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學校生活
一、教材和叢書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學校生活”為人文主題,選了《大青樹下的小學》《花的學校》和《不懂就要問》3篇課文。
《大青樹下的小學》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邊疆各族的小學生在上學路上、上課、下課時的情景,展示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民族間的團結友愛。《花的學校》是泰戈爾的一首散文詩,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將雨后的花比作放了假的學生,快樂地向著天空奔去。《不懂就要問》講了孫中山小時候為弄懂書里的意思,大膽地向先生提問的事,表現了孫中山勤學好問的品質。3篇文章均是與學校生活有關的內容。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何為“新鮮感”?首先是陌生的、沒見過的。如“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這些詞語,我們可以通過查字典、查閱“資料袋”來了解它們。有新鮮感的句子還可能是熟悉詞語的陌生組合,如“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先生拿著戒尺,……厲聲問道”等。通過賞析這些詞句,學生們可以為“表達”積累更多的素材。
本單元習作方面的要求是“體會習作的樂趣”。本單元的習作題目是“猜猜他是誰”,如何讓學生感受到習作的快樂呢?學生可以選擇一個同學,用幾句話或一段話來寫一寫他(不能出現名字),讓其他同學猜一猜。在寫與猜的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要想猜出他是誰,我們就要寫出人物的特點。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習作的樂趣,老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和畫畫、做小報等形式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讀者意識,讓他們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從而順利步入寫作之門。
2.叢書分析
2021年新版“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三年級上冊1《美好的時光》分成“經典誦讀”“專題閱讀”和“整本書閱讀”三大板塊。
與本單元教材對應的內容集中在叢書“專題閱讀———成長的搖籃”和“整本書閱讀”中。“專題閱讀一”又分為“范文閱讀”“組文閱讀”“自由閱讀”三個部分。從書中對應教材的文章均表現了“學校生活”這一主題,讀了這么多描寫學校生活的文章,相信學生們會對“學校生活”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從“語文要素”角度看,無論是“范文閱讀”“組文閱讀”,還是“自由閱讀”,老師都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從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語文素養的提升。
“范文閱讀”部分,老師可選擇與課文對應的叢書中的任一篇或兩篇文章,緊扣教材中的人文主題或語文要素,進行語文知識的建構與應用。
“組文閱讀”部分,把3篇寫學校生活的文章放在一起,在40分鐘時間里進行組文閱讀,比較它們的同中之異或異中之同,從而讓學生對學校生活增加更多的了解。
“自由閱讀”部分有11篇文章,均與課文有較高的契合度,老師可用“自由閱讀、簡單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書。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閱讀能力,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讀書,老師視具體情況給予學生幫助。
二、單元教學目標
1.學會本單元課文中出現的25個生字,讀準3個多音字,會寫“晨、絨、球”等26個字,理解文中出現的28個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關注教材、叢書及其他課外讀物中出現的有新鮮感的詞句(如“銅鐘”“狂歡”等),積累并運用這些有新鮮感的詞句。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能對文中出現的場景、事件表達自己的看法。
4.通過閱讀,感受學校生活的多姿多彩。
5.在口語交際和習作活動過程中,學習有條理地表達,了解作文書寫的格式,感受說與寫的樂趣。
反思:讓學生關注陌生的詞語和句子,使之有新鮮感,同時,體會習作的樂趣,初步進入寫作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