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寫作已經一月有余,感覺雖然寫了很多,但仍然存在不少困惑,而且,問題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反而隨著寫作字數的增加而越來越多,自己對問題進行了認真梳理,我認為目前主要問題是急需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包括很多,比如,講故事的能力、遣詞造句的能力、文章論述的能力,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我認為是對于文章的把控能力。
什么是對文章的把控能力?
文章的把控能力指的是你對自己所寫文章的體裁、結構、句子等方面的掌握能力,使文章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表達思想和主題。
比如,你想寫一篇情感文,用什么文體好呢?是散文、詩歌、小說,還是雜文;文體選定以后,用什么結構去表現;結構確定以后,在主題的確定及句式的表達上,需要注意什么問題,等等,都要進行考慮和抉擇。
如果寫小說,那怎樣設計情節、用什么人稱、最后要交代什么問題,要考慮全面;如果寫雜文,或者散文,也要想好結構,用什么結構,故事+評論或者故事+故事的結構,這個不僅是自己擅長什么的問題,更關鍵的是,要選擇一種適合表達內容的文章題材,能最大程度烘托自己的主體。
另外,寫的內容要與文章體裁、結構搭配,如果寫干貨文,就必須要理清楚自己要寫哪幾方面,首先寫什么、其次寫什么,給讀者交代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見解,讓讀者有所收獲,這樣選擇小說或者散文就不合適。
如何樣提高文章的把控能力?
第一,要進行多方面的嘗試,不能將自己局限在一種文體、一種格式里面,可以寫小說,也可以寫散文,還可以寫詩歌,體會小說精妙的結構設計,體會散文優美的語言風格,體會詩歌對遣詞造句的掌控能力。
第二,要多讀書,有選擇性地讀書。比如,你想寫小說,就多讀讀小說,看看人家是怎樣寫的,多學習學習別人的優秀作品;想寫雜文、散文,就多讀讀前輩的文章,從中找到相關的題材和內容進行模仿,“先模仿后創造”是很多寫手成長的必經之路。
第三,要多嘗試探索,寫出自己的風格。讀了別人的文章以后,你可以進行復述,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提煉,然后與原文進行比較。比如,自己最近在讀《余秋雨散文》《空島》這兩本書,讀完以后,我嘗試進行復述,從中查找自己的差距。另外,將中長篇小說用故事梗概的方式寫出來,也是對自己總結能力、概括能力的一次大檢驗。
而這里面,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選擇什么樣的書的問題,因為你想學到精華,必須取法乎上,如果你選擇一些不入流的作品,去復述、去學習,可能不會有大的收獲。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
書的選擇直接影響到讀書的效果,直接影響到你的水平的提升與否,這是非常關鍵的。大家要明白,書籍的世界浩若煙海,你所能讀到的僅僅是極小的一部分,所以一定要重視書籍的選擇。選書時注意什么呢?
第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去讀。比如,你喜歡什么類型的書,就選擇什么類型的書。喜歡歷史,就選擇歷史類的書籍,喜歡地理,就看一些地理類的書,只有自己喜歡的,你才能看得下去,才能從中找出樂趣,才能持久,大家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興趣去選擇。
第二,有針對性地強化自己的弱項。僅僅讀喜歡的書,是遠遠不夠的,你還需要針對弱項進行強化。比如,你不擅長講故事,就多看一些故事類的書籍,看看別人是怎樣講故事的;不擅長分析推理,就多看一些邏輯思維之類的書籍,針對自己的弱項進行強化訓練。
第三,讀書涉獵要廣。不能認為設定一個范圍,就像寫作范圍一樣,任何領域都可以涉及,經史文哲、古今中外都可以讀讀,只有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把握住自己真正擅長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