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聊了媽媽大吼大叫的三大弊端。很多媽媽說,我們也知道大吼大叫的方式不好,我們也想好好說話,可是“臣妾做不到??!”
教育是雙向的,一面教育孩子,一面修養心性。平常心、感恩心、包容心、忍耐心、自省心……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刻意覺察修煉。心性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也就變了,處理問題的方式自然也會改變。所以我才說,我們應該借著教育孩子這個契機,讓自己變得更加柔軟、博大。有的媽媽已經習慣了大吼大叫,那么你一定要覺知自己的吼叫和后果,首先要打破吼叫慣性。
接下來,我提供幾個能快速入手的方法,都是我平時“不吼不叫”教育孩子經常會用到的。
1.基本方法——深呼吸
在想要吼叫之前,有意識地做3-5次緩慢而悠長的呼吸,深深地吸氣,深深地呼氣,像瑜伽呼吸術一樣。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樣是緩慢而悠長,可以在呼氣數4個數,吸氣數4個數。
2.和孩子共情
如果你蹲下來,以孩子的身高去過一天,你就能深深地理解孩子的很多行為,你會發現,他眼中的世界和你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舉個例子,比如說,你不理解孩子為什么只喜歡這家商店,卻不喜歡那家商店,當你變成了“小矮子”,你就會發現,原來這家商店的展示柜是透明的,孩子能看到里面好看的商品,而那家商店展示柜是外包的,孩子只能看見一個個柜體和大人的腿。
再比如,我讓孩子在原地等我,他卻跟我玩捉迷藏,把我嚇個半死。當我和他共情,我就能理解,我叫他他不回應,不是因為他淘氣,而是因為他在遵守玩捉迷藏的規則。而在我和他溝通之前,他也無法體會我的擔心。這樣一想,就什么氣都消了。當我們能夠擯棄自己的主觀偏見,不提前下結論,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有很多事,其實都沒有必要生氣。
3.減少對孩子不切實際的要求
什么是不切實際的要求,就是你要求他做與他氣質或者年齡不符的事情。比如說有的人天生急性子,有的人天生慢性子。這是兩種氣質類型的人,急性子通常脾氣急躁,做事有效率但質量略差;慢性子通常脾氣溫和,做事仔仔細細但效率不高。兩者各有優劣,不能單純地說,哪種就是好,哪種就是壞。
再比如說,小孩子就是愛鬧,喜歡上躥下跳,因為他們精力旺盛。你如果非要要求他們像你一樣安靜坐著,就是給自己找不愉快呢。
有的媽媽每天早上都在催促中爆發,“快點穿鞋!快點穿衣服!我上班要遲到了!”你練習了幾十年的事情,他不可能在短短的幾年內,就做得和你一樣好,一樣快。所以,盡量早起十分鐘,早做準備,就可以避免因為時間不夠用引起的山呼海嘯。
4.設置“快樂”暫停區
和孩子一起在家里選擇一個小區域,讓孩子把他喜歡的書、玩具挑一些放在里面,盡量布置得溫馨一些,把這里當作孩子的“快樂”暫停區。媽媽們也可以給自己選一個地方,放一本喜歡的書。當發生沖突,或者媽媽感到情緒要失控時,可以先離開一下,到各自的暫停區呆一會兒。這個暫停區,不是黑屋子,也不是懲罰,它更應該像一個加油站,讓雙方都能快速冷靜下來。不要以為只有大吼大叫、懲罰孩子,孩子才能變好,只有在你自己感覺好的時候,你才能恢復理智,正常教育孩子,而只有當孩子感覺好的時候,他才能“聽見”你說的話。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不太適應,你可以給孩子做榜樣,先去你的暫停區,表明暫停并不是什么壞事兒?;c時間訓練,讓孩子知道,暫停區是一個有助于大家心情好轉,以便做得更好的小地方。
5.獎勵自己
喜歡一條裙子?看上一條手鏈?買買買!但是,把它設置成獎品,當作對自己一段時間內辛苦克制壞脾氣的獎勵吧!和孩子約定,如果媽媽一周內沒有發脾氣、大吼大叫,就去買個禮物獎勵媽媽。讓孩子監督你,他們很樂意做這件事。不用擔心孩子會不會趁機故意找事啊?要知道,孩子對我們的愛,并不比我們對他們的愛少,他們真希望我們可以得到想要的獎品。
6.做好規矩
不要讓你的愛雜亂無章,不要讓你的家一片混亂。我們需要堅定而溫和地給孩子做好規矩。你會發現,一個沒有規矩的家,一定是一個最混亂的家,家里的大人一定是最抓狂,大吼大叫直至崩潰的邊緣。還有的媽媽,每次對孩子打罵過后就后悔,又會陷入暫時性“補償”階段,沒有規矩,放松要求。如此反復,孩子都是擰巴的,他不知道你的規矩在哪,你到底要他怎么做。規矩對于一個家庭的秩序至關重要,如果你的家里缺乏規矩,或不知道怎樣做規矩,我強烈建議你看一下 《摸準孩子的心理,說一遍他就肯聽》
7.多和別人交流
和家里孩子年齡都差不多大的朋友多交流,一方面可以通過傾訴緩解心里的壓力,另一方面,大家互相交流交流,你會發現你孩子身上的問題,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會存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就不會那么焦慮和糾結。有的時候,還可以互相參照好的經驗和辦法。
8.每天給自己一段獨處的時間
每天,你可以抽空把孩子交給家里其他人帶一下,走出家門,自己去喝個咖啡、吃個甜點或者只是到樓下溜一圈??傊?,那個時間段是你自己的,沒有孩子吵吵鬧鬧,沒有家庭工作瑣事,只有你,和這個安靜的世界。每天放空自己。你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給別人一碗,你自己是快樂的,才能把快樂帶給別人。
9.接受自己的壞脾氣
我們每個人都不想對孩子吼,但誰都有脾氣,難免有控制不住的時候。即便我深知吼叫對自己和孩子有那么壞的影響,并堅持刻意練習,但還是會有失控的時候。不要苛責自己,給自己過多的壓力,或者沮喪自己就是個控制不住壞脾氣的人。你會發現,你越緊張、越高壓自己,就越做不好,因為你本身就處在一個焦慮的狀態。理解自己只是個凡人,事后記錄下,是什么事情讓我失控,我從這次失控中,能總結出哪些經驗,覺知到自己哪些情緒。我能不能想到一個更好的辦法,有效地管教孩子,避免因為同一類事反復失控。接受是改變的第一步。
10.感恩有你
這個世界有多少人,每天在你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時候,他們奔走在各大醫院,誠心誠意卻求不到一個孩子。我們和孩子是一種多么深厚的緣分。
我的四歲半小孩兒曾經說過兩句讓我很感動,細想之下又覺得很有哲理的話。
他說:我在云彩上往下看的時候,一下子就看到了你,我覺得你是最漂亮的,我想那你一定也是最溫柔的,所以我就選了你。
他說:媽媽,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愛你。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就從做一個不吼不叫的媽媽開始吧。
點亮紅心,讓我知道我的分享有用,由此,我才能更賣力地分享呀~
相關文章
《讀懂孩子的心理:不吼不叫我才聽得見(上)》 《摸準孩子的心理,他才能心甘情愿合作》
《讀懂孩子的心理,你“偷懶”才能遇見更好的我》
《讓孩子輕松閱讀識字,我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