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作者自己和昔日閨蜜曾無話不談,而現在卻無話可說。
其中一段令我印象深刻。
“前兩天,之前的好朋友找我出來看電影,我沒有答應,找了個理由拒絕了。
因為覺得曾經我們那么好,好到徹夜長談無話不說,而再見面的時候變成尷尬到無話可說,礙于現在的不熟悉,不了解彼此的生活,甚至都融入不進對方現在的圈子,所以覺得,還是算了吧。”
看到“還是算了吧”這幾個字,我感到無比扎心。
你也一定想過或說過這句話吧。
·到了一個城市,剛好一個昔日好友在這座城市,想見一面,卻因多年未聯系,怕見了尷尬,想想還是算了。
·跟對象吵架了,其實只是個誤會,想去道個歉,轉念又想他這么久還不來找我,會不會不愛我了,所以還是算了吧。
·曾經信誓旦旦的說出自己的夢想,卻因為逐夢路上的磕磕絆絆,告訴自己,好難啊,還是算了吧。
……
很多親密關系的結束、自信心的磨滅、前進步伐的終止,都可能只是因為簡單的一句:“還是算了吧。”
這樣的一句話,偏偏成為了一顆絆腳石,不僅擋住了前進的路,也堵住了我們的心。
02.
我有一個好朋友,她從來不說這句話。
因為在我印象中,所有也可以用“算了吧”解決的事情,她總是會去想更好的辦法解決。
記得有一次,她正好有空來到我的城市玩耍。便提前與我相約見面,當時約好一個周六在某地相見。
可前一天晚上我臨時接到通知,周六要加班,于是本來定好的約會計劃全部泡湯。
因為她這次停留時間較短,周日還有安排,臨時留宿地也離我較遠,所以我以為她會作“那這次就算了,下次再約”之類的打算。
沒想到她竟然問我的具體地址,在我上班地點附近的咖啡館等我,然后一起去吃晚餐。
我心里一是很高興,二是很感動,調侃她說:“你這家伙,要不要這么想我。”
她到我那去要坐來回三小時的地鐵,其實一般人可能真的不愿意。如果是異性可能是另有所圖,但是同性愿意千里迢迢來只為見一面,可見對方多么在乎我。當然這頓飯一定是我請了。
那天我問她,“其實這次不見,等過年回家我們還可以再約,你怎么還是愿意這么遠跑過來?”
“我本來是想說算了吧,但仔細想想其實唯一比較麻煩的是坐地鐵時間比較久。我們都一年沒見了,又不在乎這幾小時。這一次如果算了,下一次也可能因為其他不重要的原因又算了。舍得算了的事情和人,都是不重要的。”她說。
舍得算了的事情和人,都是不重要的。
03.
有一個同學,他常常說“算了吧”。
同學聚餐,他說“算了吧,我不喜歡太熱鬧的環境。”
期末考試相約圖書館:“圖書館到期末肯定人滿,算了,我就在宿舍復習吧。”
考英語四級,他說:“這次沒過,我英語這么差,下次肯定還是過不了,算了吧,不報了。”
他寧愿抱著手機打游戲,也懶得為自己的學習和社交多花一點時間。
他覺得可以算了,他放棄了,所以別人考完四級,通過考試,順利畢業了。他還忙著二次答辯,畢業證書還要在學校再擱一年。
少對自己說:“還是算了吧。”
想見的人就去見,想做的事就去做,想去的地方就去,如果你覺得麻煩,事后會更加遺憾后悔。
不要就這么算了,只管去做。人生這么短,哪有那么多時間可以浪費。