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朋友給我提意見說是可以看出來我每天寫稿子寫的很認真,字數夠量,內容夠足!用手機隨手翻閱幾下,有時候都看不到底,這對我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事。 寶寶當時聽完后,感慨頗深,因為最近每天寫文刊文排版更新推送確實占了我大量的精力,而且很多讀者耐性并不是很強,有的讀者甚至一看見密密麻麻的文章就感覺上課了背課文了隨手就關閉了,沒有繼續看下去的勇氣……為此,寶寶虛心接受大家提出的意見并做出調整,每天看更新,聊天本就應該是放松解壓的一種方式,不應該增加大家和自己的壓力!所以以后篇幅過長,字數過多的文章寶寶會更好學習排版剪輯,內容質量絕對不會縮水,但是會以分章,上下,或者篇目的形式更新推送,還望大家多多支持!
狼顧之臣——司馬懿一生兩次重大失敗的背后 !命運果然沒有辜負他!
空城計,大家都知道是三十六計之一,來源于小說《三國演義》。
羅貫中用一支生花妙筆,為讀者講述了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將諸葛亮的多智和司馬懿的多疑刻畫到極致。
空城計成為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名篇。
其實這段故事并不見于正史,也不符合邏輯。
記著品三國的老前輩易中天教授在錄制百家講壇的時候曾幽默地說,司馬懿不會派一隊偵察兵進去看看嗎?司馬懿不會找個神箭手把諸葛亮射下來嗎?
但空城計確實出現在了《三國演義》中,如果拋開歷史,僅從小說的角度來分析,空城計能夠成功,背后有什么真相呢?
首先諸葛亮確實是窮途末路了,馬謖紙上談兵,致使街亭失守,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諸葛亮身邊只有一班文官,二千五百軍士。
諸葛亮若是迎戰的話,無異于以卵擊石,逃的話遲早會被生擒活捉。
所以,諸葛亮能夠利用的,只能是司馬懿的心理。
這從二人交手斗法中就可以看的出來,諸葛亮北伐路上最害怕的就是司馬懿,說司馬懿是諸葛亮的克星一點也不假!諸葛亮采用離間計使司馬懿失去兵權的那次北伐,是最成功的一次。
其后,諸葛亮和司馬懿相持良久,始終也不能獲勝。他們互相不能奈何得了對方。
但是看諸葛亮北伐,司馬懿對付諸葛亮總是很被動,簡直是忍讓(新三國中,高希希導演借諸葛亮之口說出 司馬懿善隱忍,是三國第一善守的大將),遭受百般凌辱而不怒,其膽怯心理讓魏國的其他將軍都看不起。
而且司馬懿每每在優勢明顯的時候讓諸葛亮輕易逃脫(當然諸葛亮有優勢的時候一樣被司馬懿化解)。
可以這么說,司馬懿幾乎靠拖得諸葛亮病死,最終才贏得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司馬懿好像一開始就沒想過能戰勝諸葛亮,一味退讓,永遠是防守,如果諸葛亮在多活二十年,相信司馬懿也是這樣應對。
然而司馬懿真的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嗎?司馬懿的戰術作風真的是被動防守嗎?
看司馬懿擒孟達,不待圣旨,不出十日。其時機把握之準,行動之迅速,令人嘆為觀止。
其后一次的遼東叛亂,叛軍起兵十五萬。當時相隔四千里地,魏軍兵少路遠,司馬懿竟然能夠做到“往百日、攻百日、還百日,休息六十日”,僅以四萬兵力,一年破敵。其攻擊之強,戰術之主動,與對峙蜀軍時判若兩人。
為什么會這樣呢? 請看下文,下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