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最沉甸甸又最輕松的字眼,你問我是什么?我在排除了“不愛”“無所謂”這些露骨的字眼后,毫不猶豫的對你說,一定是“算了吧”。你靜默片刻仍然無言,背過身邁開了腳步。
每一個背影,離開或保持距離,都讓我想起這三個字。
1、
A同學生性開朗,待人熱情。剛遇見很多人時,都是一心一念,簡簡單單。想要跟誰玩,就會主動上前搭話,想要幫助誰,就會處處向他。喜歡就說喜歡,不喜歡絕不會說喜歡。像小時候挑選糖果的孩子,從不違心挑他不要的“甜”。可是時光卻似乎無法包容這份耿直,長大了,有的人竟然說,口頭上的喜歡是假的。也許吧。
可她真的不是的。站在謊人堆里說真話,誰信呢又?也對。當她捧著一份份關欣喜悅跟人分享時,埋頭做事情的人只輕聲“哦”了一句,其實哪怕在發呆,也無法回應的。當她有了傷心事,不隱藏眼淚的大聲哭訴時,這世界也無法給予她什么。這世界從來沒有感同身受,這是她后來才懂得的道理。
后來A同學終究被這個世界改變了。有的人可能永遠不怕,不怕跌倒,不怕失了尊嚴,一些東西掉落了就一撿再撿,撿個無數次依舊精神滿滿。可A同學做不到,她自己也知道。
后來她笑了,哭了,總在心里對自己說“算了吧”。其實她不孤單,身邊總有愛她的人,只是間斷著又填補著罷了。
那天A同學對我說:
能證明她是誰的人,只有正在做的事,正在愛的人,往事只是往事,不再留有她的名字。
2、
B同學,20幾了。看身邊的人,紛紛都戀愛了起來。她看到她們很多人受了傷,可旁觀者在當局者未曾親口說前,又怎能問呢?有的人知道對方永遠離去,也不喜人提醒,這兩個道理相似。愛著的時候,總是傻的。
B同學也曾傻過。手剝了一個晚自習的瓜子其實只是他一口的事,蹲在艷陽高照的樓下挽留他其實他早已打算了好,以為自己收到的禮物這世界只有一份,其實他她它都曾得到過……她曾經冬天用冷水沖澡來發泄,說是青春,其實還是發了一星期燒而已。她曾經一晚上不眠等電話短信,說是認真,其實還是對方睡了一夜后隨口一問的“黑眼圈怎么這么重”。
后來有一天,B同學也變了。也不知道哪一天,她就不想這樣了。
早戀過了的她,不會羨慕深夜樓底的告白,不會深信過份事情后一次次對女生的保證。也不再被那些一時的好所感動,不再把套路當做人生的驚喜相遇。我看到,下雨,她總是撐好傘,每天應該也都用熱水洗澡,按時吃飯,等不到回音十分鐘左右就閉眼睡覺。沒有很深的黑眼圈只有她左邊很深的酒窩。那天她拿著感冒沖劑遇到我,問她怎么了,她說“做一直想做的事情路上吹了點風可能”。
今天的她,不是說了一句“算了吧”就做到的,而是說了很多句,慶幸她真的學會了。
現在她有愛她疼她的男朋友。她不無理取鬧,會給對方自由的空間,不把感情當做唯一的最重要的事情。她也很愛他,對的方式,對的兩個人。
3、
C同學家里挺困難的,有一次在學校里闖了禍。家長也都來了。托城里表親求求情,免了處分。可城里表親隨意答“行”,也沒放在心上。后來他還是得了處分,并且通報批評。
一天同事提起這件事情,他也跟著那群人說“那孩子長大估摸了也沒多大出息,像他爸一樣,我幫他也沒用。”這句話,不知是否是被該同事老婆聽到了,跟哪家孩子的家長說了。最后還是落到C同學耳朵里。
他想起了父親請表親在自己一輩子都沒到過的飯店吃飯,想起了父親從銀行取錢買好酒小心提著的樣子,想起了表親坐著,父親站著給他倒酒邊笑邊說話……那天晚上,他在宿舍被子里偷偷抹淚,一會也沒睡。
你問我然后呢?
C同學變了這件事情,可是學校廣播跟光榮榜傳送的消息。那年,他考了南師大,表親托他給自己成績倒數的女兒補補習。他拒絕了。沒有“不好意思”,只說了一句“算了吧”。
跟他做了大學同學后,他給我說起了這段經歷。他告訴我:其實也沒什么,就是那天在被窩里他對自己說“算了吧,如果覺得委屈,就爭氣些,不要讓看不起自己的人預言對了,也別再讓父親做那個低頭點煙的人了”。
總有很多人說,不要讓這個世界改變了你。
這句話說的很對很對,再窮也不要把初心當做最后售賣的家當。但是它又說的不對,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沒法不變。
本想天真爛漫的人如果不變得理智清醒一點,他很可能連假裝天真爛漫的資本都沒有。本想簡單專一的人如果不變得通透灑脫一點,他很有可能把無數的時間都浪費在角落舔傷這件事情上。
因為有了改變,我們才有可能更好的愛這個世界跟值得的人。沒有人有辦法說那句“算了吧”是好還是不好。
只是如果你累了,你憤怒了,你委屈了,你得不到了的時候,何不說句“算了吧”,然后真的算了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