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BM訓練營,初衷是自己陷入了一段迷茫期,懶癌開始發作,突然懷疑自己一個人能走多遠,想跟著一群人,走得更遠些。
而知道BM訓練營,最初源始于彭小六老師的知識管理訓練營,那個時候對自己制定的目標就是開始做,當時比較害怕開始,因為擔心做不好,擔心別人笑話,沒有自信,所以,制定的目標就是開始寫作,開公眾號,在簡書上輸出,然后閱讀,用思維導圖整理輸出。
那個訓練營及之后的寫作訓練營很好的幫我打開了第一步,也就是開始去做,從簡書到豆瓣,但是興致盎然堅持兩個月后之后,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懶癌又開始犯了,不想再寫了,對很多事情失去了興趣。
聽了永澄老師關于目標管理的分享,觸動非常大,如果之前的訓練營幫我解決的是,開始做,那么永澄老師的目標管理,更多的是幫我解決為什么做以及怎么去做。
在聽到目標管理之前,我好像并沒有真正的問過自己,什么是目標?我想通過目標到底達到什么樣的目的,永澄老師引發了自己對目標的深入思考。如果你的目標只是浮于表層,那么你不會走遠。
例如你可能只想做一件事情,但是通過這件事情,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目標是什么,你要達成什么效果,以及任務安排是什么?這就是PORT模型。
想做,但是沒有想到為什么想做,這是我要真正思考的問題。要怎么樣的去安排?過去更多是隨著我的感性去想,而沒有深入挖掘,port會幫助我認識深層的需求。
還有RSQC模型,范圍,進度,質量,成本。RSQC是一款目標制定的自檢工具,只要有它,就可以判斷自己目標設定得是否合理。,避免盲目自大或者盲目樂觀導致計劃流產,陷入拖延。
基于這樣的模型,我要真正怎么去落地呢?
對于我而言,其實也很簡單
1.不要遠視要近視,不要先從年、半年、季度、月計劃開始,只嘗試從周計劃開始。
開始一個周計劃,完成一個周計劃,總結,再開始下一個周計劃,完成,總結。
2.貪多嚼不爛,不要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我自己的問題是什么都想要,自己喜歡的想做的,都不想放棄,那么同時進行這些事情,的確會讓自己抓不住重點,時間和精力太分散,不能夠有的放矢。
在下一周之內,我需要聚焦我的目標,通過分析我做這件事情的目的,發掘出我內心真實的想法。另外,開始聚焦一兩個自己真正想實現的目標,計算出所需要的時間,合理分配我現有的資源,然后努力實現它。
山,看著高遠,依然是由一個個踏實的腳步而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