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有會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去電影院去看電影,進去電影院后發現這部電影很爛,不是你喜歡的電影,你是選擇馬上離開呢,還是會選擇繼續留在電影院看完電影后再離開。
我們在一件事情里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時間,可是發現自己不喜歡,也不適合自己,這時我們會糾結是該放棄呢,還是應該繼續堅持下去,放棄吧,我們投入這么多精力,不放棄吧,自己又不喜歡,對這件事情是一拖再拖無法作出明確的決定。
為什么在這件事情上,我們會糾結,無法下決定?只是我們投入很時間和精力,這些時間和精力讓我們留戀‘不舍,無法舍棄。我們停留在過去的努力上,無法接收投入放棄后的重新開始。
花錢買的電影票和在一件事情上投入的精力已經是沉沒成本了,無法挽回,無法更改了。“沉沒成本不是成本”,這句話知易難行,有多少人能當機立斷地果斷做決定呢?我們如何來指導我們行動,如何來讓我們正確前行呢?
邊際成本決定行動指南
“邊際成本”,說到這個詞,我們馬上就想到還有另外一個與之對應的詞”邊際效益“
邊際成本:增加一單位的產量隨即而產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稱為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單位產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
在我們對已經投入精力的事情做決定的時候,要永遠盯住邊際成本和邊際效益來作為我們的行動指南。在我們決定的時候,問一下我們再投入多少才能得到我們預期的回報。
比如,我們在事情A上投入了100元,就能得到150元的回報,在事情B上投入100就能得到200元的回報。如果這兩個方案都沒有投入,這就很簡單了,肯定會選擇收益大的事情B進行投資。但是,我們在事情A上面已經投入了70元的時候,知道了事情B投入100元就能得到200元的收益時候,該怎么去選擇?
我們在事情A上已經投入了70元,如果再入投30元就能獲得150元的收益了。此時,我們想要投入事情B,,那么我們的投入成本就是100元了。顯然事情A比事情B更有誘惑力,它的邊際成本是最低的,邊際回報也比事情B更高。
有時候將錯就錯也是一個不錯的決定
有時候,我們做了一個錯誤的決策,將就這個錯誤決定也不失為一個最經濟,最正確的選擇。最近,我在網上買了一個羊絨被,網上圖片標是規格是1.8X2米尺寸。我下單買回來后,沒有及時去用這個被子,停了一個星期后,我去用這個被子時候,發現2米的被子有點短。那時,我又不能退了,總不能丟掉能不用吧,所以就湊合用吧。既然錯誤已經發生,將就這個錯誤是更經濟的決策了。
當一個無關緊要的小錯誤的決定已經發生的時候,如果沒有影響整體的生活走向,不防將就錯,適當妥協一下自己的誤決定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決定。當你每天和這個錯誤的決定相伴的時候,也會時時提醒你應該如何去做正確的決定。沒有錯誤的嘗試也是無法產生正確的決定的,畢竟人無完人。
沉沒成本是成本,這句話知易難行。我們要在實踐中學會當機立斷的做決定。當我們在一件事情投入了一定的金額時候,我們要學會在邊際成本和邊際效益來指導我們做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