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李笑來老師爆出了他的一個秘密武器——“文字指紋”,當時我覺得很有意思,沒想到自己竟然很快也創造了這么一個具有“文字指紋”性質的詞語。
他是怎么說的呢?
請你到 Google 上搜索一下“終生成長者”,注意,要在這個詞的前后加上引號,你會看到的,此時此刻,中文世界里,在全網,連 Google 都只能找到一條結果,說明這個詞匯的搭配組合基本可以當作一個“文字指紋”使用。
說實話,沒有人能做到 100% 原創,我們都是知識的繼承者,我們都沒辦法憑空創造。但是,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造,我覺得這并不是可恥的抄襲,因為你在前人的基礎上多走了那么一點點,那就是創新!哪怕只是一點點,那都是值得驕傲的事。
比如說這個“文字指紋”,如果你能在已有的信息基礎上整合創造出一個新詞,賦予它一個飽含價值的內核,全網都搜索不到,這應當是一件有價值的事。
最近大家都在提“互聯網+”,我今天在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的時候突然想到這么一個詞,為什么不能有一個“注意力+”呢?
這個思考起始于我對于自身成長的思考,說實話,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所謂的“成長焦慮”(我不知道有沒有這個詞兒啊,我自己造的),反正我真有。
今天的時代太偉大,而我自己卻太平庸,所以,成長的焦慮就像是籠罩在我頭頂的霧霾,揮之不去,我想看清方向,我也想看清楚自己。所以,我認為我必須對這個問題做一次嚴肅的思考。
那么問題就來了,這一場嚴肅的思考的起點應該在哪里,終點又是否可以看到。很不幸,終點我是連門都摸不到,而最可悲的是在這之前,我甚至連從哪里開始思考的那個起點也找不到。腦子里一片混濁,沒有方向,沒有線索,或者說有很多影影綽綽的東西一閃而過,卻抓不住一絲一毫。很多次,思考就這么無疾而終。
可以理解,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人是都模糊度日的,大家都說成功者一定有清晰而偉大的目標。對啊,我有啊!說起目標,大多數人或許可以興之所至說上一整天。但是,我們真的那么清晰,確定的知道自己要去哪兒嗎?
對,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對大多數當今社會的普通人來說,我們一般最大的目標無非就是掙錢嘛。再遠方一點的,詩意一點的咱還輪不上。這個目標夠清晰,夠真誠,夠直白了吧?
可還是掙不上錢啊。
為什么?
這個問題問的好。為什么?因為光有目標是不夠的,你得繞到它的背后,看到它里頭本質的東西。然后你才可以分析現狀,指定方案,設計流程,才能有可行性,才能有執行力,否則一切都是白扯,畫個月餅,吃不著。
還是拿賺錢這個例子來說吧,它的本質不是金錢的積累,而是價值的創造,也就是說,想掙錢啊,拿出有價值的東西來啊。這是交易,你問問,你有什么可以賣的?
很現實,你有什么可賣的?
我問我有什么可賣的?
美色?額,想多了,我是想靠才華吃飯的人!然而,并沒有才華……那,資本?對不起,草根一個,沒有人家的本錢,年紀小,也沒有資本的原始積累,所以這條路暫時行不通。再想想?人脈?身邊的朋友僅限于可以一起擼個串兒,逛個街,唱唱歌的,這種嚴肅的個人成長問題,他們也幫不了我,
還有貨源?客戶?信息?
呵呵。
什么都沒有,還可以再沒用一點嗎?
是啊,我一貧如洗,一無所有,沒有一技之長,那到底我有什么呢?
這個問題一度困擾了我很久,終于我一拍腦袋,我還有時間啊!可不是,我不就是在廉價出賣時間嗎?事實就是,我的時間不值錢。
時間本質上不屬于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天24個小時,但是差距是成冪律分布的,千差萬別,天壤之隔。怎么把時間變現是一個很深奧的話題。
所以,注意力才是我們唯一在一窮二白之下還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所以才剝開一層外衣,我們才更接近真相一步。我有時候在想,這個注意力才是某種意義上更接近價值交換的通用貨幣。
打個比方,注意力就像是人體內的干細胞。大家都知道,人是由細胞構成,這些細胞又分成很多不同的類型,它們不斷分裂,更新,死亡,維持著生命的循環。不同類型的細胞之間是不能相互轉化的,只有干細胞特殊,可以在特定的條件下轉化為任意一種類型的細胞,是不是很牛逼?
其實,注意力就是這么一個厲害的角色。
注意力在哪里,增長就在哪里。比如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
所以,我提出這么一個概念,那就是“注意力+”,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嚴肅思考的問題,在未來這樣一個巨變的時代里,我們寶貴且有限的注意力究竟應該放在哪個領域,這是一場不容輕視的投資,勝利者和落后者之間將會是數量級甚至更難以想象的差距。
最后附上一個我造的公式:
(注意力+內容+刻意練習的時間+變量r)×練習方法×重復次數2=通往全新世界的諾亞方舟
有機會再詳細聊一聊這個公式,今天先到這兒吧。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