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不久前,偶然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及了一段舊時的愛情故事,有些心酸。
明明是一對相愛的人,卻彼此傷害,甚至男人對女人拳腳相向,第二天臉上掛有淤青的她對外人圓著謊,只可惜對方并不領情,最終這段感情無疾而終。
于是,我好奇的去翻閱了她的文章、小說,以及這部電影《黃金時代》。
只不過,這部電影有人說它沉悶,也有人不喜歡那些頻繁穿插著的演員獨白。我卻有些理解,這些表現手法,就好似淡淡的白描,帶著觀眾回到了那個年代,那個搖晃不安的1932年,只為找回一個被時間掩埋的、泛著絲絲黃斑的,卻耐人尋味的惆悵故事。
而故事里的那些“誰是誰非”,又有什么重要的。
貳
蕭紅,曾經在《呼蘭河傳》里這么寫著: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p>
一個終其一生追求“自由”的女人,早早選擇了逃婚,與表哥私奔,只可惜所托非人。
舊時的社會特別的有意思,男子回頭便是“浪子回頭金不換”,而女子則是“天理不容”,于是電影里的她只能孤身一人在冰天雪地里游晃。
想來,“自由”與“禁錮”或許不是反義詞,某些時候,它們更像是一對雙生的孩子,若接受禁錮,自由必然失去;可若選擇自由,卻會被眼前的生活禁錮得痛苦不堪。
這便我所理解的,蕭紅莫名回到了未婚夫汪恩甲身邊的緣故,只不過依舊遇人不淑。
叁
整部電影里,我最喜歡的時光,是那段窮困潦倒的艱難歲月。
一個在家癡癡等待,一個在外努力賺錢。多年后,蕭軍這么描寫這段時光:我像春天的燕子似的,一嘴泥,一嘴草,筑成了一個家。
細細想來,能用一個“春”字來描寫著回憶,他確實曾深愛過她。
電影里天寒地凍的路上,蕭紅的鞋帶斷了,窮困潦倒的兩個人,只能從蕭軍的鞋帶上割下一段才能前行??稍谙敌瑤r,兩人卻四目相對,會心一笑。或許,這才是蕭紅生命里最溫暖的黃金時代。
在這段時光,只有她和他。
之后的日子里,他倆一同去了上海,拜見了魯迅先生。
也一同去了西安,認識了那么多的人。
可終究還是——走散了。
肆
而后的橋段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身懷六甲,卻獨自一人在戰火紛飛里流浪。
一晚,蕭紅好不容易拿到了逃離的船票,卻因為摔了一跤,而錯過了登船機會,又因為大腹便便,只能在潮濕的碼頭躺了一夜,等著天亮了有人路過攙扶著才能爬了起來。
爬起后,蕭紅一直說著,我該怎么謝謝你呢?我有錢,要不我給你錢吧。
看到這里,只覺心酸,或許那時的她只剩有那一點看似富足的“錢”而已。
想來,這輩子她是注定的——注定的風雨飄搖,注定的孤身一人。
最終,在那個烽煙遍地的1942年,蕭紅在香港的臨時醫院里,因病去世了。
伍
電影里還有很多她的故事,有讓人歡喜的,有讓人憂愁的,有讓人理解的,有讓人不解的。
所以,至今仍然會有人對蕭紅存有偏見,可我還是會去看她寫的文字。從《棄兒》里不贊同的“丟掉一個小孩是有多數小孩要獲救的目的達到了?!边@個觀點,到后來,欣賞著她選擇不去延安,只是幽幽地敘述著說與丁玲是不同世界的人。
我想,這才是一個有糾結的、有起伏的、有對錯的真實的人生,反正誰也不是100分的完美小姐或者先生。而那些1932年發生的事,只是“聽說”罷了,可我卻也不是那個最后陪伴著她走到人生盡頭的駱賓基。
在我眼里,“看到”從來比“聽說”更貼切些。
所以,如果你問我,在這部電影里究竟看到了什么。
我只看到了一個關于“離別”的故事。
與親人的離別,
與愛人的離別,
最終,是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離別。
彼岸花開開彼岸,花開葉落永相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