一邊,喘著粗氣……劉真人摸過藥葫蘆,打開蓋子,取出兩枚閃閃發光的金丹,碾碎后分別敷在赤鯉魚和老鸛鳥的傷口上。這金丹真是靈驗,頃刻之間,傷口痊愈。赤鯉一擺尾游入湖中,老鸛鳥一展翅飛入高空。
晚間,劉真人仍在廟中靜坐念經。
赤鯉魚在湖中盤算:中午被那狠毒的老鸛鳥啄傷,多虧劉真人金丹相救。我應該到他跟前,一來感謝救命之恩;二來請他援助,除掉老鸛精,好讓我赤鯉魚獨霸這個寶湖。
老鸛鳥也在灘頭思量:中午被那厲害的赤鯉魚咬傷,多虧劉真人金丹相救,我應該趕到廟里,一來感謝救命之恩;二來請他幫忙,打死那個鯉魚精,好讓我老鸛鳥獨霸這塊湖灘。
鯉魚、鸛鳥各懷心事,同時出動,趕到廟前。無巧不巧,正撞個對面。這真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一個是氣呼呼地拃鱗抖腮,一個是惡狠狠地鼓翅張喙,剛一照面,就斗了起來。
劉真人聞聲走出廟門,見鯉魚、鸛鳥拼命爭斗。這個請他援助,那個請他相幫。只斗得腥風血雨,鱗毛亂飛。劉真人一聲大喝道:“冤家宜解不宜結,龍爭虎斗幾時休?兩個冤家,還不趕快住手!”它倆都知道劉真人的厲害,于是一個個匍匐在地,連連磕頭,一齊感謝仙師救命之恩。
劉真人上前兩步,朝赤鯉魚、老鸛鳥的頭頂上各擊三掌,接著說出四句偈語: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眾生當相愛,何必苦相摧!
赤鯉魚和老鸛鳥,聽從劉真人點化,雙雙拜劉真人為師。白天,幫劉真人采藥救人;夜間,跟隨劉真人煉丹誦經。它倆潛心修煉,同歸正果。后來,劉真人騎著赤鯉魚,帶著老鸛鳥,升天而去。
從此,那個湖泊就叫赤鯉湖,那片沙灘就叫老鸛汀。這兩個古老地名,連同這個故事,一直流傳下來。
筆者感言:老鸛汀遺址,位于泗陽縣莊圩鄉王碼村。平原地貌,地表灰沙土。遺址東鄰沭陽縣,南鄰淮安市,莊東河自王碼村東折300米經過遺址南流。遺址面積約100萬平方米,遺址中心部位在王碼村王碼小學東側,文化遺物在地表0.5-1.5米以下。
據調查,出土遺物有磚、瓦、石磨、鐵香爐,房屋的木構件、鴟吻等。經莊東河年深日久的流水沖刷,濱水可見磚、瓦、瓷器殘塊(片)。遺址西部,莊東河河床上,枯水季節可見立于清順治十五年(1658)張奎夫婦墓石碑。碑,圓首,高 1.83 米;寬 0.75 米,有座。據碑刻,張奎,山東青州府諸城縣人,妻魏氏、徐氏。
清康熙三年版《桃源縣志》記載:“赤鯉湖,去治北六十里,老顴亭東北。相傳有仙人乘赤鯉上升,故名。按列仙傳:琴高于碭水中乘赤鯉上升。碭水去此不遠,當時或其下流,故傳此耶?”因年代久遠,其中的來龍去脈,是非曲折,就不得而之了。
民國版《泗陽縣志》記載:老鸛汀“昔為巨鎮,商賈輻集,稱小蘇州,古崇河驛。”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因水患,鎮毀,埋入地下。其后,當地農民取土或耕種時,常有遺物出土。20世紀80年代末,莊東河自王碼村東折的下游部分開挖、拓寬,以利灌溉,使遺址遭到局部破壞,張奎墓亦被挖除,余墓碑尚立于河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