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題是如果滴滴來做個人理財,你會投資嗎?
這些年打車軟件養肥了專車司機,便宜了打車用戶,虧損了投資人,也成就了滴滴和程維。
但對滴滴,大家都會問,當你一統出行江湖后該如何盈利呢?
目前來看最有可能的就是涉足互金領域,而且通過滴滴與泰豐租賃合作以及和招行開展購車分期來看,滴滴已經在金融領域積極布局了,所以我們今天不妨大膽的猜想下如果滴滴做金融平臺會做成什么樣子。
我想滴滴金融的背景應該是醬紫的:
母公司為估值400億美金以上的互聯網巨頭,滴滴金融兼具上市系、國外上市系、國資系、風投系背景,股東有Apple、阿里巴巴、騰訊、中國人壽...是不是有點狂拽酷炫吊炸天的感覺。
我想滴滴金融的資產應該是醬紫的:
金融的基礎還是資產,來點干貨,說說滴滴到底能做哪類資產。
資產類型一、汽車融資租賃
場景:李大爺想開專車賺錢但自己沒有車,于是他找到了滴滴想租車拉活。
滴滴發現有李大爺這樣需求的人很多,于是滴滴找到汽車租賃公司幫忙。租賃公司看到這么大的市場特別想做,但是自己這邊也沒有那么多車。怎么辦?只能去借錢買車, 然后靠租金來償還本息。正好滴滴這邊可以在線上募集到便宜的資金,于是雙方一拍即合這項業務就這樣開展下去了。
李大爺租到車后,每月拉活能賺8000,刨去5000的月租還能凈賺3000。他感謝滴滴。
租賃公司依靠滴滴提供的資金做了更大的業務,賺了更多的錢。他感謝滴滴。
投資人拿出資金進行理財,到期獲得不錯的收益。他感謝滴滴。
滴滴通過幫助李大爺、租賃公司、投資人不但獲得了認可,也在從中賺取了很多手續費,更重要的是在市場上滴滴的司機大軍更加龐大,忠誠度更高,滴滴也因此發展的越來越大。
資產類型二、汽車抵押貸款
場景:滴滴車主急用錢,欲想將自己的車子抵押給滴滴進行貸款。
滴滴由于掌握司機大量的行車數據以及用戶對其的評價,再結合來自騰訊和阿里等數據大戶的司機數據進行分析,這套完整的分析模型可以有效的降低風險,最終判斷車主是否可以放貸。
對于增信良好的車主來說,滴滴可以為其放更多的貸款而且借款利息也更低。車主不僅可以正常還貸也可以通過拉活賺錢還貸。
車貸是個萬億級的市場,滴滴手中有大量一手客戶,并且有其詳盡的數據。對于滴滴來說做車貸這項業務再合適不過了。
資產類型三、用戶或車主分期買車
這種就是汽車消費金融,滴滴做這項業務做大的優勢依舊是數據。
舉個例子:
海椒妞向滴滴申請分期購車,滴滴查了下海椒妞的出行記錄發現她每天往返于陸家嘴和靜安寺之間,滴滴判斷海椒妞的工作地點應該是陸家嘴,金融工作者的概率較大,然后靜安寺應該是海椒妞的住所,靜安寺附近房價很高,由此可判斷海椒妞的收入應該不錯。
滴滴繼續查,發現異常情況。海椒妞經常半夜打車出入夜場,并且經常打車去吃沙縣小吃。
最終滴滴判斷海椒妞只是表面光鮮亮麗,本身應該沒有什么實力,所以最后決定不為海椒妞提供購車分期服務。
例子僅供參考,真正的數據分析更復雜更精細,這里只是為了想大家更容易理解這項服務。另外我不在陸家嘴工作,不住靜安寺,不出入夜場,不吃沙縣,只吃酸辣粉。??????
我想滴滴金融的產品應該是醬紫的:
賬戶余額有利息
類似余額寶,背后對接貨幣基金,普通用戶和司機的資金停留在賬戶中會有利息,普通用戶可以隨時提取,當然也可以用余額付打車費以及其他滴滴提供的服務。
推出高收益的定期理財
資產上面說了,想對應的定期理財也可以做起來。滴滴本身的車貸業務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所以理財產品上應該也很難有所突破,但滴滴可以給高凈值用戶提供特殊服務啊,比如投資100萬的可以免費接機啊,到每個城市都有專人專車服務啊等等..
收益方面,P2P車貸平均在12%左右,滴滴相對風控手段更多,風險更低。所以給8%您覺得合理嗎?
我想滴滴金融的保障應該是醬紫的:
蘋果擔保:還不上錢,手機來抵
阿里擔保:還不上錢,假貨來抵
騰訊擔保:還不上錢,Q 幣來抵
人壽保險:都滾開,直接上保險,還不上錢,保險全額賠
牛牛牛,反正這個保障方式應該可以讓您放心了吧。
怎么樣?滴滴如果出理財,您投嗎...?
(這期內容純為海椒妞自己的構想,如果泄露了天機請滴滴用優惠券砸我..快砸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