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是:
單元導語:1.美麗的校園,成長的搖籃,夢想啟航的地方。
2.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習作的樂趣。
3.精讀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花的學校》
4.略讀課文:《不懂就要問》
5.口語交際:我的暑假生活
6.習作:猜猜他是誰
7.語文園地:一是交流平臺(講新鮮感的句子,看到好詞要抄寫下來);二是詞句段運用(含有人的多種器官的8個成語,通過朗讀來更好表達句子的意思,開展興趣小組活動,給興趣小組起名字);三是日積月累,古詩《所見》。
面對以上的內容如何開展教學呢?我的構思如下:
暑假結束了,新的學期開始了,同學們和老師們相見,我覺得大家免不了會說一說自己的暑期生活,所以我把“口語交際”放在了開學第一課。
正好我這個暑假過的挺精彩的,去了很多地方旅游,也寫了不少文章,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于是我把自己的暑期生活做了一個短視頻和PPT以自己的暑期生活來拋磚引玉,激發起孩子們的表達欲望。
當我播完短視頻時,學生們說:“老師,你去了那么多地方啊,讀了那么多書啊!視頻播放太快了,我都來不及仔細看。”
正如我所料,所以我準備了第二份PPT,學生們一邊觀看,一邊驚呼,從孩子們的臉上我看出了孩子們還是挺佩服我這個老師的。
接著就引出孩子們自己的暑假生活,有五個同學上到講臺上分享了自己的暑期生活,這五個孩子有的是通過暑假提高了自己字體的美觀度,有的是感受了一場刺激的鬼屋之旅,有的是讀了很多課外書,還有的是做了多少道計算題……
聽完了學生們的分享,有一個學生突然說:“老師,我感覺我的暑假,啥也沒干,浪費了。”
我說:“現在知道了,還不算晚,下次你來分享暑期生活,讓其他人為你點贊!”
接著我又說:“孩子們,人生其實可以過的很有意義,比如讀萬卷書,還比如行萬里路,或者你既讀萬卷書又行萬里路,那么你的人生會更精彩,你也會越來越優秀!”
上完這一課,我重新回到第一課,但是我沒有直接上課,而是讓學生觀察三年級語文書和二年級語文書相比較,多了什么內容?
有的說是“習作”。“觀察細致,確實如此!”還有的說:“課文前面多了一頁。”“你真會觀察,那你知道這多出的一頁叫什么嗎?”
學生語塞。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特殊的一頁。”
于是我給孩子講什么是單元導讀,它包括哪些內容,有什么作用等。
并讓孩子根據第二單元的單元導讀預測第二單元的文章應該是圍繞什么來寫的,我們學習時要重點關注什么。
結果學生都回答上來了:第二單元圍繞“秋天”來寫,寫的是關于秋天的人和事。學習時應該重點學習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文中難以理解的詞語。
單元導語這一個小小的板塊教學至此大功告成。
接下來就是進入《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學習。
《大青樹下的小學》我覺得教學時只要圍繞一個“不一樣”就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能找出多少種不一樣就會發現多少種“有新鮮感的詞語”。
比如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可以注意到一個有新鮮感的詞語“坪壩、絨球花、太陽花”,只看文字,我的腦海中是沒有這些事物具體形象的。還比如:學生來自不同民族,這個和我們的小學也不一樣,那么學生可能會注意到“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詞語,反正我除了知道傣族,其他三個是一點不了解,這對我來說就是有新鮮感的詞語。所以通過“不一樣”就可以完成本篇課文的重點目標。
通過仔細研究會發現接下來的兩篇課文其實都是圍繞“不一樣”來寫的。《花的學校》一看題目就和平常不一樣,平常的花是沒有學校的。同時這也可以體現出泰戈爾豐富的想象力。
第三篇《不懂就要問》也是“不一樣”寫的是孫中山與其他學生的不一樣,他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這難道不是他的“不一樣”嗎?
關于習作《猜猜他是誰》,這個讓我想起了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的寫話練習,和這個很相似:找樣子,寫一寫你的一個好朋友。向大家介紹一下:他是誰?長什么樣子?你們經常一起做什么?
所以我覺得不防讓學生把這個寫話復習一下,然后再把這個寫話豐富一下就可以完成本次習作了。不過我覺得這個習作還是有難度的,因為學生很難寫出一個人的突出特點,最害怕的就是寫的人都是一樣樣子:圓圓的腦袋,大大的眼睛,黑黑的頭發……
關于外貌描寫不一定要多多益善,只要抓住與眾不同的地方就能一下子猜出來他是誰,否則的話,寫再多也是無益。
第二要寫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或者興趣愛好,我覺得這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不過只寫特點容易,還要舉出具體事例來證明,就有點難了,如何把一件事情這具體本來就不容易,如果再把這個事情加上主題就更加不容易了。
孩子們剛進入三年級學習習作,主要是激發孩子們的習作樂趣,所以我覺得這個不能要求太多,只要學生能寫出來,都是值得表揚的。
語文園地一的交流平臺,第一句在課上就可以解決了,第二句中有一個新鮮的詞語“更夫”,需要和孩子們簡單講一下,這也是泰戈爾的寫的,和《花的學校》語言風格相近,可以結合寫第二課讓學生說一說第二個例句的意思。
詞句段運用:第一組四字成語都與人體器官和神態等有關,可以讓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讀成語,還可以想象成語描寫的動作、神態、心情等,合作讀成語。比如,男生——面紅,女生——耳赤。這個得讓學生積累好,并且要求學生會默寫。
第二部分的內容,我覺得在課文中解決比較好,在進行課文學習時,讓學生反復朗讀,品味。最后到此處做一個總結即可。
第三部分的興趣小組,因為班里沒有興趣小組,我覺得簡單說一說即可。
最后的日積月累《所見》肯定要求學生要背誦的,具體的詩意可以簡單講一講,因為到第二單元的古詩教學中要求學生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那么從這首詩就可以慢慢滲透了,讓學生簡單說一說,不做硬性要求。這個的日積月累,每次考試都會考的,所以默寫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就是我對第一單元教學的構思,“口語交際”已經上完了,效果還是不錯的,學生有話說。之后的課文教學到底效果會怎樣,只能等上完之后了。
2021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