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聽過朱芳宜老師的關于“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的系列課程,今天LULU講這個話題,從問題根源講解,我們生孩子的氣,在情緒之下教訓孩子,最根本的是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事情對“我”的影響,反而轉向去指責孩子。那么如何正視自己的情緒,又要怎么去表達呢?表達些什么內容呢?
1、看見自己。
a、看見自己未被滿足的需求;
b、看見自己的負面情緒;
c、看見我自己的重要性。例子:叫孩子收玩具吃飯。我的情緒就是辛苦做了飯沒有人來吃,孩子不收玩具,待會兒還得我來幫忙收。
2、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不是怨天怨地怨別人甚至怨自己,而是自己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表達自己,而非指責別人(尤其是孩子)。如何表達自己:說事實、感受和影響。在表達的過程中要重表達而不執著結果。一方面表達了自己,對方做了調整,或者在表達完了,自己的情緒得到疏通,從而對問題釋懷。
3、合作法寶。當孩子的行為對我無影響時,說他他不聽,父母就來聽。(運用到上一堂課講解的“傾聽”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