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的一萬小時(一)
教師的影響是永恒的;他永遠無法知道自己的影響有多深遠。
? ? ? ? ? ? ? ? ? ? ? ? ? ? ? ? ? ? ?——亨利·亞當斯
一個好伯樂,應有四個優勢:廣博的知識、敏銳地洞察力、簡明的指示以及人格魅力。
首當其沖的便是知識矩陣,它包含了技術上的知識、策略、經驗,是一種神秘的混合物。美國的音樂導師賽普帝安就是一個擁有豐富的音樂知識、總結自身經驗教訓,然后教授音樂的好伯樂。
其次是洞察力。良好的伯樂不僅能看到學生的優勢和劣勢,還能看到學生的情緒,這樣才能用語言和動作推動學生進步,使他們保持激情精深練習。
第三個優勢是簡明的指示,它是一根揮舞有力的教鞭。之前伍頓教練的例子已經為我們刻畫了一個言語精煉而訓練效果顯著的模范伯樂。因為簡短,學生們聽得進去,也適合重復,從而達到多次練習的效果。
最后一個是氣質與誠信,這決定了伯樂的魅力。人們常說,偉大的教師都喜歡嘩眾取寵。為此科學家們開始了觀察伯樂們的工作,觀察的時間越長,他們就越發現,伯樂們夸張的個性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明白他們所要表達的真實意圖。
如果以上四點優勢都可以具備,那便可以算作一個好伯樂了。同上一節一樣,我們周圍的伯樂并不會同時具有以上的所有優點,所以,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去多找一些伯樂,多開闊眼界。比爾蓋茨的老師就有很多,所以他才會如此成功。
伯樂的一萬小時(二)
把學員推入精深練習區,讓他們的髓鞘質生長,形成固定的技能回路,再反復練習,這是之前提到的所有伯樂的統一做法。
五人制足球的教練會在球場邊一言不發地看著自己的學員們在球場上奮力廝殺;但是在日本鈴木老師的小提琴課上,老師總是在學生們身邊一遍又一遍地指導,生怕出了一點差錯。這兩種風格迥異的教學方法,都是朝著一個目的去的么?
答案是肯定的,本書作者做出了如下的解釋。足球需要的是隊員的靈活性。五人制足球本身就是一個高強度的訓練機制,隊員們在不斷地觸球中體會如何把握攻擊和防守的時機,教練自然無需打斷練習來提點學員們。
然而,小提琴的練習需要非常精細的把握,而這種把握只有在擁有豐富經驗的老師指點下,才能正確練習,就好像小樹苗必須給它搭一個支架才能按照既定的方向生長。這種需要一次性神經回路的訓練,自然只有老師在身邊手把手的提點才能完成。兩種方式殊途同歸,所以能把握住要點的伯樂才是好伯樂。
伯樂的賭注
教師就是為了逐步淡出。
? ? ? ? ? ? ? ? ? ? ? ? ? ? ?——托馬斯·卡拉瑟斯
這一節同之前的理論略有不同,是完全站在伯樂的角度討論的。美國的橄欖球選秀場上,充斥著各種球探、教練、經理,而湯姆·馬丁內斯卻能在其中找出那匹真正的千里馬。
有一年,突擊隊的管理者面對一個二選一的艱難抉擇:一個是受到外界廣泛好評的約翰遜,另一個是突然之間名聲大躁的羅素。在兩難的抉擇下,他們請來了經驗豐富的老教練湯姆·馬丁內斯來為他們做決定。
老教練見了羅素,完全沒有提任何和運動相關的話題,只是要了一件羅素的簽名球衣作為孫子的禮物。然后他們就開始了訓練。也許我們并不理解老教授的用意,但實際上,他跳過了所有障礙,直接與他交流并達成了目的。最后,突擊隊聽從了老教練的意見,拿下了這名虎將。而這一賽季的結果也應證了老教練的慧眼。
筆者覺得,這種識人的才能,不只因為湯姆的經驗豐富,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在短時間內達成兩人的默契,并迅速達成一致的目標。如果將10000個小時理論套用在伯樂身上,如果伯樂們想要做到游刃有余地選擇千里馬,想必也要精深練習,點燃激情吧。
一萬小時的世界
在本書的最后,作者還為我們介紹了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可以如何應用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在教育方面,作者提到早教光盤并不會讓嬰兒更聰明。華盛頓大學的研究發現,嬰兒每天多看一個小時的早教光盤,詞匯量會下降17%。這是因為早教光盤沒有給嬰兒提供精深練習的機會,反而占用了嬰兒鍛煉精神回路的時間。
在商業組織上,就更加需要精益求精,作者舉了豐田汽車生產線的例子,豐田規定,職位在物業管理人員以上,任何一名員工一旦發現生產線有問題,就有權利暫停生產線,這便是商業組織層面上的精深練習。
在心理學方面,作者舉了訓練師妮可·西洛佛如何幫助大家如何克服害羞的例子,她讓她的客戶們從最簡單的任務開始嘗試,然后像晉級游戲一樣,不斷提高任務的難度,讓大家在下一關卡中付出更大的勇氣來克服害羞。客戶們從最開始的惶恐不安,到后來習以為常,就這樣克服了害羞。
髓鞘質生長的最大障礙是老化,喬治·巴特克斯說:“即使髓鞘質分解了,我們仍然可以長出新的,直到生命結束”。醫學上,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有效的預測阿爾茲海默癥的發病率。所以,克服老化的最好辦法就是:用進廢退。
【總記】
這是一本告訴我們如何成長的書,這是一本告訴我們要如何成長成為我們理想的樣子的書。他告訴我們方法論,他告訴我們如何成長的方法論。精深、激情、伯樂,這三要素如果兼而有之,便可以所向披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缺這兒缺那兒。有了可以精深練習的方法,有了探索的熱情,但是由于沒有人可以正確地指導自己而走了彎路;有了熱情,有了老師,卻沒有可以精深練習的時間;有了好方法和好教練,卻不是自己真正想要從事的那個領域。
一萬小時理論是本書的核心,一切其他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而闡述的,無論是它的原因——髓鞘質的生長,還是它的助力——激情與伯樂。
我不會勸你趕緊開始你的第一個小時,因為,有人早已開始了,你自己看著辦。
注:本書內容整理自“熊貓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