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調節的效果分析 | 我用情緒調節消除了卵巢囊腫,你信嗎?(八)

本來只想寫一篇文章來解釋我疾病治療的過程,但竟然拉拉雜雜寫到了第八篇,而我在前面寫的這些,跟卵巢囊腫的消除有關聯嗎?到底是什么對我卵巢囊腫的消失產生作用?當然有,總算,可以把它們串起來了。

整體醫療的思維觀念。

《懂得健康》這本書,把西方科學唯物論稱之為“藍海之道”,藍海之道是古希臘文明的傳承,它是線性的、邏輯的、分析的,采取因和果的律法。而把古代亞洲哲學家和學者構建出的東方思考模式稱之為“黃河之道”。這種思考方式是和邏輯平行的,它不受限于因果邏輯,而是強調能量的模式。它是直觀的,傾向于探索在生命的不斷重復的模式中所隱含的更深層的意義。

西方的科學式醫學強調物質,認為人體是一個機器,需要用食物當做燃料,然后用生理過程把食物轉化為能量。在這種模式中,人的肉體結構產生了故障,就會阻止能量轉化的過程,人就會生病。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目的在于防止零配件耗損。

在西方科學的語境之下,人的身體、心靈和情感似乎是分離的。而古典中國的思想則認為,身體就是心靈,身體就是情感,身體就是靈魂。當人的這三個層面中的任何一個能量流動受到阻礙,都會反應到其他的層面。疾病就是失去了和諧。

我想,盡管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從事中醫工作,盡管邏輯的大腦更容易作因果的判斷,但我仍然吸收并認可中醫理論中的整體觀念。所以,我才會那么快地放棄任何傳統醫療的手段,而轉而從情緒入手來治療。

自我負責的態度

許多醫療的觀念強調,我們都是外在因素的受害者,比如細菌和化學物質,而忽略了個人態度與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其實,個人的意志和情緒,和我們的健康與否息息相關。

從我開始決定不吃藥而靠情緒調節治療卵巢囊腫的那一刻起,就是在心態上決定由自己來對自己疾病負責的態度。

我相信人是可以主宰自己的情緒的,人可以經由態度和行為的改變而影響自己身體的化學變化,那么,藥物不是必需品。

逐步釋放情緒壓力。

心理學的學習給了我釋放情緒的機會,讓我逐步放下對情緒的控制和壓抑。

情緒本身是中性的,感受情緒的能力,讓我們能夠進入自己獨特而自發的世界。全面看待憤怒、恐懼、憂傷、痛苦、羞愧、罪惡感等被標簽為“負面”的情緒,認識它們帶給人身體的正面價值。

所謂傷害,只不過是這些情緒采用不恰當的方式來表達而產生的。我們需要學習的是如何表達,而不是全盤否定它、壓抑它、回避它,強迫自己處在一種虛假的正面情緒中,反而會帶來假我的面具和能量的阻礙。

(但情緒本身也是一種可以上癮的對象,如果你有沉溺于某一類情緒的征兆,要特別注意,最好尋求專業幫助。)

在人際關系中加深自我模式的覺察。

回到我對于用激發創造力來引誘同父母和解的質疑,讓我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帶著疑問和好奇去尋找答案。

我閱讀一些關于家庭影響個人心智和行為模式的書籍,去覺察和思考自己的模式和父母養育方式之間的關聯,那些頓悟,給了我很好的關于對人的理解的訓練。而在這種探索中,慢慢理解父母也是受到一些傳統毒性教條的影響,才會采取傷害孩子自尊的方式來養育。

這個理解的過程,是需要時間和強大的探索意愿逐步推進的,這是一種由自發的態度引導而慢慢完成的,外在的催逼引誘反而會破壞這個進程。所以,對于和解過程的質疑,更讓我收獲到心理療愈應該如何來做的專業上的領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