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底下從來沒有新鮮事物”,這是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一句名言,許多“老生常談”,其實正是人生的智慧經典。近幾年僅僅是淺讀了幾本傳統國學書籍,便不得不感嘆,老祖宗給我們留下太多處世做人乃至治國平天下的智慧,也是我們應世代相傳的文化瑰寶。
近日讀到的《菜根譚》,由于是一本晚明時期作品,個人感覺讀起來相較傳統的四書五經要輕松易懂。它糅合了儒家的中庸與安貧樂道、道家的無為與重生輕物、釋家的出世與空寂幻滅等思想觀念,同時又融入作者自身的體驗與感悟,把傳統的道德規范推廣為民眾的生活準則,向人們提供修身養性、涉世待人的經驗和方法。
當然,書中內容有些龐雜,某些觀念在現今看來也已顯得消極陳腐。但讀書本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對于書中那些平淡樸素而又通達深刻的道理,只要靜心定性,也是值得細細玩味的。
正心、修身、養性、育德,從如何做好自己、如何涉世待人、如何過好生活到如何面對命運,這是一本“過來人”之書,而人世間的許多道理,總是要“過來”之后,回頭細想,方才明白。可惜人生是無法重來的,所以前人的智慧對我們來說才更彌足珍貴。
比如書中有講如何正確對待毀譽與禍?!皩幱星笕畾?,不可有過情之譽;寧有無妄之災,不可有非分之福?!庇姓創裼殉稚碇馈熬訉幰詣偡揭姂?,毋以媚悅取容。”作者尤其關注塑造“精金美玉”的人品,強調要有長遠的眼光和通達的胸懷,能夠觀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將個體有限生命放到歷史長河中去衡量審視,從而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倘若結合明代歷史背景及中后期流行的禪宗與心學思想,再來讀此書,就會更加理解作者受時代影響而表達的東東了。
最后,還是要隆重介紹和感恩此書作者——明代文人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早年是一名熱衷功名的儒生,晚年傾心佛門。其好友于孔兼為《菜根譚》所作序中有這么一句話: 譚以菜根名,固自清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 意思說:這本書以菜根命名,是因為作者在人生清苦歷練中悟出道理來,而且悟出的道理是作者經歷風波、坎坷的體現。 菜根是一種清苦的東西,而菜葉的甜味卻全由菜根提供、生長出來,可見人生的樂境由苦境出來。
這是一部格言體智慧書,雖是說教口氣,卻絕對也是部好的“心靈雞湯”,讀畢讓人心靜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